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地质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6-06-22 08:45王猛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6年5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实践教学

【摘要】《煤矿地质学》是高校非地质类专业(采矿工程、安全工程等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程,它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初步掌握与煤矿基建、煤矿生产有关的地质知识,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各种地质资料的能力,为煤矿设计生产各阶段服务。本文通过分析该课程的特点,以此来探讨新形势下该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煤矿地质学》 课程改革 实践教学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中国矿业大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一般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255-02

前言

《煤矿地质学》是一门集地质研究、生产实践于一体并与煤矿生产紧密结合的专业基础课程。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煤炭技术和煤炭工业的发展,我国煤炭工程对技术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很多高校都在逐步对该课程进行相应的改革来培养专业的煤矿人才,虽然这些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根据现实情况来对当前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仍是《煤矿地质学》课程教学改革和精品课程建设的客观要求[1]。

一、《煤矿地质学》课程特点

1.教材内容丰富,但学时少。《煤矿地质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把矿井地质知识和煤矿生产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它的主要课程内容包括:地质作用、古生物与地层、煤矿地质勘查等等。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学习目的、侧重点及专业培养目标等的不同,所以课程的学时往往安排的比较少。在我校,采矿工程专业总学时被压缩到56学时,其中讲授课和实验课分别为40和16学时,并有1周的地质认识实习;而安全工程专业总学时也为56学时,但是没有地质认识实习。但是由于教学内容多及学时的限制,所以教学内容一般侧重于解决矿井各种地质问题的应用地质工程技术部分,而培养学生的目标一般是用理论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2]。

2.综合性、特色性、实用性强。《煤矿地质学》的综合性比较强,它涉及到矿物学、古生物、构造地质学等等多个学科。所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该功课对教师的专业性要求相当严格。该课程具有很强的煤炭特色,因为它与煤炭的生产是紧密联系的。该课程的目标是培养专业的高级人才,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的能力,因此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二、《煤矿地质学》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1.学习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不仅可以激发人的激情、挖掘一个人的潜能,而且也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所以,在课堂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放在首位。一直以来,地质行业都普遍存在条件艰苦、待遇不高等问题,所以社会上对地质行业的评价相对偏低,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得很多学生由于基础知识的不牢固进而导致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不足。所以,在课堂的教学中,通过一些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必要的,比如:通过收集各地风景名胜来讲解地质的演化,不仅可以继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还可以鼓励他们接触感兴趣的领域。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3]。

2.教学内容的改革。精品课程是《煤矿地质学》改革的目标,所以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吸纳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时更新传统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培养方案,在课程方面做出以下改革:

(1)务实基础,突出重点内容。在任何教学中都应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煤矿地质学》也不例外。在该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应该把地层、矿物岩石、地质构造三部分作为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重点。这也是非地质类专业学生学好该课程的基础和关键。同样的,《煤矿地质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所以在课时分配上也应该相应的增加课程实验的内容。至于地球的基本知识等章节,只需简略介绍便可。

(2)教研结合,吸收最新研究进展。把基础性与前沿性相结合,是《煤矿地质学》精品课程的必然要求。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把最新科研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既能了解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也能积极参与课程研究。这不仅可以务实学生的理论基础也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方法的改革。

(1)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融合为一体。对初学者而言,《煤矿地质学》的基础内容是非常乏味枯燥的,但这又是学好该课程所必需的。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通常把教学内容和实验分开进行,但是由于学生在课堂上接触的知识比较乏味,所以难以理解所学的内容。所以该教学方法并未取得理想的成效。相反的,如果把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直接观察和接触矿物、岩石等模型的同时进行相应的内容讲解,把抽象的概念和知识变得直观、简单。这既能把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余时间,学生也可以到实验室来加强对标本的识别和鉴定来强化记忆。这种教学实践在广大师生中得到了普遍的认可[4]。

(2)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和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如何创新教学方法是我国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虽然很多高校已经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但是在具体的应用中还是要结合具体的实际,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来做相应的调整,比如:通过实例教学法来讲解“影响煤炭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通过设疑法来讲解“矿井水文地质及预防水”,通过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发散型思维等等。所以,想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4.实践教学改革。实践的环节对于《煤矿地质学》这一课程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实践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在学习基础性的内容时,通过实践的训练使学生能够熟练地鉴定和识别常见的造岩矿物、含煤地层中常见的古生物化石和三大岩石的主要代表等。

(2)在实验课教学中,教师应该先对学生的总体实验提出具体的要求,然后鼓励学生自己操作实践,在此过程中把学生的讨论和老师的有意识引导充分的结合起来,既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3)加强课堂识读图件技能的锻炼,不断提高学生有效使用各种地质图件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讲授基本的作图技能,而且还要重点讲授编图资料的收集过程、资料处理等内容,强调学生对图片的实际应用,课外要求学生独立的进行一些矿井地质主要图件的编制。这样一方面可以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阅读和分析图件的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授该课程时,要结合《煤矿地质学》的特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来授课,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同时提升实践的能力。通过《煤矿地质学》课程教学内容、方法和实践教学的改革,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课程的吸引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许福美,吴超凡,吴志杰.《煤矿地质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龙岩学院学报,2011,29(2):105-108.

[2]徐宏杰,胡宝林,杨景芬,刘会虎.”煤矿地质学”课程教学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法探讨[J].大学教育,2014,(7):119-120.

[3]高莲凤, 张振国, 韩秀丽,等. 《煤矿地质学》课程建设[J].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2(4):74-76.

[4]杨晓娜, 黄波. “煤矿地质学”课程教学浅谈[J]. 课程教育研究, 2012,(29):71.

作者简介:

王猛(1982-),男,山东邹城人,副教授,博士,从事煤与油气地质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实践教学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