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玉好
单独的延迟退休政策并不能很好实现缓解养老金缺口和提高老年人劳动参与率两大预期目标,甚至还会产生负面影响。第一,延迟退休可能影响青年就业,尤其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当市场环境、产品价格和产品数量保持不变时,企业所需劳动力总人数也相对稳定。延迟退休后,企业被动增加老年劳动者的雇佣量,同时减少其他就业群体的雇佣量。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等对体力要求较少,其中的老年劳动者愿意延迟退休的比例较高。欧洲一些国家青年失业率比较高,可能就与退休年龄比较高有关。
第二,延迟退休可能增加企业负担。老年劳动者有经验,但体力和创新力在下降,劳动生产率会低于青壮年。在采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等对体力有较高要求的行业,在金融、互联网、信息技术等对创新能力有较高要求的行业,若强令企业接纳老年劳动者,那可能会造成企业盈利水平下降,企业负担加重,等于把养老的担子从政府肩膀转移到企业。
第三,延迟退休可能影响微观主体内部工作效率。在微观主体内部,职位晋升是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延迟退休后,大量老年领导会留在劳动力市场,可能会致部分年轻劳动者无法按既定渠道晋升,降低年轻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部分继续留在领导岗位的老年劳动者会因身体状况等,无法将大量精力投入工作,工作效率也会降低。
第四,延迟退休可能加大老年劳动者失业风险。某些时期、某些行业劳动力会供大于求,产生失业问题。老年劳动者的体力和创新力都不如年轻人,他们更可能被解雇,一旦被解雇,他们再就业就很困难。
因此,政府需出台相关配套政策。
第一,深入研究影响老年劳动力供给决策的影响因素。如政府可以修改现行的养老金发放制度,使之更有利于延迟退休的劳动者;可以通过税收优惠,提高延迟退休者的实际工资;可以建设公办托儿所等机构,以替代老年劳动者照看孙辈的服务。
第二,注意延迟退休对青年就业的影响,适时调整。大学毕业生是中国就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胎政策会使中国在2035年左右迎来青年就业高峰。政府要精确测算就业群体结构,在此基础上,适当调整延迟退休政策。延迟退休只是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政策之一,当其他更有力的政策(如二胎政策)显现效果时,延迟退休政策可考虑逐渐退出。
第三,保障企业用工自主权和工资定价权,减轻企业负担。政府应允许企业自己决定是否继续雇佣本单位老年劳动者,允许企业自己决定以何种价格雇佣老年劳动者。政府不应该强制企业接纳老年劳动者,要通过税收优惠、发放补贴等政策,引导企业雇佣老年劳动者。
第四,完善干部任期制度和职业发展双通道。对此,政府可以采取以下两种对策:一是引导企业和公共事业单位完善职业发展双通道。在职业发展双通道下,引导员工通过技术路线实现晋升。二是政府应促使干部任期较长的企事业单位调整干部任期制度,缩短任期时间,鼓励老年领导干部退出领导岗位,为年轻人腾出位置。
第五,妥善安置失业的老年劳动者,合理确定保障水平。此外,对那些失业时年龄已经快要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或失业后至法定退休年龄期间就业可能性很小的老年失业者,政府可以允许他们提前退休,领取养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