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洁
【摘要】幼儿园教育是学前儿童接受教育的主要机构,是幼儿一生中接触到的第一个相对正式的教育,当幼儿面对失去父母的依靠,接触陌生环境的恐惧,生活规律变化不知所措时,心理上难免会产生初入园时的情绪问题——入园分离焦虑,这不仅是幼儿园与家长重视和关心的问题,也是教育研究者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幼儿入园 亲子分离 焦虑 探析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248-02
好像是一眨眼之间,孩子已从呱呱坠地到了要上幼儿园的年纪了,幼儿园生活如期而至,就像孩子们的成长一样,家长们既满含期待,又满怀忧虑。
对大多数幼儿来说,3岁左右就要离开父母,离开相对自由、宽松的家庭环境到有着一定规则的集体中生活了。幼儿第一次长时间与主要抚养者分离,离开家庭进入到幼儿园小班进行游戏、生活时所表现出来的紧张、不安、恐惧等正常的焦虑情绪,具体表现为大声哭泣、依恋老师、依恋自带物、静坐、不正常进餐及不正常午睡等一系列心理和行为表现,就是入园分离焦虑症[1]。入园分离焦虑症几乎是所有幼儿园老师和家长面临的问题,每年九月份新幼儿入园,幼儿园小班总能听到幼儿此起彼伏的哭声,这种情况少则持续两三天,多则持续一周甚至更久。如果家长和老师在这个时候不能重视并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很有可能导致幼儿情感上缺乏支持,造成今后入园难,进而影响幼儿的成长。
一、我们的孩子准备好上幼儿园了吗
现阶段我们国家普遍规定幼儿入园年龄为2岁半到4岁,这是有其科学依据的。首先,孩子们身体免疫力有所增强、独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已经显现。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此时为孩子社会性发展敏感期,也是求知欲最强和语言发展最快的时期,把他们送到幼儿园去学习,多接触人,接触各种事物,语言会发育得更好,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但这并不是说所有孩子一到2岁半都已经准备好了,要知道孩子之间发展的个体差异很大。
那么,如何判断孩子已经具备了入园的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判断:
1.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即孩子能与他人进行简单的交流,理解他人表达的内容、遇到困难能够寻求帮助。
2.交往能合群,即孩子喜欢与他人交往,并能与同伴友好相处,懂得遵守规则。
3.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幼儿园里新奇有趣的玩具,充满童趣的环境,能够让幼儿产生上幼儿园的兴趣和欲望。
4.生活起居有规律,并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例如按时起床、睡觉、午睡,会使用勺子就餐、穿脱衣物、盥洗、收拾玩具等。
二、为什么孩子会产生分离焦虑症
上幼儿园后,孩子进入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交往的对象变了,一日的生活内容变了,规则代替自由成为一切活动的中心。
对于幼儿来说,陌生环境的不安全感和害怕感,是产生分离焦虑的动因,表现与否取决于母亲是否离开。美国心理学家斯科特发现幼犬在类似的情境中会发出消极情绪反应的声音,“许多动物都对特定的、熟悉的生理环境形成了情绪上的依恋—他称这种现象为最初定位。”[2]皮亚杰认为,人类婴幼儿约在出生后两年形成永久性客体知觉,即知道客体消失时并非不存在。可是幼儿为什么还会再妈妈要离开时大哭不已呢?根据弗洛伊德的“倒退”现象来解释,即幼儿在陌生的环境里产生了“倒退”,认为妈妈走了,再也不会出现了。其实除了产生“母亲走了,再也看不见”的“倒退”现象以外,幼儿伴随哭闹还产生了其他一些可以观察的倒退现象,例如吸吮手指、尿湿裤子、绞弄衣角等行为[3]。这些都是新入园幼儿的正常反应。
家庭因素是影响孩子焦虑的关键。一方面,家长的素质不同,育儿观念和方式也不一样。很多家长比较关注孩子入园以后的教育,实际上0至3岁的早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而幼儿期(3至6岁)是幼儿身体发育习惯养成、各种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家长缺少对这一时期幼儿身心发展和规律的认识,面对孩子入园时的分离焦虑,会显得手足无措。我们看到,入园前家长帮助孩子做好各种准备(尤其是心理准备)的,往往很容易就能平静下来;而有些家长对孩子似乎是放不下,离不开的状态,甚至看到孩子哭也跟着一起哭,这无疑加重了孩子的分离焦虑。另一方面,由于家庭经济、工作压力和父母教养经验的缺乏,很多家庭照看孩子的重任都落在了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的身上,造成隔代抚养的社会现象。毋庸置疑,他们是非常爱孩子的。可是,隔代抚养带来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就是无原则的迁就和溺爱。再者就是幼儿的独立性,祖辈们的过分包办,幼儿失去了最基本的动手能力,相较于父母带大的孩子这一点对比是非常明显的。据笔者观察,隔代抚养和父母带大的孩子在智力水平、生活习惯、社会认知等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除此之外,幼儿教师的教育技能水平、教育教学经验,在指导幼儿入园过渡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温暖的师爱给幼儿以安全感,是母爱的必要补充。教师熟悉幼儿和幼儿的家长,才能及时沟通交流,形成教育合力。同时,良好的环境创设,不仅能够转移幼儿的注意力,还能让幼儿一看就有一种亲切、接纳、归属的感受,从而激发幼儿来园的动机,为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奠定基础。
三、克服入园焦虑需要孩子、家庭及幼儿园的共同努力
1.提前帮助幼儿做好入园准备。入园前的准备既包括心理准备,还包括幼儿自理能力的准备。多向幼儿讲述幼儿园的事情,介绍幼儿园里的老师,经常孩子到新幼儿园去参观、玩耍,使幼儿对陌生的环境不再害怕。平时,家长应注重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如:拿筷子、入厕、穿脱衣物等。幼儿具备这些能力才能有自信,减少无助感,从而减轻焦虑情绪。
2.家长要放轻松。幼儿入园分离焦虑是正常现象,幼儿适应也需要一个过程,家长要相信他们,多给与鼓励。没有特殊情况,要坚持每天送幼儿入园。
3.营造安全、愉快的气氛。组织丰富有趣的游戏活动,转移幼儿的注意力,游戏中,教师要多鼓励幼儿,适当地给予幼儿奖励,这样在幼儿的心目中会产生一种成就感,会逐渐喜欢上幼儿园。
幼儿园生活是孩子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只有细致地做好幼儿入园的各项工作,才能有效的缓解幼儿入园分离焦虑,幼儿才能顺利入园,不做“九月哭宝”。
参考文献:
[1]黄志敏.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研究[D].广西师范人学,2004.
[2]朱立新.幼儿入园初期亲子分离焦虑分析[J].基础教育研究,2001,(2).
[3]陈艳军,杨喜梅.幼儿入园亲子分离焦虑分析及应对策略[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