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静
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在冠心病预测性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郭静
目的 分析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在冠心病预测性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冠心病患者39例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39例作为对照组,2组均给予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对比2组检查颈动脉内的中膜厚度和斑块检出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颈动脉内的中膜厚度(1.26±0.28)mm显著高于对照组(0.51±0.13)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斑块检出率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10.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在冠心病预测性诊断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斑块检出率较高,能够有效地反映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且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冠心病
伴随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冠状动脉造影术已被临床广泛运用,是冠心病的主要诊断方法。然而冠状动脉造影术费用昂贵,对患者存在创伤,存在一定制约[1]。大量研究表明,冠状动脉硬化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显著相关性,由于颈动脉容易暴露、位置表浅,使用彩色超声诊断可以获取质量较高的图像[2]。不仅如此,彩色超声诊断能够有效地确认动脉中斑块数量、性质和中膜厚度情况,操作简便且重复性较好。本次研究选取冠心病患者39例给予颈动脉彩色超声诊断,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河南省太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39例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39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37~77岁,平均年龄(61.4±3.5)岁;观察组男20例,女
19例;年龄36~79岁,平均年龄(62.6±3.6)岁。2组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2组均进行颈部动脉彩色超声检查,采用线阵探头进行颈动脉检查,保持探讨频率为5~12MHz;主要检测双侧颈部总动脉、颈部内动脉起始处、颈部动脉分叉处和颈部外动脉;检测过程中,应注意取患者平卧位,头部向检查部位对侧偏,确保检测部位充分暴露。具体方法为:由胸锁乳突肌外缘侧进行纵向扫描,显示颈部总动脉近端、中段、远端,颈内动脉起始处、颈部动脉分叉处和颈外动脉,纵向扫描后再旋转探头至90°,根据血管走向进行横切扫描,测量颈部总动脉内径、颈内动脉起始处内径、颈部动脉分叉位置远1.0cm处、颈外动脉内径,同时测量颈部动脉内的中膜厚度。检测过程中应注意颈部动脉位置表浅,动作轻柔,严禁对其进行加压,避免人为造成管腔狭窄现象,同时对比两侧总动脉情况。此外,还应密切观察血管壁的内-中膜形态变化,选择颈部动脉前壁和后壁内中膜较厚的2~4位点进行测量,同时记录内-中膜厚度的最大值和大于1.2mm的斑块。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1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颈动脉内的中膜厚度对比 观察组颈动脉内的中膜厚度为(1.26±0.28)mm,对照组颈动脉内的中膜厚度为(0.51±0.13)mm,观察组颈动脉内的中膜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455,P<0.01)。
2.2 2组斑块检出率对比 观察组斑块检出硬斑16例、软斑12例、复合斑8例,其斑块检出率为92.31%(36/39);对照组斑块检出硬斑1例、软斑2例、复合斑1例,其斑块检出率为10.25%(4/39);观察组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2组斑块检出率对比[n(%)]
冠心病患者通常会出现心肌缺血、坏死等症状。刘静等[3]研究认为,导致出现冠心病的一个重要诱导因素为脂质代谢异常。血清胆红素是由机体内衰老红细胞裂解出血红蛋白而产生的,结合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是其2种类型。冠心病患者的发病机制主要为冠状动脉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通常情况下,伴有糖尿病、高胆固醇等疾病的患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概率较高,其主要特点为受累动脉内膜出现类脂质沉着和复合糖类积聚现象,然后会导致钙沉着和纤维组织增生最终会出现血管狭窄或阻塞的出现[4-5]。颈动脉的粥样硬化发生率比较高,特别是在颈动脉分叉处[6-7]。因为血流动力作用下,血管内膜容易出现损伤而出现斑块,严重患者会出现血管闭塞或狭窄。动脉内膜是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改变所累积的部位,在临床上其主要表现为改变了动脉内的中膜厚度,因此中膜厚度情况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
以目前的临床诊断技术,采用冠状动脉造影能更有效地诊断出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和范围,其缺点为侵入性检查。而采用彩色颈动脉超声检查不仅是能够有效地检查、定量评价颈动脉病变程度,而且其为非侵入性检查方法,不会造成感染等并发症出现。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颈动脉内的中膜厚度为(1.26±0.28)mm,显著高于对照组颈动脉内的中膜厚度(0.51±0.13)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见采用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能够有效诊断出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中膜厚度作为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子,其厚度值与冠心病危险系数呈现出正比关系。在本次研究中,斑块检出率为92.31%(36/39),显著高于对照组斑块检出率的10.25%(4/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郭华平等[8]研究也证实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会随着冠状动脉的病变的程度而改变,表明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查能够有效提高斑块的检出率。
综上所述,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在冠心病预测性诊断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斑块检出率较高,能够有效反映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且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1] 李继锋,陈少婉,陈玉扬.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尿酸水平与冠心病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15,22(9):1358-1360.
[2] 廖海涛.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ST段压低诊断冠心病的价值[J].当代医学,2016,22(19):65-66.
[3] 刘静,赵婷婷,毕作宾.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颅外段不稳定斑块形成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21):26-29.
[4] Gholam Abbas Valizadeh,Saeede Zareie Alireza,Manafi Kamran Nikfarjam. Stenosis level,plaque morphology and intima-media thickness of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n chronic stable angina and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 comparative study[J].Iranian Red Crescent Medical Journal,2015,17(1):e10162.
[5] 任全刚,崔春燕,刘岳峰.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彩超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分析[J].北京医学,2015,37(7):716-717.
[6] 王启伟,彭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与冠心病关系的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4(5):875-877.
[7] 杨文慧,何燕,魏云鸿,等.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8):880-882.
[8] 郭华平,李哲.经颈动脉彩色超声对冠心病早期的临床预测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5):540-541.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8.043
河南 461400 河南省太康县人民医院超声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