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塔一体化脱硫除尘技术在定州电厂的应用研究

2016-06-22 13:35高武军单永华苑斌张永玉张凌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6年16期
关键词:吸收塔

高武军 单永华 苑斌 张永玉 张凌

摘要:随着我国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新标准(GB 13223-2011)的颁布实施,大部分电厂的脱硫装置都需要提高脱硫效率才能满足要求。文章针对目前主流燃煤机组的排放状态,以单塔一体化脱硫除尘在定州电厂应用为例,探讨了目前“近零排放”的技术路线,降低污染物的排放。

关键词:单塔一体化脱硫除尘技术;管束式除尘器;吸收塔;近零排放;湍流器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X77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6-0085-03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16.041

1 项目背景

定州电厂一期烟气脱硫工程由川崎公司供货。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吸收塔设置三层喷淋层,并设置增压风机及GGH。两套脱硫装置可处理#1、#2两台炉的全部烟气。原设计按照FGD入口SO2浓度为1576mg/Nm3(标态、干基、6%氧)时,脱硫效率95%设计。目前,定州电厂实际来煤与设计煤质较为接近,实测#1、#2机组FGD出口SO2浓度分别为51mg/Nm3及76mg/Nm3。因此,定州电厂目前的脱硫设施可达到95%的脱硫设计效率,但尚不满足国华电力集团的绿色发电低于35mg/Nm3的SO2排放标准要求。

为贯彻神华集团提出的“1245”能源发展战略,国华公司于2015年02月发布《国华电力高品质绿色发电计划》(2015版国华电环[2015]1号),对2015年的绿色发电改造做出了具体的部署和要求,其中对地处京津冀腹地的定州电厂一期两台机组提出了更高的绿色发电改造要求,即:烟尘≤1mg/Nm3,SO2和氮氧化物达到燃机排放标准的一半(SO2≤17.5mg/Nm3,NOX≤50mg/Nm3)。

经过系列考察,基于对脱硫、除尘的环保要求,保证长期的环保需求,定州电厂最终确定采用单塔一体化脱硫除尘技术。

2 工程概况

图1 原有烟气系统示意图

定州电厂一期工程两台机组分别于2004年4月及9月投运发电。一期烟气脱硫工程由川崎公司供货。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吸收塔设置三层喷淋层,并设置增压风机及GGH。两套脱硫装置可处理#1、#2两台炉的全部烟气。原设计按照FGD入口SO2浓度为1576mg/Nm3(标态、干基、6%氧)时,脱硫效率95%设计。

原脱硫系统采用单塔处理一台600MW机组锅炉的烟气。待处理的烟气从吸收塔底部从下向上与喷淋的石灰石浆液逆向接触。吸收塔下部为反应池,反应池设有侧进式搅拌器或脉冲设备,以保持固体颗粒悬浮;在吸收塔的顶部设有两级除雾器,用来除去出口烟气中的雾珠,使离开吸收塔的脱硫烟气中含水量降低至75mg/Nm3以下;吸收塔设置3台浆液循环泵,以保证气液两相充分接触,提高SO2的吸收效率。设置2台氧化风机,1运1备,将空气送入反应池,将浆液中未氧化的HSO3-和SO32-氧化成SO42-,达到使浆液充分氧化的目的。设2台石膏浆液排出泵,1运1备,将氧化后生成的石膏从吸收塔排出,进入石膏脱水系统。

目前,定州电厂实际来煤与设计煤质较为接近,实测FGD出口SO2浓度如下:

因此,定州电厂目前的脱硫设施可达到95%的脱硫设计效率,但尚不满足国华电力集团的绿色发电低于

35mg/Nm3的SO2排放标准要求。

3 改造技术方案

烟气系统改造改造后,取消增压风机,相应的烟气阻力由两台50%容量引风机克服。原来的两台静叶可调轴流引风机更换为双级动叶调节轴流式引风机。

吸收塔后增加一台湿式电除尘器,吸收塔出口净烟气经湿式电除尘器除尘后进入“主烟道”,然后从烟囱排出。旁路挡板门及其配套系统全部拆除。

原有脱硫塔为折返塔,本次改造对吸收塔地改造内容简述如下:(1)拆除原吸收塔内件,包括隔板、喷淋层支撑梁、导流装置等;(2)拆除原入口、出口烟道并进行封堵;(3)在入口烟道与最低一层喷淋层之间增加旋汇耦合器(湍流器)一套,喷淋层四层、在最上顶层喷淋层上部增加管束式除尘装置一套等其他内件;(4)拆除原先塔内喷枪氧化方式,增加新的喷枪式氧化装置一套;(5)改造原吸收塔平台、爬梯及管口、人孔安装孔等;(6)拆除原有4台流量为8000m3/h的循环泵,设置4台流量为9000m3/h的循环泵,扬程为23.1/24.9/26.7/27.6m;(7)改造后吸收塔喷淋区直径为17.6m,浆池直径为17.6m,操作液位为7.0m;(8)本项目氧化空气系统采用喷枪式。拆除原有氧化风机,并将新的氧化风机布置在原有位置,即出口烟道下部。每台机组设置两台氧化风机,一运一备。氧化风机采用离心风机,风机流量Q=8250Nm3/h,扬程为76kPa;(9)拆除原有石膏排出泵,并将新泵布置在原有位置。每塔设置两台石膏排出泵,一运一备。石膏排出泵采用卧式离心泵,流量Q=170m3/h,扬程为65m。

