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才
突发事件中微博舆论的传播特征与问题①
——以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事件为例
■余秀才
【内容摘要】经过多年发展,微博渐趋成熟与稳定,其依然是突发事件舆论传播的重要平台和渠道。本文以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事件为例,通过内容分析,研究突发事件微博舆论传播的新特征、新规律和产生的新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对当前微博舆论的传播与引导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突发事件;微博舆论;传播特征
①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微博舆论传播与引导”(项目编号: 11CXW019)的研究成果。
虽然微信出现后,微博用户规模有所下降,但微博使用率依然保持在高位,显示出微博平稳发展倾向。如同2014年用户规模相比,2015年的微博用户规模虽然少了4452万,但微博使用率仍保持在30. 6%的高位。①不断累积的用户数量、社会关注度推动微博成为突发事件的重要传播平台与扩散渠道,微博平台在突发事件舆论传播过程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因此在微博经过高速发展渐趋稳定时期,研究突发事件中微博舆论传播特征所产生的新变化和存在的新问题等,无疑成为研究微博舆论传播不可规避的重要命题。
2015年5月3日,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事件成为微博舆论关注的焦点,并在近一周时间内占据微博排行榜前十,微博网友、媒体公众号、认证用户纷纷对该事件进行分享、转发、评论,使得该事件成为2015年5月份最热的网络舆论热点事件。由于该事件的微博关注时间较长、关注群体多元、关注面较广,能够较为全面地观察微博平台在重大突发事件舆论传播中的角色定位、传播规律、影响因素以及存在问题,所以本文选取该事件作为研究参照系,研究突发事件中的微博舆论特征与问题,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与可行性。
(一)研究平台的定位
在我国,微博的平台有新浪、搜狐、腾讯、网易等。新浪微博与腾讯微博在众多微博平台中的用户规模和在突发事件传播中的影响力,分别占据前两位。因此本文在“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事件”中,主要以新浪微博、腾讯微博所发布的该事件帖子内容作为研究对象。
具体操作中,登陆新浪微博的“微博搜索”(http: / / s. weibo. com/),以“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事件”为关键词检索“综合”,确定新浪微博中的相关研究样本范围;登陆腾讯微博首页,选择“爆新鲜”,以“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事件”为关键词检索,确定腾讯微博中的相关研究样本范围。
(二)研究样本的选取
在对微博舆论个案的研究中,内容分析法是非常有效与客观的分析工具和手段。学者卜卫认为:“内容分析的结果常常表现为大量的数据表格、数字及其分析,这是‘客观'‘系统'和‘定量'研究的必然结果。”②本文在具体研究中,对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上的帖子进行了连续6天的样本采集后,共得到自2015年5月3日至6月1日的微博样本共2600条(新浪微博1000条、腾讯微博1600条)。由于样本量太大,所以又对初始样本进行了系统抽样,从新浪微博1000条样本中系统抽取300条微博样本,从腾讯微博1600条样本中系统抽取300条微博样本,最终得到600条微博样本,剔除无效样本、重复样本139条,共得到有效样本461条。然后对461条有效样本内容进行量化与交叉分析,研究突发事件中微博舆论的传播特征与问题,以期探求微博舆论引导和管理的恰当对策。
(三)研究指标的确定
研究共确定研究指标11项,分别为微博发布时间、微博发布平台、微博发布账号类型、微博内容形式、微博舆论倾向、微博话语主题、微博话语文明度、微博原创性、微博深度性、微博客观性和微博影响力。其分别对应的考察指标如下:
表1 研究指标与考察指标分布
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本文在对461条有效样本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微博平台在重大突发事件舆论传播中的基本规律、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具体研究。
(一)微博平台在突发事件舆论传播中的基本规律
1.由点及面:微博在突发事件舆论传播中呈W曲线
“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事件”引发的舆论热议,集中在新浪微博与腾讯微博平台上的时间从5月3日持续到6月2日,前后时间长达一个月。在该事件的微博舆论传播中,从微博帖子所发布的数量和所对应的时间节点看,该事件舆论传播呈现出特定的W曲线,如图1所示:
