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萨克族舞蹈的地域特征分析

2016-06-22 10:51谢雯雯
戏剧之家 2016年11期
关键词:冬不拉哈萨克人哈萨克

谢雯雯

(新疆艺术学院 舞蹈系,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9)



新疆哈萨克族舞蹈的地域特征分析

谢雯雯

(新疆艺术学院 舞蹈系,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9)

【摘 要】哈萨克族是一个拥有悠久文化的少数民族。一直以来哈萨克族都过着邻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哈萨克族草原文化,而最能表现该民族文化的莫过于哈萨克族舞蹈。本文就哈萨克族舞蹈的地域特征进行分析。

【关键词】哈萨克族;民族舞蹈;地域特征

哈萨克族是我国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少数民族,对促进我国文化繁荣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哈萨克族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哈萨克人用聪明的智慧和勤劳的汗水,在多元文化相互冲击下,创造出了独特的民族文化。民族舞蹈是体现民族特色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独有的魅力正是历史发展和独特地域的结合。

一、新疆哈萨克族舞蹈溯源

(一)历史溯源

远古时代,广阔无边的草原是游牧民族理想的生存环境,几千年来,草原始终是游牧民族生活的历史舞台。从旧石器时代,到铁器时代,再到现代社会,他们用聪明的才智和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明,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草原文化。哈萨克族几千年来生活在草原,过着游牧生活,积淀了千年的游牧文化,它对民族的凝聚力和民族的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哈萨克族与多个民族进行融合,也在历史上进行过多次民族迁移,但是他们食肉、穿皮衣、住毡房等游牧民族的特色依然流传到今天,而且尚武和马上射箭的传统也被保留下来。新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哈萨克族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条件,由于哈萨克族生活的地方食物少、自然灾害频发,为了确保生存,他们不得不提高蓄养能力,并勇敢与自然灾害做抗争。天气越是恶劣,他们就越表现出不屈的精神,这也正是他们的民族精神。这一点在哈萨克族民族舞蹈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他们的舞蹈大都豪放、欢腾,表现了他们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不向自然屈服的斗志。他们一直以来和动物生活在一起,与它们共同劳作、生活,可以说,哈萨克族能够延续到今天,也有动物有着很重要的关系,而哈萨克族民族舞蹈中的动物模仿正来源于此。

(二)宗教信仰

哈萨克族信仰伊斯兰教,由于他们与先民的生活习惯都是相似的,所以在宗教信仰上也表现出一致性,以致后来的宗教信仰的演变也是在互相融合中逐渐趋于一致的。

自然崇拜是哈萨克族最早的宗教信仰,这与他们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有着直接关系。水、草、日月星辰都是它们的崇拜对象,哈萨克族的自然崇拜主要体现在太阳上,他们将太阳奉为“神”,哈萨克族的先民大月氏、乌孙人善于马上射箭,因此,在他们看来,太阳就是弓箭手,所以雷电也被哈萨克族的先民看成是弓箭手射的箭。他们还认为是太阳带给了他们温暖和光明,使这个古老的民族得以一代代延续,他们的一切都是太阳给予的恩惠,所以太阳在他们的心里拥有不可逾越的地位。他们对太阳的情感在日常生活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哈萨克族的毡房都是圆形,形状看起来就像太阳。哈萨克族的先民对火也非常崇拜,火不仅能为他们取暖,还能烘烤肉食,使他们对火产生了非常浓厚的感情。火能将食物烧熟,免除人们的饥饿,也能照亮漆黑的夜空,消除人内心的恐惧,在寒冷的季节,火能驱除寒冷,给人温暖。而哈萨克族一直生活在相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因此发自内心地对火产生了敬畏的心理。在火神力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哈萨克族在几年前的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许多与火相关的习俗。比如在婚礼上,新郎新娘必须要举行拜火仪式,只有举行了这一仪式,新娘才算正式嫁入新郎家。哈萨克族人往往将婴儿车放在靠近火的地方,他们认为火能将威胁婴儿的邪气去除。如果远方的客人前来看望病人,那么在进门时也必须跨火而入,哈萨克族对火的崇拜在哈萨克民族舞蹈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哈萨克族从出现至今,一直生活在草原中,他们的氏族图腾就来自于生活环境中的某些动物,这些动物大都比较凶悍,给人以恐惧之感,这与哈萨克族勇敢、粗犷的民族性格是相互对应的。哈萨克族的先民乌孙族曾将狼作为他们的氏族图腾,认为狼是乌孙族的保护神。传说乌孙王落难时,就有苍狼出现,挽救了他的生命。狼在哈萨克语是“卡斯克尔”,在汉语中是尊敬、崇拜的意思。哈萨克人本身就是骁勇善战、勇敢,这与他们的民族信仰正好符合。乌孙人之所以将狼作为的图腾,正是对民族风气的继承和传播。哈萨克人对鹰也非常崇拜,模仿鹰创造了鹰舞,舞蹈者将双臂张开,模仿鹰在草原上自由飞翔。哈萨克族舞蹈中的动物仿生学指的就是模仿动物体态与特性,与人的形体运动相结合,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哈萨克族人们生活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哈萨克族生活条件比较艰苦,而且又受到自然条件的威胁,人们心里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需要一种有效的方式能够将压力排解出去,舞蹈是哈萨克人经长期研究发现的一种排解压力的方式,同时,哈萨克人的快乐、幸福也在舞蹈中得到了诠释。