4 改造技术特点

4.1 高效旋汇耦合脱硫除尘技术

引风机出口烟气进入吸收塔,经过高效旋汇耦合装置,利用流体动力学原理,形成强大的可控湍流空间,使气液固三相充分接触,提高传质效率,同时液气比比同类技术低30%,实现第一步的高效脱硫和除尘。

烟气与喷淋浆液旋转剧烈接触,浆液液面快速更新,传质和传热效果迅速,具有脱硫作用,同时烟气被浆液洗涤,具有除尘效果高脱硫、除尘效率。

经过湍流器后促使吸收塔内烟气均布,有效避免了空塔喷淋气流分布不均、喷淋层失效的问题。烟气快速降温,增强喷淋层的吸收效果。湍流塔液气比远低于空塔喷淋塔,虽然湍流器会增加阻力使引风机的电耗增加,由于浆液循环量大幅降低,脱硫系统综合电耗比空塔喷淋低8%~20%。

稳定性强,烟气进入吸收塔后,在湍流器中由层流变成湍流,气液固充分接触。烟气湍流上升,反而系统不易结垢。湍流塔更适合煤质硫含量宽泛波动的机组,保证脱硫效率,可靠性高。

4.2 高效节能喷淋技术

优化喷淋层结构,改变喷嘴布置方式,提高单层浆液覆盖率达到300%以上,增大化学吸收反应所需表面积,完成第二步的洗涤,烟气经高效旋汇耦合装置和高效节能喷淋装置2次洗涤反应,两次脱硫效率的叠加,可实现烟气中二氧化硫降低至35mg/Nm3以下。

设计了防壁流装置,避免气液短路。

4.3 离心管束式除尘技术

除雾器是依靠烟气中液滴的惯性作用和重力作用为工作原理。设计流速一般选定在3.5~5.5m/s之间。折返式除雾器的工作原理及运行流速决定了无法除去细小液滴,无法捕悉粒径小于15μm的细小液滴,即使多层屋脊式除雾器也实现不了出口尘浓度5mg/Nm3。而目前控制脱硫塔出口5mg/Nm3的尘排放浓度就是控制对细小粉尘和

经高效脱硫及初步除尘后的烟气向上经离心管束式除尘装置进一步完成高效除尘除雾过程,离心管束式除尘装置由分离器、增速器、导流环、汇流环及管束等构成。

烟气在一级分离器作用下使气流高速旋转,液滴在壁面形成一定厚度的动态液膜,烟气携带的细颗粒灰尘及液滴持续被液膜捕获吸收,连续旋转上升的烟气经增速器调整后再经二级分离器去除微细颗粒物及液滴。同时在增速器和分离器叶片表面形成较厚的液膜,会在高速气流的作用下发生“散水”现象,大量的大液滴从叶片表面被抛洒出来,穿过液滴层的细小液滴被捕获,大液滴变大后被筒壁液膜捕获吸收,实现对细小雾滴的脱除。最后经过汇流环排出,实现烟尘低于5mg/Nm3超净脱除。

由上面的图片可以看到单塔一体化脱硫除尘技术对微细颗粒物的捕集效果显著,对粉尘、酸雾、气溶胶、PM2.5等多污染物进行协同治理的能力高。

5 应用效果

改造后,经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进行了性能测试,在各污染物治理设施正常运行的情况下,1号烟尘≤1mg/Nm3,SO2≤17.5mg/Nm3,达到了超净排放,这使1号机组成为京津冀区域内又一台实现“近零排放”的600兆瓦等级燃煤机组。

6 结语

湿法脱硫是我国的主流工艺,同时经过多年的运行,脱硫装置和设备损坏严重,可利用率低。多种因素的影响迫使电厂必须对原有脱硫装置进行增容改造,但是很多电厂却面临着改造工期短、改造现场空间有限、成本等很多客观条件的限制,所以选择一款烟气治理技术产品需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能仅局限于当下的问题,还要充分地考虑这些都能很好地适应我国未来越来越严峻的环保趋势。而以单塔一体化脱硫除尘在定州电厂的成功应用,为目前主流燃煤机组的环保改造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朱治利.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技术中的问题[J].四川电力技术,2002,(4).

[2] 周至祥,段建中,薛建明.火电厂湿法烟气脱硫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3] 王志轩,潘荔.我国火电厂烟气脱硫现状、问题和对策[J].中国电力,2004,37(增刊).

猜你喜欢
吸收塔
浅析吸收塔液位对引风机出力的影响
浅论硫酸装置干吸工序串酸流程对尾气和成品酸的影响
低温甲醇洗H2S吸收塔和CO2吸收塔流程模拟
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吸收塔及烟道系统检修经验探讨
电厂脱硫吸收塔浆液循环泵振动问题的治理
二氧化碳吸收塔现场组对焊缝局部热处理施工技术
催化裂化装置脱硫脱硝单元急冷吸收塔水珠分离器两种组装工艺的介绍
脱水撬吸收塔故障分析及解决措施
火电厂脱硫系统二级吸收塔的扩建及运行调整
脱硫吸收塔入口烟道积垢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