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关健
瑞士工匠 对接中国创客
文/关健
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充分释放全社会创业创新潜能,其中更有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显然,提到瑞士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之一。但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中国的创客空间已经在同瑞士的大学有工匠精神对接与合作。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合作?
或者说,我们应该对国内的创客空间有一些新认识:他们并不仅仅是舶来品,还有这具备中国产业特色的国际范儿。
瑞士仅有的两所联邦级别科技大学之一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 Lausanne),离阿尔卑斯山区最大的湖泊日内瓦湖仅百米之遥。这所法式的世外桃源正与中国目前朝气蓬勃的创客群体“不远万里来相会”。
据该校教授Marc Laperrouza介绍,他们去年在校园里发起了一项名为CHIC训练营(China Hardware Innovation Camp)的项目,收集好的想法,来自工程、设计、商业不同学科的学生以团队形式将想法变成App或产品雏形,再来到中国与包括深圳柴火、上海新车间这类的创客团队合作生产,整个过程在30天内落地。
一款名为FiMi的智能奶瓶,和手机上的App相连,可以实时测量瓶中奶水的温度,并能直观地告诉妈妈宝宝喝了多少奶。这样一款奶瓶目前正在瑞士寻找投资,准备商业化投产。
这款智能奶瓶就是世界顶尖的理工大学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CHIC训练营创客项目去年的一款产品。当时是CHIC项目的第一届,在校园里还没有多少名声,只有15名学生参与,除了智能奶瓶外,还有面向老人群体的远程沟通装置,以及一款测试水源清洁度的产品。
据CHIC项目负责人Marc Laperrouza介绍,学生们以5~7人的团队形式聚在一起,通常配置3~4名工程背景学生、2名设计系学生,外加一名商科背景学生。经过创意筛选之后,他们利用Seeedstudio(深圳矽递科技)提供的开源软硬件,集中14天开发出产品雏形,再花一天时间做准备工作,之后来到中国,用12天时间分别和香港、深圳的创客空间合作,制作出产品,最后回国用一天时间做评测总结。这样算,一个创意能在30天内变成产品。
“上个月Marc刚刚来过我们这里做项目沟通,这是他第二次带队来了。”深圳柴火创客空间、矽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化项目经理余月枚称,柴火以自身的软硬件工程师等资源,给这些瑞士学生提供生产车间和技术指导,帮助他们在中国采购原料,并进行生产工艺评测等。“瑞士学生在创新上的思维理念值得学习。”她说,愿意帮助瑞士团队做产品化、小批量乃至批量生产。
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中国留学生罗景山说,今年第二届CHIC在校园里的名气大了起来,有60多名学生报名参与。他个人对其中两款产品很感兴趣,一个是可随时随地加热的智能饭盒,一个是装在自行车把上的以提醒汽车司机有自行车经过的装置。
前不久在瑞士卢塞恩的一场商务沟通上,瑞士国家旅游局亚太区主任包西蒙说,中国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创新令人兴奋。他打开自己的iPhone手机,找到一款名为“丸子地球”的中国App,这款应用汇集了在海外各地生活的中国人,为那些出国旅行的中国游客提供导游服务,可以简单类比理解为导游行业的Airbnb。“我在其他国家还没有看到过类似的产品,瑞士旅游局想跟他们合作,但现在还找不到可行的合作方式。”他说。
20年前曾在复旦大学读过书的Marc Laperrouza,眼下也在积极拓展在中国的合作对象,他已经带学生们参观过华为、富士康、大疆无人机等企业。他说,瑞士在创业早期的投资较为充裕,但进入下一个阶段后,出于风险因素,寻找资金支持变得更困难,而美国和中国在这方面的环境更优越些。
CHIC项目和深圳柴火的对接,缘于一场由瑞士人在中国举办的科技文化活动。李克强总理在提出鼓励创新创业的号召后,刚刚又在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呼唤“工匠精神”,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而以精益求精的钟表业闻名于世的瑞士,正是工匠精神的故乡。
“在这里一项研发成果转化成市场产品长达20年时间。”在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一间教室里,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中国留学生罗景山举着一款瑞士红背包说。这款背包就是利用他所在实验室早在1990年开始研发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技术。这种可弯曲的柔性太阳能电池板嵌在双肩包前面,只要是白天,即使是阴天,电池仍会持续转化电能并储存在书包内置的充电宝中,充电宝可以用3个小时给手机充满电。
目前,这款太阳能背包两年前在欧洲上市,售价为80瑞士法郎(约合525元人民币)。一家欧洲的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G24 Innovations购买了这项专利,还将这项技术应用在便携式太阳能键盘上。
而远在中国,位于北京的华北电力大学也与洛桑联邦理工学院进行合作,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领域购买了后者的50项专利。眼下,太阳能电池正得到中国政府的大力扶持,目前保定市区的广场照明、路灯甚至楼宇,已部分采用太阳能供电。
但与这种黑色不透明的硅太阳能电池相比,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可弯曲、可以呈现任意色彩,且能做到近似玻璃的半透明状态。在瑞士科技会议中心这栋充满极客风格的建筑内可以看到,楼宇的一整面玻璃幕墙全部装上了彩色透明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板,可供应满足近10%的楼内电能需求。而这栋楼及其周围的学校建筑的所有用水均取自不远处的日内瓦湖,且常年恒温在4摄氏度;而冬季取暖来自地热。
在瑞士人眼中,当地在科技上的创新源自其独有的双轨制教育。瑞士教育、研究和创新国务秘书处国务秘书Mauro Dell’Ambrogio说,在完成9年制义务教育后,只有20%的瑞士学生选择直接进入高中-大学这条路径,三分之二的学生会去企业里一边当学徒,接触最新的实践,一边在职业中学里学习理论。瑞士的教育体系给学生充分的选择自由与多次选择机会,学徒完成后仍可以通过考试进入大学或应用技术大学。在这种体系下,瑞士青年的失业率仅为3.5%,为全欧洲最低。
蜚声世界的瑞士保罗谢尔研究所(Paul Scherrer Institute)所长Joel Mesot不久前说,8年前他来这里当所长时,所里几乎没有中国学生,现在中国人占到其外籍员工人数排名的第五位。“希望让更多年轻人去关注科技和科研创新,而不是毕业后一窝蜂地去银行工作。”他说。
这家研究所坐落在瑞士北部苏黎世和巴塞尔之间阿勒河畔的Villigen村庄中,雪后的银装素裹勾勒出瑞士科技创新的那份宁静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