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红楼梦》与戏曲的相互影响

2016-06-22 11:00任文姝
戏剧之家 2016年11期
关键词:相互影响红楼梦戏曲

【摘 要】《红楼梦》是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它虽然是一部小说,但是我们发现在它的创作中有很深厚的戏曲化特点,是小说和戏曲因素兼备的范本。本文对名著《红楼梦》与戏典的相互影响进行了浅显的分析。

【关键词】《红楼梦》;戏曲;相互影响

中图分类号:I207.4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021-02

清代文学大师曹雪芹呕心沥血完成的古典名著《红楼梦》是中华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达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最高水平,众多的红学家对它最中肯的评价是“虽是满纸荒唐言,却是一把辛酸泪”。这部名著被改编成电视剧、电影、话剧和戏曲等各种文艺形式,其中改编为各种不同派别的戏曲在改编形式中所占的比重是最大的,可见原著小说和戏曲之间有着悠久的渊源。

一、《红楼梦》在构思和叙述方式上有戏曲化的特点

不仅是《红楼梦》,我国的很多古典小说从构思和叙述方式上都有明显的戏曲化的特点,先看《红楼梦》的框架,采用的是戏曲的形式,例如:在开篇时写一个僧人和一个道士捡到一块女娲补天时剩下的石头,带到“昌明隆盛之邦、花柳繁华地”,不知过了几世几劫,被一个空空道人发现,看到石上写着的字迹,于是“从头到尾抄写回来,闻世传奇”。这个开篇采用的是一种传奇化的写法,悬念重重,使读者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这种一僧一道的人物带入,是戏曲中最常用的方式,以将复杂或分散的情节穿成一条主线,是以往的古典小说没有的叙述方法;再如《红楼梦》中的第一至五回是小说的开头部分,中心人物和故事缘起都开始进行交待。作者对事件的起因进行、中心人物都“聚齐”,也采用和戏曲一样的形式来铺垫人物的命运和情节,带有浓郁的传奇色彩。

二、《红楼梦》中的戏曲运用

如果读者是一个资深的红迷,就会体会到《红楼梦》中戏曲的比例是相当大的,它是这部小说中的一条生命线。《红楼梦》的情节中有很多的戏曲描写,主要表现为文学形式和表演形式两种,其中文学形式的例子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在读《西厢记》时,书中提到了举凡寿辰、年节时看戏和演戏。戏曲的穿插描写对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推动起到了渲染作用。

(一)借助于人物对戏曲作品的评论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红楼梦》中大量提到了《西厢记》和《牡丹亭》,这两部极具代表性的戏曲作品是进行人物刻画的载体,通过描写人物在这两部戏曲中的态度来影射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通过对人物进行戏曲的点评来表现人物的性格。这是从表现形式方面而言的,《红楼梦》中有大量观看戏曲表演的描写,每个人物在点评戏和看戏时,会将内心的想法和性格特点表现出来。

(三)借助于戏曲曲词来提示人物的命运。例如在第五回时作者引用戏曲曲词暗示了金陵十二钗的命运,这在读到后文时可以体会出来。

在名著《红楼梦》中,作者引用了很多传统戏曲,有的已经失传,有的至今仍在流传,如著名的《牡丹亭》《西厢记》等。例如第十八回“苛国府归省庆元宵”,贾妃点了《豪宴》《乞巧》《仙缘》《离魂》四出戏,分别出自四部戏曲作品,即《一捧雪》《长生殿》《邯郸记》《牡丹亭》。贾妃又点了两出戏《相约》和《相骂》,这两出戏出自戏曲作品《钗钏记》。又如在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凤姐点了《刘二当衣》,薛宝钗点了《西游记》和《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再如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光是题目就提到了《西厢记》和《牡丹亭》这两部戏曲。这些戏曲有的是明写的,有的是暗写的,需要仔细琢磨。

《红楼梦》中大量引用传统戏曲,是与戏曲的发展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戏曲是一种历史悠久、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不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市井走卒,都会从戏曲中获得享受。戏曲还有言传身教的作用,艺人对剧本故事进行演绎,可以弥补现实生活经验的不足,并通过听戏来进行自我鞭挞。《红楼梦》是一种文学艺术,它的阅读人群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方面是要认识字,第二方面要对文学艺术有所领悟。读懂《红楼梦》是很难的,所以可以尝试在戏曲中领悟《红楼梦》的文学描写。不识字的人一样可以接触《红楼梦》,可以通过欣赏戏曲来了解红楼世界。在看戏时可以观看表演,也可以听曲文,所以戏曲比小说具有更广泛的普及性。

《红楼梦》中引用的戏曲是点折子戏的形式,起到了画龙点晴的作用。小说的文学形式对于展现戏典的场景是有缺陷的,但是可以展现戏曲的要点。作者借助戏曲的要点来提示小说的内涵,这样的写作手法史无前例,同时对小说人物的理解需要有对戏曲的认识。如前文提到凤姐点的戏《刘二当衣》,是要暗示凤姐的一系列行为与刘二是很相似的,林黛玉调侃贾宝玉时提到的戏曲《妆疯》,在第二十五回贾宝玉确实像是疯了一样。

所以小说中提到的戏曲都是有深意的,它是作者提醒读者要着重注意的“重点”,不是点缀,而是有表达内涵的。

三、戏曲对《红楼梦》的各种诠释

《红楼梦》和戏曲具有深厚的渊源,从清代起就有很多文人将《红楼梦》改编成戏剧作品,在舞台上进行诠释,从表现形式到内容上都进行了探索,红楼戏成为戏曲表演中的一个典型表现形式。