通过对微博舆论在该事件中的W曲线看,“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事件”的舆论传播,在该事件传播过程中出现两次舆论兴奋点,并形成了舆论的第一次峰值、第二次峰值。从5月3日第一条微博爆料该事件开始,微博网友对于该事件的关注度呈现第一个高点,主要表现为对女司机的同情、对男司机的愤慨;随着事件的不断演化,舆论开始反转,并在5月6日出现第二个高点,对于女司机隐私的爆料此起彼伏,微博舆论形成狂欢。
图1 微博在突发事件舆论传播中的W曲线
纵观该事件的舆论传播态势,发现微博舆论初期,网民的观点与评论一般都具有非理性成分,这不仅表现在网民会对事件的主客体进行刻板印象的划分,还表现在网民受到事件煽情点的刺激,进而产生舆论传播与扩散之中的各种非理性行为。但是,这种非理性的成分并非自始至终,当事件真相逐渐浮出水面、网民会有针对性地对自己的观点和评论进行适度修正,甚至发生舆论反转。
2.公众号试图引导舆论趋势明显,媒体公众号推动舆论向深度发展
在“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事件”舆论传播中,微博关注账号类型呈现特殊性(如表2所示):公众号尤其是媒体公众号试图引导舆论的趋势显著,异常的是微博名人在此次事件舆论传播中的作用较其他舆论事件式微,普通用户对此事的关注度明显高于公众号与微博名人。
表2 微博关注账号类型分布图
通过对微博公众号在此次事件中的关注类型分析(如表3所示)发现,媒体公众号对于在“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事件”的关注度最高,有59%的微博公众号为媒体公众号,可见在该事件的舆论传播中,媒体公众号发挥的舆论扩散作用最为显著;其次为政府公众号(27. 8%),政府公众号多为警务公众号、成都地方政府公众号,发挥的作用多为对于该事件的通报、事后追责、网民意见回应等;再次为商业公众号(13. 2%),多为汽车厂商公众号、淘宝店铺公众号,主要利用该事件为产品做推介、推广与营销等,与该事件的舆论传播本身关系不大。
表3 微博公众号关注比例分布图
3.微博内容形式日益多元化,求分享行为推动了微博舆论事件传播的广度
在“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事件”舆论传播中,微博舆论的表现形式日益多元化,逐渐摆脱了早期微博以文字为主要呈现形式的基本特征,转而以更加多元的内容形式体现微博舆论的发展与演变(如表4所示)。
表4 微博舆论内容形式比例分布图
值得注意的是,微博内容求扩散行为逐渐成为微博舆论扩散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对微博样本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发现微博内容求扩散行为具有以下特点:求扩散是对言论和观点的主动扩散行为;求扩散有特定对象,以微博名人、公众号为主要诉求对象,目的是为了获得更高的转发量以提高影响力;求扩散效果具有不稳定性,微博名人、公众号一般很少会对普通用户的求扩散行为进行回应,这使得求扩散的效果极不稳定。
4.微博中立占相对优势,网民评论文明度较高
在“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事件”舆论传播中,微博舆论汇集并在短时间内形成社会舆论,其舆论意见的倾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体现微博舆论在突发事件中的立场与态度。通过样本分析发现(如表5所示),微博舆论中立所占比例最高(38. 2%),其次为微博负面舆论(34. 3%),微博正面舆论所占比例最低(27. 5%),可见微博舆论中,对于事件事实不偏不倚的陈述与客观评论占据相对优势,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负面舆论占据相当比例,集中体现为舆论谩骂、网络恶搞、人肉搜索等内容,可见对于微博负面舆论的治理仍任重道远。
表5 微博舆论倾向分布图
虽然微博负面舆论不容忽视,但是微博网友的评论文明度较高,样本分析发现(如表6所示),微博网民对“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事件”的评论文明度较高,“字面文明语言”(69. 2%)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贬损性语言”(26%),最后为“脏话”(4. 8%),其中贬损性语言以男司机、女司机的戏谑、隐私八卦为主,脏话则体现为直接人身攻击、言语谩骂。
表6 微博网民评论文明度情况图
5.微博原创性较高,深度性、客观性有待加强
在“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事件”舆论传播中,微博网友的信息发布与评论集中体现为信息的质量较高,研究从微博内容的原创性、深度性、客观性三个方面进行了考察。