二、新疆哈萨克族舞蹈服饰

哈萨克族舞蹈服饰充分继承了民族服饰古朴的特点,也继承了哈萨克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新疆位于高原地带,海拔高,气候寒冷,为此他们的服装不仅能够适应当地气候条件,也表现出了哈萨克族的审美特征。他们的服饰大多都是由牲畜的皮毛制成的,一般来说,主要是羊皮。由于哈萨克人擅长骑射,日常骑射活动也非常频繁,因此为了方便骑射,服饰一般都比较宽松。冬天哈萨克人穿羊皮制成的皮衣和皮裤,夏天穿棉白布衣服。为了抵御寒冷的天气,哈萨克人在冬天都会带上高顶的皮帽,皮帽的里层大多是狐皮,皮帽外面用绸缎装饰,并且在皮帽的顶端还有猫头鹰毛。女子戴的头饰有塔亚克、标尔克、沙吾克烈等帽子和克米谢克(套头)、什拉乌什(盖巾)。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头饰的佩戴也很有讲究,需要根据年龄段、是否结婚以及辈分等佩戴头饰。哈萨克民族舞蹈是哈萨克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舞蹈形式。舞蹈融合了哈萨克人的信仰和对幸福生活的期待。比如舞蹈表现的是粮食丰收、国泰民安,那么这类舞蹈的服饰就类似于农民的服饰。舞蹈服饰的设计也是大有讲究,我们发现,哈萨克族舞蹈服饰上动物纹样非常常见,这是哈萨克人对神灵、自然的崇拜的表现。由于他们的祖先崇拜自然,所以哈萨克后人对自然界中的生物也会产生崇敬和恐惧。所以,在民族舞蹈服饰上也随处可见民族信仰的影子。哈萨克民族舞蹈表演者服装的袖口较为宽松,腰部以下通常为百叶裙,下摆松而大,由于表演者服饰的特点,导致手部造型动作更多没比如提襟等动作。在哈萨克族民间舞蹈中,最基本的手势是兰花指,但是与其它舞蹈动作不同的是中指要使劲向下压。代表动作有双手松弛的自由动作,也有半握掌的往里掏手。在表演过程中,多用小臂前后左右自由摆动,在哈萨克族民间舞蹈中,肩部动作也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动作。哈萨克族的民间舞蹈肩部动作是在蒙古族舞蹈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将腰部动作与肩部动作进行完美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动肩动作,肩部动作较为丰富。