(一)越剧红楼。越剧《红楼梦》是上海越剧院为了向建国十周年献礼而进行的改编,1962年《红楼梦》被改编拍摄成了彩色戏曲艺术片,上个世纪70年代徐进首次将《红楼梦》改编成越剧作品,此外很多越剧团体都在舞台和荧屏上演绎着红楼中的人物和情节,经过越剧演员的传承和发展创新,影响力遍及海内外,可以说越剧《红楼梦》是对小说《红楼梦》进行戏曲演绎方面艺术成就最高的。

在进行改编时,充分保留原著的精华,对一些具有传奇色彩和明显戏曲特点的内容进行经典演绎,经过编剧、导演和演职人员的二次创作,人物现象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出来,观众从这些艺术形象身上体会到了小说的中心思想,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有了更深的体会。

特别是经典的宝黛爱情部分,它是这部小说的爱情主线,他们在读《西厢记》时心灵相通,与封建礼教进行不屈的抗争,最后黛玉含冤死去,宝玉也受尽人生苦难,这种爱恨离别在越剧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我们也真切地看到了宝玉对琪官所受屈辱的同情和无奈,悲痛地看她死去;我们看到了大观园中的女儿们的凄惨命运,我们还看到了最后宝玉万念俱灰地走向白茫茫的远方,还有很多的戏曲场景。

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品位的不断提升,《红楼梦》在改编时从多个层次和侧面表现了小说的表现力,如改编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是一种新的戏曲尝试,通过人物形象、矛盾的刻画等方面进行了经典改编,展现了一幅悲欢离合的人物画,更充分地展现了小说《红楼梦》的内涵,人物的塑造也显得更加丰满了。

在对《红楼梦》的越剧演绎的不断探索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戏曲演员、艺术家,使越剧的生命力更加壮大。最早的以徐玉兰、王文娟为代表的徐、王派红楼演员,因为《红楼梦》的演出而大有名气,并涌现了很多优秀的中青年越剧演员,有的甚至成为了贾宝玉、林黛玉等经典人物的代表明星,这些越剧演员使越剧红楼的生命力更加强大,演员的艺术造诣也越来越高。

(二)昆曲《红楼梦》。昆曲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是一种发源于昆山的戏曲形式,具有抒情性强、动作细腻、音乐与舞蹈结合巧妙等优点,对于《红楼梦》这一以爱情作为主线的名著来说,昆曲无疑是最为恰当的表现形式之一,仅次于越剧。《红楼梦》被改编为昆曲戏剧以后,很多观众都评论“原来红楼梦可以这么美”、“好看”等,好评如潮。

北方昆曲剧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用昆曲交响清唱的形式对名著《红楼梦》进行了演绎,这种新的表现形式摒弃了戏曲的传统形式,即“乐队伴唱”的形式,它更像是一台红楼音乐会,用交响乐的形式丰富了戏曲的表达,进行舞台表演时用音乐和唱腔代替了对白和戏曲动作,不像传统的昆曲一样是按出场次表演的,而是按照交响乐的乐章来进行,情节叙事时通过音乐进行表达。例如:贾宝玉、林黛玉出场时出现主题音乐,其他故事情节和人物出场时用合适的场景音乐,在进行交响乐的表演时保留曲笛、板鼓等昆曲演出乐器的使用,运用多种昆曲唱腔,是昆曲和交响乐两种艺术形式的有机融合。

(三)其他戏曲形式的改编。除了以上的越剧、昆曲对《红楼梦》的改编创作以外,其他很多剧种如京剧、黄梅戏、豫剧等都对这部名著进行了不同的演绎,几乎在每个戏曲曲种中《红楼梦》都是一出大戏,也是很能引发观众兴趣的名剧。以京剧为例,它是我国的国粹,如果将《红楼梦》的爱情作为主线,京剧是不适合的,因为它太气势磅礴,而细腻的越剧则更有优势,但是它也是一部封建家族的兴衰史,里面有对于复杂人际关系的描写,从这个主题出发,用京剧来演绎《红楼梦》又是适合的,它的气势是一种优势。根据《红楼梦》改编的京剧连续剧得到了人们的喜爱,在平缓的故事情节中穿插入一些京剧表演,观念不仅过足了京剧瘾,也欣赏到了丰富的故事情节。

四、小结

《红楼梦》中引用了大量的戏曲名称,这些戏曲对人物的刻画、场景的设置起到了画龙点晴的作用,使《红楼梦》保持了浓郁的戏曲化特点。同时,将《红楼梦》搬上戏曲舞台以后,文学作品成了活生生的戏曲人物表演,不仅保留了小说的经典内容,也遵循着戏曲的创作规律;《红楼梦》是现代中国戏曲创作的代表,戏曲改编也是红楼文化的一种传播形式。所以我们必须以戏曲艺术的眼光来欣赏《红楼梦》的改编,确定戏曲的审美意义,使《红楼梦》这部经典不仅拥有文学艺术的读者,也能有大量欣赏戏曲创作的观众。

参考文献:

[1]徐扶明.红楼梦与戏曲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2]阿美.红楼梦戏曲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8.

[3]许并生.红楼梦与戏曲结构[J].红楼梦学刊,2001(01).

[4]李根亮.试论红楼梦的戏剧改编与传播问题[J].社会科学论刊,2006,(7):135-139.

[5]范圣宇.从李渔戏剧理论的角度看红楼梦中的戏剧成分,明清小说研究,2000(1).

[6]金凡平.红楼梦小说和戏曲文本的叙事方式比较,红楼梦学刊,2000(04).

作者简介:

任文姝(1982-),女,山西省应县人,文学硕士,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与戏曲历史理论。

猜你喜欢
相互影响红楼梦戏曲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别样解读《红楼梦》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声乐作品与声乐演唱的关系探究
地价与房价的相互影响关系
试论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