步入21世纪的中国,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这十年是极不平凡的十年:战胜了2003年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等自然灾害等,经受了2008年金融危机考验,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第41届世博会。这十年也是中国成长的十年,一次次的经历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同时也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这期间党中央召开了十六大、十七大,更加坚定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党的十六大向世人昭示了新世纪的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样的目标等重大问题,并围绕这些问题做了全方位的部署,大踏步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党的十七大总结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经验,对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提出明确要求,将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推进。
在原创性上,有71. 1%的微博网友评论具备原创性,如表7所示,主要体现为网友对该事件的评价与看法,以及对该事件背后内幕的挖掘与八卦。有28. 9%的微博评论内容属于转载,转载的内容包含两类:传统主流媒体的评论(如《人民日报》)、网站论坛与客户端内容转载,其中新浪微博转载量最多的是人民网关于“路怒族”的系列评论文章,而腾讯微博转载量最多的是分享自优酷网、QQ空间的恶搞版《求佛》。
表7 微博内容的原创性分布情况
所谓客观性是指微博舆论对该事件的意见是秉持公正,且能够真实反映事实真相。在客观性上,通过样本分析发现,“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事件”微博舆论的客观性均值居中,M值为2. 61。
所谓深度性,是指微博舆论对该事件的观点表述是否深入事件本质、彰显事件背后的社会现象等。通过样本分析发现,“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事件”微博舆论的深度性均值为2. 35。
表8 微博内容深度性、客观性均值分布情况
(二)微博平台在重大突发事件舆论传播中的相关因素分析
“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事件”舆论传播中,各个指标之间相互联系且互相影响,为了更好地研究舆论传播中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需要研究舆论传播的三个重要因子:微博舆论倾向性、微博舆论文明度、微博舆论影响力,以及与之相关的重要因素。
1.微博舆论倾向性相关因素分析
微博舆论倾向性是指在舆论传播过程中,微博内容样本呈现出来的情感倾向,本文将微博舆论倾向设置为三种类型:正面、负面、中立。研究发现,微博舆论倾向与微博话语主题、微博公众号类型具有相关性。
(1)微博舆论倾向与微博话语主题的关系分析
微博话语主题是指微博内容对于事件的关注点,主要体现为六类:男司机打人、女司机开房、路怒症、网络舆论与公民素质(网络舆论暴力与网民谩骂等)、社会现象(该事件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反思)、追责(事件的后续发展)。
通过对微博舆论倾向与微博话语主题的卡方检验得出(如表9),皮尔逊卡方显著性Sig.(双侧)= 0. 000<0. 05,说明微博舆论倾向与微博话语主题存在显著相关性,即微博舆论正面与否与微博话语主题显著相关。
表9 微博舆论倾向与微博话语主题卡方检验
通过对微博舆论倾向与微博话语主题的交叉分析发现(如表10):微博舆论在涉及“女司机开房”“男司机打人”“路怒症”三个话语主题时,负面舆论所占比例最高,进一步对微博话语内容进行分析之后发现,微博负面舆论对这三个话语主题的表述多为谩骂男司机、攻击女司机、对路怒族的言语批评;微博舆论在涉及“男司机打人”“社会现象”“追责”三个话语主题时,中立舆论所占比例最高,重点表现在舆论对于该事件的解释性关注与理性反思;微博舆论在涉及“舆论与公民素质”“路怒症”“社会现象”三个话语主题时,正面舆论所占比例最高,重点表现为公众号尤其是媒体公众号对于该事件的舆论引导。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微博话语主题中,对于“女司机开房”的微博负面舆论比例最高(75%),在行车记录仪视频曝光、女司机隐私逐渐被暴露之后,该事件在微博舆论传播中存在较多的语言暴力、人肉搜索、人身攻击,这也说明目前微博舆论中依然存在大量非理性行为。
(2)微博舆论倾向与微博公众号类型的关系分析
微博内容发布者分为多种类型,如公众号、实名认证用户、普通用户,而在前期的基本规律研究中,发现微博公众号对于微博舆论的引导与扩散作用明显,所以进一步就微博舆论倾向与微博公众号进行深入研究。微博公众号类型主要有三类:媒体公众号、商业公众号、政府公众号。
