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治理视野下美国科技类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与启示

2016-06-21 01:14潘建红熊薇
社会工作 2016年2期
关键词:科技类非政府

潘建红 熊薇



现代治理视野下美国科技类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与启示

潘建红熊薇

摘要:科技类非政府组织是我国进行国家现代治理的重要工具。在美国,科技类非政府组织在推动国家治理方面的作用表现尤为明显。分析美国科技类非政府组织参与国家治理的方式及特点,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科技类非政府组织提出一定的启示,为我国科技类非政府组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借鉴。

关键词:科技类非政府组织国家治理治理能力现代化启示

潘建红,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熊薇,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科学技术主义哲学专业硕士(湖北武汉430063)。

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是衡量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国际竞争力的标准之一,是政治稳定、社会发展、文化繁荣的重要保障。我国国家领导人为探寻适合本国国情的治理体系,经历了一百多年的艰难探索。我国在经历了1978年的改革开放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时期。以邓小平一代的国家领导人为代表,开始站在时代的角度思考治理问题,强调要解决好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现代化问题。我国“十三五”规划提出五个具体的新的目标要求,其中特别强调我国各方面制度应更加成熟,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取得重大进展,以推动我国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进展①《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报告》,2015年。。非政府组织作为我国参与国家现代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改革和能力建设上实现突破,“十三五”期间,要基本形成主要科技类非政府组织现代治理体系和现代治理方式的建设,在重点学科、大学科基本完成科技类非政府组织联合体的建设。要加强顶层设计,以改革促治理能力提升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通知》,2015年.。。美国是非政府组织发展较早的国家,非政府组织的内部自治与外部治理工作均较为成熟,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与体系。并且美国非政府组织数量庞大,种类繁多,辐射力广,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探究美国非政府组织在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地位与作用状况,借鉴美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国家治理的经验,能够为我国科技类非政府组织进行国家现代化治理提供借鉴。

一、美国科技类非政府组织参与国家治理现状与模式

美国是全球非政府组织起步较早的国家,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也非常成熟。美国非政府组织数量众多,种类多元化,1946年美国就大约有二十万个非政府组织,进入21世纪后,美国登记免税的非营利组织有一百六十多万个,还有约一百万个没注册的非政府组织(祝鸣,2012),2002年到2012年10年间,在国内税务局登记的非营利组织由130万家增长到156万家,其中2010年数量突破到160万;501 (C)(3)组织①501(C)(3)组织:俗称501(c),是美国免税的非盈利机构。美国国内税收法中对501(c)组织规定,29种非盈利组织可以免除某些联邦所得税。由2002年的81万家发展到2012年的106万家,其中2010年增长到115万家,如图1所示。美国当局对非政府组织实行相对宽松的准入政策,降低了非政府组织的准入门槛,在同行业、同领域的非政府组织数量控制上,也不予限制,鼓励非政府组织之间在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健康成长。联邦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监督与管理手段上主要体现法律规章制度上,通过减免税收等措施推动非政府组织的市场的繁荣,宽松的法律政策为美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国家治理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保障,鼓励了科技类非政府组织参与国家治理。

美国联邦政府针对国家治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在政策制定以及相关立法进程上还面临着众多问题。非政府组织在众多竞争性议题以及社会热点问题上做出了努力,为联邦政府减轻了负担,成为美国国家治理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John Byrnea,Kristen Hughess,and et al,2008)。在参与国家治理上,美国科技类非政府组织立足于社会现实,关注社会热点,有方向有重点的为政府建言献策。通过汇聚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公众等各方资源,美国非政府组织形成了多元化、网络化的社会治理体系,并成为美国开展社会治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之一。非政府组织内部会员也具备强烈的参与国家治理的社会责任感与自律意识,包括对促进经济发展的责任,对推动科技创新的责任,对保持社会公平正义的责任,对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觉悟,对保证自身廉洁的意识等。例如美国环保协会、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美国福特基金会、美国商会、卡特中心、大都会博物馆、美国房地产经济人协会、美国全国国际事务民主学会等组织从经济、文化、生态、教育、医疗、卫生等各层面解决公民关注的社会问题,以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美国社会公民从出生到坟墓都与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挂钩,其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形成了一套适合美国国情的治理方法。

