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蒙+李文举+徐继延+陈小伟
【摘要】本文首先指出了我院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语言》课程传统考核方式所存在的问题,给出了该门课程的具体过程化考核方案,描述了该方案的具体实施细节,并对过程化考核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指出了该过程化考核方案的优点及不足之处,并给出该过程化考核方案的改进设想。
【关键词】教学改革 过程化考核 C程序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97-02
一、引言
《程序设计语言》是本院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进校接触的第一门语言类课程,同时也是我院其他课程的先修课,基于其基础性和重要性,结合学生对《程序设计语言》这门课程提出的意见,课题组对这门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教师队伍的稳定、考核方案改革等,本文主要介绍的是考核方案的改革,即将传统考核模式改成过程化考核方式。
二、传统考核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院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语言》在2015年以前采用的考核方式是传统考核模式,其具体方案为:平时成绩(出勤率和实验作业)占30%,期末成绩占70%。
对以上传统考核模式的进行分析后,可以看到此方案具有以下缺点:
1.考核内容片面
传统的考核模式采用笔试的方式,以理论考核为主,学生将学习的重心放在课程期末考核的重点上。导致学生会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记忆理论性知识,而忽略了技能的学习和应用。
2.评价体系单一
传统考核模式评价体系过于单一,以期末考试结果来定。统一的评价体系将导致部分学生无法通过考试,从而导致厌学情绪和旷课现象会更加严重。
3.考核不及时,忽视日常学习
我院C程序设计语言讲授内容主要分为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数组、函数、指针、结构体、文件等八大部分,这些知识点以前只能通过期末考试来完成,因此无法全面及时反馈学生的各大知识点的学习效果。很多学生选择考前突击会导致学生对于平时的教学不重视,忽视日常学习的重要性。
三、过程化考核的具体方案
传统的考核方式带来的弊端不容忽视,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院从2015年起对程序设计语言课程进行了考核方式改革,将期末考核成绩比重降低,加大平时的课堂交流互动及知识点测验的成绩比重。
将课程的成绩评定规范为:总成绩=平时综合成绩+分段测验平均成绩+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
1.平时综合成绩
平时综合成绩占比20%,由学习表现和实验能力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学习表现占6%,实验能力占14%。学习表现由平时考勤及上课表现综合体现,实验能力通过实验课上的表现及所交作业的质量两大指标体现,其中所交作业包括12个实验的程序源代码及相应的实验报告。
2.分段测验平均成绩
分段测验平均成绩占比20%,分段测验平均成绩=分段测验的成绩/测验的次数。
根据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特点,将知识点进行整合,具体分为三大基本结构、数组、指针和结构体、函数和文件这四大知识模块。每个知识模块讲解结束后及时进行上机考核,考试完毕后由机器自动阅卷,得出分数。
3.期中考核成绩
期中考核成绩占比10%,采用上机考核方式,其考核方式与规则为随堂上机考核的方式进行,采用闭卷形式,不允许他人代操作,不允许拷贝他人考核内容,并当场交卷。
4.期末考试成绩
期末考试成绩占比50%。考虑到本次课程过程化考核为该门课程的首次改革,所以期末考试方式仍然采用传统考核方式,闭卷形式,试卷内容主要考察学生两种能力:读程序和编写程序的能力。
四、方案实施结果及分析
1.实施结果
《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实施过程化考核后,学生的成绩呈现正态分布,具体数据见图1。图2为2015年实施过程化考核方案后学生成绩的分布与实施该方案之前三年学生的对比情况。
2.数据分析及结论
根据以上两张图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采用过程化考核方式与以往未实施过程化考核相比,没有明显降低学生的考试不及格率,说明无论采用何种考核方式对那些放弃学习的学生促动不大;
第二,采用过程化考核方式与以往未实施过程化考核相比,及格率略有增加;
第三,过程化考核方案增加了知识模块测验,给多数同学一种压力,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五、总结
本文第四节部分所示数据并不理想,但是数据并不能完全说明情况。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过程化考核方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因此,我们将继续坚持过程化考核方案,并以此为中心,进行多元化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戴蒙.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程序设计语言》教学大纲[Z],2015.
基金项目:2016年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项目“程序设计语言”(10210M15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