表10 微博舆论倾向与微博话语主题交叉分析表
通过对微博舆论倾向与微博公众号类型的卡方检验得出(如表11所示),皮尔逊卡方显著性Sig.(双侧)=0. 000<0. 05,说明微博舆论倾向与微博公众号类型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即微博舆论正面与否与公众号类型显著相关。
表11 微博舆论倾向与微博公众号类型卡方检验
通过对微博舆论倾向与微博公众号的交叉分析发现(如表12所示):在微博舆论传播中,政府公众号在正面舆论引导上作用显著,多为政府公众号对于该事件发展进程的通报、社会质疑的回应;媒体公众号在舆论中立场较为突出,体现为媒体公众号作为信息传播渠道的上传下达、对于事件真相的持续性关注,相关报道不偏不倚、客观真实。值得注意的是,在负面舆论传播中,媒体公众号与商业公众号所占比例对半,可见公众号尤其是媒体公众号在虚假信息甄别上还存在缺陷。
表12 微博舆论倾向与微博公众号类型交叉分析表
2.微博舆论文明度相关因素分析
微博舆论文明度是指在舆论传播过程中,微博内容样本中所呈现的话语文明程度,研究前期将微博舆论文明度设置为三种考察向度:脏话、贬损性语言、字面文明语言。研究发现,微博舆论文明度与微博话语主题、微博发布账号类型具有相关性。
(1)微博舆论文明度与微博话语主题的关系
通过对微博舆论文明度及微博话语主题的卡方检验得出(如表13所示),皮尔逊卡方显著性Sig.(双侧)=0. 000<0. 05,说明微博舆论文明度与微博话语主题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通过对微博舆论文明度与微博话语主题的交叉分析发现(如表14所示):微博舆论在关注“女司机开房”话语主题时,“脏话”所占比例最高(50%),“贬损性语言”占25%,微博网友对该事件发生舆论转向后,从最初的对于女司机的同情到一边倒地谴责、攻击女司机,更有网民对女司机展开人肉搜索,其中女司机与上司开房的相关信息引爆了网民的煽情点,成为舆论传播中期的主要关注点。
表13 微博舆论文明度与微博话语主题卡方检验
表14 微博舆论文明度与微博话语主题交叉分析表
(2)微博舆论文明度与微博发布账号类型的关系
微博发布账号类型主要有三种类型:公众号、实名认证用户、普通用户。通过对微博舆论文明度与微博发布账号类型的卡方检验(如表15所示),皮尔逊卡方显著性Sig. =0. 000<0. 05,说明微博舆论文明度与微博发布账号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通过对微博舆论文明度与微博发布账号类型的交叉分析发现(如表16所示):微博舆论文明度整体水平较高(69. 2%),普通用户对于脏话、贬损性语言的使用频率高于公众号、实名认证用户,公众号发布内容的“字面文明语言”比例最高(96. 5%)。
表15 微博舆论文明度与微博发布账号类型卡方检验
表16 微博舆论文明度与微博发布账号类型交叉分析表
3.微博舆论影响力的相关因素分析
微博舆论影响力是指在舆论传播过程中,微博舆论对于事件进程影响、网民对于事件的认同。本文研究将微博影响力设置为三个考察指标:转载量、评论量、点赞量。转载量、评论量、点赞量在编码时直接以实际数字输入,单样本的微博影响力为三者数量之和,实际操作中按照数量之和划分为0、1~20、21~40、41~60、61以上五种情况,分别编码为1—5。
(1)微博舆论影响力与微博发布账号类型的关系。
通过对微博影响力与微博发布账号类型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如表17所示): sig. =0. 000<0. 01,可见微博影响力与微博发布账号类型在0. 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进而通过皮尔逊相关系数检测R值= -. 488<0,发现微博影响力与微博发布账号类型呈负相关,即三种微博发布账号类型在“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事件”舆论传播中的影响力排序为公众号>实名认证用户>普通用户,公众号发布内容在舆论传播中的影响力最大,而普通用户发布内容在舆论传播中的影响力最小。
(2)微博舆论影响力与微博舆论文明度的关系。
通过对微博影响力与微博舆论文明度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如表18): sig. = 0. 000<0. 01,微博影响力与微博舆论文明度在0. 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进而通过皮尔逊相关系数检测R值=0. 206>0,发现微博影响力与微博舆论文明度呈正相关,即微博影响力越大,则微博舆论文明度越高,这主要是与#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事件#舆论传播中,公众号尤其是媒体公众号对于舆论的积极介入引导,媒体公众号舆论影响力高于其他内容发布账号类型,使得舆论话语多以“字面语言文明”形式呈现。
表17 微博影响力与微博发布账号类型相关性检验
表18 微博影响力与微博舆论文明度相关性检验
