黄山上的旗形松

2016-06-22 11:44黄巧萍
地理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崖壁矮化强风

黄巧萍

黄山于1990年被列入《世界双遗产名录》,作为“黄山四绝”之首的“奇松”榜上有名更是毋庸置疑,荣登名录的黄山松多达32棵。黄山奇松,“奇”显于外形,旗形树冠是黄山松最为耀眼的形态,不少黄山松枝叶朝一侧平铺展开,远看恰似一面插在高山上的绿色旗帜,故称之为旗形松。黄山上的旗形松早已成为黄山的象征,也是最为吸引黄山游客眼球的树木。黄山松像质朴的黄山人,正伸出友谊的双臂,满怀热情地招呼游客,游客也把形态迥异的旗形松,赋予不同的名称:迎客松、送客松……

旗形松既是黄山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黄山自然地理环境造就的产物。黄山旗形松多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广泛分布于风力较强的线形山脊、突兀山岗和狭窄山口处,以及采光明显受限的陡峭崖壁之上。

黄山上风速较大,年平均风速为5.8米/秒,在毫无遮挡的山脊和山岗之上,以及产生“狭管效应”的峡谷、山口之间,因长期受强风吹拂的影响,松树迎风一侧枝叶摇晃、损伤、蒸腾加速,失水过多而枯萎。尽管有的松树在迎风一面也能长出弱弱的几缕枝条,但这些枝条受风压的长期影响,也会被迫弯向背风一侧。即便如此,背风面的枝条也比正常树木少很多。缩减的冠幅,稀疏的枝桠,短促而浓密的松叶,大大减小了大风的弯曲力矩。平展的流线型旗形树冠,大大减弱强风的拖拽作用,却丝毫不减枝叶对光的捕获。

黄山纵横堆叠的悬崖峭壁,大大遮挡了洒向谷底的阳光,而植物天生的喜光性、向阳性和求取水份的本能,使得岩壁上的黄山松枝桠都明显地向光照、水分较好的谷底一侧平展,有的松枝几乎平行于岩壁朝下伸展,以健美的姿态收获更多的阳光雨露。崖壁上的旗形松,坚强地盘根于石,其根系可以是树干长的几倍、几十倍。松根还会不断分泌一种有机酸,慢慢溶解岩石,从而不断释出矿物盐类为根系所吸收。岩壁之上的旗形松,虽立足于恶劣的土地环境,身受高山风霜雨雪之苦,却从未停止过对阳光雨露的追索,也没有停止过对岩土养分、水分的汲取,依然挺拔,永远守护绿色。

黄山上的大风天气使枝叶容易磨损,加上山高气温较低,高山松树生长显然受制;黄山又多为石质山地,土层微薄,甚至缺失,土壤肥力十分低下;高山空气稀薄,紫外线丰富,严重抑制了松树生长。矮化现象也就成为黄山松另一个典型形态特征。矮化的黄山松枝桠极其坚韧,富于弹性,也无形中增强了抗暴风御冰霜的能耐。

黄山旗形松还有其它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征,比如树干畸形,基径(指树木的基部直径)增大,都增强了对风的弯曲抵抗力。还有,植物要克服风产生的作用力和崖壁上植株的重力,也必然要以庞大、深扎的根系构型来增强植株的稳固性。旗形松松根的数量和长度均增加,深而广的根系加强植株的抗风性和稳固性。

可见,旗形、矮化、根深、径粗、枝韧、叶小都是黄山旗形松为适应黄山环境而产生的形态特征。黄山松对强风的适应,在表型结构上更多的表现为回避性策略:它们将能量更多地分配到横向生长。在风中,树冠平展,植株矮化、枝叶柔韧,以减小风的拉拽;叶子成簇、针状、短小,叶表具有蜡层,以减少水分的蒸腾。而黄山松对陡峭地形的适应,在表型结构上却表现出不少抵抗性策略:崖壁上的树冠向下斜展,柔韧的枝干盘曲于岩石间隙之中,利于对阳光雨露的追索;植株根系庞大深扎,利于植株在崖壁上的稳固。

旗形松装点着黄山,它们或在崖壁上挺立,宛如蛟龙,或在强风中吹拂,状如行云。黄山松如此唯美的姿态,让神奇的黄山更增添了无限的神奇与生机!

作者单位:福建省安溪县第六中学高二(9)班(362400)

猜你喜欢
崖壁矮化强风
沙燕:崖壁建筑师
松景
神回复
会下蛋的崖壁
崖壁公寓历险记
自诩
九叶青花椒矮化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预应力锚索技术在旱码头崖壁工程中的应用
台否认参与APEC遭“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