图1 美国非营利组织的数量增长趋势图(2002~2012年)②数据来源:美国国内税务局免税组织主文件(2002年07月,2003年11月,2004年12月,2005年11月,2006年11月,2007年09月,2008年12月,2009年10月,2010年08月,2011年08月和2012年03月)。城市研究院全国慈善统计中心:http://www.nccsdataweb.urban.org/。转自:王名,李勇,黄浩明:美国非营利组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44页。

美国科技类非政府组织是在与政府、企业之间的协同发展下参与国家治理的,非政府组织积极扮演资源募集与关系拓展的角色(Hasenfeld,1992)。科技类非政府组织致力于解决社会民生问题,整合政府、企业多方资源,形成了多元化协同合作的治理模式,如图2所示。

美国学者阿迪力根据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对目标制定和策略选择的不同偏好,将政府与非政府之间的关系划分为协助关系、对抗关系、互补关系和吸纳关系。协助关系是指两者具有相同的目标,保持协调一致的行动;对抗关系是指两者间因行动目标与行动策略不同而出现的对立;互补关系是指由于两者目标一致、行动策略不同,采取互补的方式共同完成目标;吸纳关系是指两者采取相同的策略,但目标不同,其中一方将另一方的目标同化。在20世纪80年代初,为解决日益恶化的新的“滞涨”危机,美国非政府组织发展极为迅速,在此背景下与政府形成了协作、互补的合作伙伴关系(余文辉,2014:96)。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资金扶植主要是通过拨款、服务购买合同、提供贷款者或者贷款担保、补助金等方式实现的。另外,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与国民普遍教育水平的提高,公众与企业开始认识到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企业在社会责任的压力下,无法仅仅将企业营运目标定位在攫取高额利润上,必须对社会环境给予关注以实现社会价值,否则从长远发展看,企业将会丧失潜在客户群和营业利润。很多企业为了体现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和道德伦理感,展开了同非政府组织的公益合作。

图2 多元化协同治理模式

二、美国科技类非政府组织参与国家治理的特点

美国科技类非政府组织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进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分析其参与国家治理的特点,探求其发展规律,有利于为我国科技类非政府组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借鉴。美国科技类类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模式决定了需从非政府组织自身治理角度与外部发展因素分析其治理特点。

第一,以社会创新推动国家治理。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与供需关系的变化,美国非政府组织涌现出大量的创新案例,哈佛商学院艾伦·格罗斯曼(Allen Grossman)教授用光谱图(如图3所示)分析了创新手段对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性(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NGO研究所,2011)。光谱左端为传统慈善手段,光谱右端为市场手段,中间是多元化的创新活动。由图看出,美国非政府组织的创新活动呈现出数量庞大、种类多样、范围广泛的特点。非政府组织的创新活动主要是以解决社会问题为目标,根据市场经济的变化与发展,在原有的发展模式下进行研究方法、组织服务、科学管理各层面的突破创新,以深刻分析社会问题,探寻科学的治理方案。在治理方法上,不局限于传统的慈善手段,通过融入市场手段促成跨行业、跨区域的合作,以创新合作方式促成集约效应。另外,美国非政府组织具有得天独厚的创新优势。其一,组织内部人才优势。美国科技类非政府组织汇集了各学科各行业顶尖的科技人才,对科技发展和社会热点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对市场经济的变化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其二,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美国联邦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创新的政策,例如,2013年美国众议院通过的《创新法案》(Innnovation Act)提出对专利诉讼程序的改革等。在当局政策的引导下,美国非政府组织朝着创新方向发展。

图3 光谱图

第二,专业化的分工与完善的治理系统。美国科技类非政府组织发展非常发达,数量庞大,而且分工极为细致,涉及各个行业与领域,从出生到养老的绝大部分基本公共服务与治理工作科技类非政府组织都有涉及。美国人不论年龄多大,不论处于什么地位,不论志趣是什么,无不时时在组织各类社团(托克维尔,1988:635-636)。美国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涉及的领域有艺术、文化、人道关怀、高等教育、环境与动物、医院和基础医护设施、人群服务、国际和国外事物、公共和社会利益、宗教等各个层面。在专业化的分工下,美国各科技类非政府组织根据自身特点有重点、有方向地专注某一领域或行业的专业化治理研究,保证了美国科技类非政府组织在治理方向和治理方式上的多元化,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治理系统。完善的治理系统使得非政府组织能够根据市场与社会需求的变化及时作出反应,并定制有效的解决措施,它保证了科技类非政府组织在国家治理中的运作弹性,能够根据社会需求为抓手,调整自身参与国家治理的方式,赋予了美国社会更多的弹性和张力。