虽然在“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事件”舆论传播中,微博平台彰显了其在舆论引导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反观微博主客体在此次事件中的相关内容呈现,还存在诸多问题与缺陷,而有针对性地构建微博平台在突发事件舆论传播中的舆论引导力是大势所趋。
(一)微博平台在突发事件舆论传播中的问题与缺陷
1.微博平台在及时有效引导舆论上存在不足
该事件舆论传播中,微博舆论内容多转载自新闻机构或媒体报道,其中尤以网站、报纸媒体为主要来源,相关内容出现千篇一律、样本重复的特征,如人民网对于路怒症的评论、优酷恶搞短片《求佛》等;而在微博舆论话题分布上,虽然话题多元,但是微博网友更加关注的是事件背后的人肉搜索、隐私八卦,而在如何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该类社会事件的反思上缺乏深度,相关内容解释性与深度性欠缺,微博有效引导舆论的作用有限。
2.微博平台在负面舆论矫正上缺乏力度
该事件舆论传播中,负面舆论较为突出,尤其是在事件发生舆论反转后,微博舆论出现前后舆论极化趋势。这种转变的背后,是微博网友情绪的肆意宣泄,微博平台在许多负面舆论的矫正上,如对事件当事人的攻击谩骂、人肉搜索的狂欢等,处于失语状态。
3.微博平台在网民情绪引导上出现偏差
该事件舆论传播中,公众号尤其是媒体公众号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微博网友的狂欢气焰,主要表现为媒体公众号在事件相关报道中,传递了部分负面消息,使得微博网友在短时间内无法获知事实真相,各种脏话、贬损性语言充斥微博平台;微博平台的多数内容样本关注点为“男司机打人”话语主题,而微博网友的关注点更多倾向“女司机开房”,因此可见媒体报道框架与网民报道框架在关注点上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对于网民情绪的引导而言是阻碍因素,也是微博平台在情感引导上缺乏足够影响力的表现。
(二)微博平台在突发事件舆论传播中的对策与建议
1.提升微博平台的话语文明度
在微博舆论传播中,话语文明度体现了微博平台的理性发展状态,在该事件的微博舆论传播中,微博平台的话语文明度有待提升,具体而言,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微博网民媒介素养的切实提升,微博网民应在培养自己媒介素养的同时,做到微博平台内容发布的自律,做到不信谣、不传谣,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主动承担起微博内容审核的第一道把关;二是微博平台强化对于微博用户发布内容的监管与审核,虽然微博平台在信息过滤上存在各种问题(如信息量超载、信息的隐私设置等),但是微博平台在内容审核尤其是话语文明度监测上应担负起主要责任,对于微博内容尤其是重大突发事件舆论传播中的脏话、贬损性语言进行适时介入,作为微博文明话语表达的第二道把关,与网民一起维护微博平台的话语文明程度。
2.强化微博平台的隐私保护
隐私保护一直是微博舆论传播中的重要议题,在该事件的微博舆论传播中,隐私侵犯问题依然严重,众多网民对于当事女司机的隐私挖掘、人肉搜索甚至一度成为微博热议话题,可见微博平台的隐私保护刻不容缓。具体而言,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微博用户应切实提高隐私自我保护意识,除了在微博账号中进行隐私设置外,应尽量避免在微博内容中分享隐私内容;二是微博网民要提高自身的伦理道德意识,能够理性客观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不在微博平台中进行人身攻击、隐私八卦;三是微博平台需要切实做好用户隐私保护的技术支持工作,除了不断完善微博隐私设置技术屏障之外,还应该对网民在微博平台中的隐私泄露行为进行提醒,对个别用户恶意泄露他人隐私行为进行处罚等。
3.重塑微博平台的舆论引导力
经历多年的发展,微博平台已经从最初的舆论集结地向舆论弥散地转变,微博平台的作用悄然发生变化,微博平台不能继续沉浸在舆论集结地的喜悦中,而应该在议程设置、舆论引导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即重塑微博平台的舆论引导力。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与媒体议程进行匹配,能够在舆论发展初期与媒体共同引导舆论向积极正面方向发展;二是有效监管负面舆论,能够通过技术手段及时预测微博平台中的负面舆情,对负面舆论中的网民情绪进行适时介入引导;三是做好桥梁沟通工作,将微博平台中的网民意见、舆论话题进行总结归纳,并向政府有关部门进行信息反馈,搭建起网民、政府之间的意见交流与沟通渠道。
注释:
① 参见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 / / www. cnnic. net. cn/ h1wfzyj/ h1wxzbg/ h1-wtjbg/201507/ P020150723549500667087. pdf,2015年7月。
② 卜卫:《试论内容分析方法》,《国际新闻界》,1997年第4期。
(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潘可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