三、新疆哈萨克族舞蹈与民歌关系

舞蹈和歌曲本身就是共生共存的关系,哈萨克族有着悠久的民歌历史,在浩瀚无际的中华文化中可谓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哈萨克民歌拥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品种众多,是哈萨克人世世代代的智慧结晶,是展现哈萨克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形式。哈萨克族民歌的形成与发展和本民族劳动生活方式有着直接关系,也与民族习俗、宗教信仰等有着密切关系。哈萨克人逐水草而居,以游牧生活为主,因此与东南地区人口集中的民族一样,可以举行大型的文艺活动。一般来说,哈萨克人会在夏季完成转场之后,举行文艺活动—阿肯弹唱会,但是活动的规模比较小,主要是即兴演唱,现编现唱,歌曲形式非常灵活。哈萨克民族的主要乐器是冬不拉,此外在新疆伊犁地区还有一种常见的乐器—阔布兹,乌鲁木齐还有一种四孔木笛叫做斯不孜厄。从目前来看,哈萨克族主要使用的乐器就是冬不拉,分为低音、中音和高音三种,这三种形式的冬不拉都是在原有冬不拉基础上改良而来的。改良后的冬不拉演奏起来更加方便,而且音色更美,音域也更宽,具有非常强的表现力,得到哈萨克人的广泛喜爱。但是在这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歌曲和舞蹈是分不开的,只要哪里想起冬不拉,哪里就会翩翩起舞,在哈萨克人心中,冬不拉就是“牧人心中的夜莺”,每当人们休息或缝传统节日时,冬不拉的声音就会响起,可以说,冬不拉已经成为哈萨克人的精神伴侣。哈萨克人的一生都与冬不拉形影不离,荡涤着哈萨克人的心灵。而哈萨克民族舞蹈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哈萨克人离不开舞蹈,也离不开冬不拉。可以说,哪里有哈萨克人,哪里就有冬不拉,哪里就有哈萨克民族舞蹈。通过前文分析我们了解到哈萨克族一直以来过着游牧生活,所以哈萨克民族舞蹈的最大特点就是奔放、豪迈,而且动作也非常灵活、矫健,动作幅度也比较大。在头部动作方面,哈萨克族民间舞蹈脖子不动,大部分为左右晃头,轻轻的摇晃头尖使其头部帽子上的鹰毛随风起舞,左右晃头动作通常在年轻舞者和孩子身上较为常用。哈萨克族民间舞蹈充分体现了欢快的草原生活气息,女子头部的帽子上方通常会插上一支美丽轻盈的鹰毛,鹰毛随着表演者翩翩起舞,随风舞动,配合节奏晃动,让人赏心悦目。哈萨克族民间舞蹈的手部动作较多,相对来说也更加自由,没有固定动作,可以随时进行变换。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对新疆哈萨克民族舞蹈进行了研究,研究的意义不在于舞蹈本身,而是从多个角度审视哈萨克族的舞蹈变迁,对促进哈萨克民族舞蹈发展和民族文化交流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哈萨克民族舞蹈的价值在于它是哈萨克人经过几千年创造出来的艺术美。而全程化的进程使得民族舞蹈的特点凸显出来,形成国际间的文化融合。

参考文献:

[1]杨娇娇.新疆哈萨克族“黑走马”音乐的变迁—兼论对游牧民族民间音乐记谱的反思[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4(4).

[2]张富兰.“一带一路”腹地的哈萨克族艺术之花—记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歌舞团[J].音乐时空,2015(13).

[3]玛尔维娜.舞台化哈萨克族舞蹈与原生态哈萨克族舞蹈的关系[J].戏剧之家,2015(8).

[4]孜娜提古丽,阿布.哈萨克族传统民俗中的生态文化——从自然崇拜中衍生的生态保护意识[J].新疆林业,2015(3).

中图分类号:J72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148-02

作者简介:

谢雯雯(1985-),女,汉族,硕士研究生,新疆艺术学院舞蹈系讲师,研究方向:舞蹈学(舞蹈理论)。

猜你喜欢
冬不拉哈萨克人哈萨克
阿依努尔——献给一位哈萨克支教女孩
会唱歌的冬不拉
买买提的冬不拉
马背文化衍生的《卡拉角勒哈》舞蹈
冬不拉艺术与演奏研究
一件与卫拉特人有关的清代哈萨克文档案文书研究(哈萨克文)
浅析与哈萨克族原始宗教信仰有关的习俗
中医哈萨克医结合治疗小儿遗尿56例
中国民族乐器(之十一)冬不拉
“七水相隔”与冲洗手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