第三,“两会”协同化的自治管理。非政府组织必须通过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建设、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来提高非政府组织的市场竞争力和社会治理能力。美国科技类非政府组织主要通过制定组织章程以实现内部会员的自我管理与约束,通过理事会来实现内部自治。美国科技类非政府组织明确了理事会的理事人数、理事构成、理事职责,规定了机构理事长、秘书长的产生方式,部分州还明文指出科技类非政府组织领导人不得终身任职,机构领导人年薪不得高于同类机构领导人的平均年薪等。理事会成员资格要求较高,需具有科技类非政府组织需要的特别资源或技能,并具备较强的管理与决策能力。理事会掌控着整个科技类非政府组织的决策,决定着科技类非政府组织的治理方向和治理水平。为杜绝理事会的专制行为,众多科技类非政府组织另设置监事会,监事会自身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对理事会以及会员的治理工作予以监督和评价,限制了理事会的绝对控制力,保证了科技类非政府组织内部机构各方提供高效和公正的服务。在“两会”的双重管理与监控下,保证了美国非政府组织治理秩序,以自治提高参与国家治理的质量与水平。

第四,以科技智库建设优化治理队伍构成。智库是为跨学科研究组织的研究所、公司或团体,通常为政府或商业客户服务①“Think tank”,Encyclopedia Britannica Online,http://www.britannica.com/EBcheched/topic/1387159/think-。智库是非政府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政治、军事、经济、外交领域等方向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现代化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据相关数据显示,美国智库于2012年达到1816家②全球智库报告(THE GLOBLE“GO-TOTHINK TANKS”.2010年.。布鲁斯金丝学会、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兰德公司、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美国进步中心都是典型的美国智库成功案例。由此看出,美国非政府组织是智库组建的关键力量。智库通常先通过探究与分析当前政治、经济发展形势提出新的政策想法,再通过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出版期刊等方式引导大众舆论和社会思潮,最终达到影响政府决策的目的(褚鸣,2013:37)。在会员选拔上也具有严格的要求,在人员选拔上通常注重学术造诣、科研成果以及学术作风等因素,并且智库成员必须在专门领域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组织同时会对会员的教育背景、宗教习俗、家乡风俗等进行考量,以实现多元化的内部构成,保证科研成果、科学观点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同时,注重吸纳国外专家学者,以国际化的视角探寻社会稳定、经济飞跃、文化繁荣等关乎国家发展的重大事宜,以优化治理队伍构成结构,提高整体治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推进智库与全球发展接轨。

第五,政府的资金政策扶持。充足的资金是非政府组织开展治理活动的马达,是非政府组织繁荣发展的源泉,政府的资金支持是科技类非政府组织推动国家治理的有效保障。其一,联邦政府通过与非政府“签订合约”的形式,转移了政府部分公共职能,如教育、环保、咨询、就业培训对儿童的保护性服务以及针对精神病患者、日益丧失生活能力者的社区服务等方面,为非政府组织提供资金资助(Hansmann H,1980)。其二,优惠的税收制度从侧面予以非政府组织资金支持。联邦政府对获得免税地位的组织在诸多方面给予了免税优惠,其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税法的优惠政策(安体富、王海勇,2005)。具体包括:股息、红利、专利使用费、租金、各项社会保险金等;为联邦或洲际政府、高等院校、及医疗机构开展活动活动的收入志愿者开展商业活动获得的收入;出售赠品的收入;为小型非营利性医院提供特定服务获得的收入;慈善机构为其成员、学生、病人、管理人员或职员服务时获得的收入等(王名、李勇、黄浩明,2012:136)。据美国统计局统计,联邦政府每年因对非营利组织的税收优惠损失了445亿美元,邮资减免也有三十多亿美元。

第六,行业自律组织的监管。行业自律组织的主要职能是进行行业保护、行业协调与行业监管,通过组织诸如会议等各类形式的活动,促进行业内部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反映行业共同意志,并制定行业准入标准、职业准则、行为规范、道德标准等规章制度,督促组织及会员遵循行业准则,实现对行业的有效监管。美国对非政府组织的行为监管非常严格,其中行业自律组织的监督是其一大特色。美国行业自律组织致力于维护科技类非政府组织与美国政府之间的关系,向政府反映科技类非政府组织在治理上的意见和建议,促成双方的交流与合作,并对科技类非政府组织的组织活动予以监督,规范和评价会员的治理行为,将科技类非政府组织的活动置于双重约束之中。这些组织在人员构成上、沟通机制上、管理方式上都发展比较成熟,在政府与公众之间搭建了桥梁,拓宽了决策者收集广大消费者意见和建议的渠道,降低政府庞大的管理成本,有利于承接政府的监管职能。在行业自律组织的自律监管、联邦政府的法律监管、社会公众的自发性监管的三重管理体制下,保证了美国科技类非政府组织成员的廉洁性,督促其在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上有所作为。

第七,与企业的合作共赢。美国学者霍夫曼将非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分为六类。分别为企业捐赠、项目开发和支持、企业员工志愿服务、开拓相关市场、社会企业、共享价值,从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各方面对非政府组织予以支持。鉴于非政府组织在资源汲取方面的劣势地位,美国大中小型企业每年都会组织捐赠与企业员工志愿活动,并与非政府组织开展项目合作,一些规模较大的非政府组织每年能够收到数百万美元的捐款,据相关学着统计,在美国,慈善和志愿组织收入来自个人、基金会和法人捐赠,占其总收入的20%(丁元竹,2005:71)。非政府组织与企业之间通过协作共治,双方都达到了创建品牌、开发市场、拓宽社会治理渠道的目的。另外,美国企业尤为重视共享价值的实现。共享价值是指在全球经济增长的态势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社会与经济之间的联系。并始采用共享价值中的一些重要举措,这些举措在提升公司竞争力的同时,也推进了其所在社区经济和社会条件的改善(迈克尔•波特、马克•克莱默,2011)。共享价值重点在于认识和加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每个企业都应该在共享价值的框架寻求机遇、制定策略,这将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创新机会,对于非政府组织和企业如何营造更积极的社会氛围具有重要影响(Jeff Hoffman,2011)。

三、对我国科技类非政府组织的启示

第一,转变治理理念,构建“群”治理模式。美国实务界著名人士雷金纳德·范李、马克·盖伦切尔、费尔南多·纳波利塔诺、克里斯托弗·凯里在2002年提出“群”概念,指出来自商界、政府和公民社会的组织未来处理一些涉及共同利益的事件应团结协作,以保证各自利益目标为前提,通过遵循一系列习惯做法和行为准则解决社会问题(范李等,2010)。我国非政府组织应突破传统的点状三角关系(徐家良,2012),构建“群”合作治理模式,推进我国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进程。一方面,企业要增加对非政府组织的投入,积极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拓展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合作领域和空间。尤其是国企和央企应发挥其在“群”治理模式中的雄厚的资金优势,加大对非政府组织人才、技术等方面的投入,提高非政府组织成员的整体治理水平。另一方面,政府要转移部分公共职能。我国政府应深入挖掘非政府组织贴近群众的优势,最大程度发挥其建言献策的作用,减轻政府的管理负担,使社会第三方组织的部分职能行政化,加大政府对其治理能力的信任。同时,政府应加大非政府组织的资金投入及免税优惠力度。美国联邦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资金投入非常重视,据统计,美国联邦政府予以非政府组织的拨款占其收入来源的8.9%,来自政府的产品和服务收费占其收入来源的23.2%①数据来源:Urban Institute,National Center for Charitable Statistics,Core Files(Public Charities,2009).。鉴于此,我国政府对非政府组织参与国家治理、促进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秩序等组织工作应推行明确的减免税政策规定,并适当予以资金投入,同时应通过实施“公共服务外包”等政策为非政府组织提供一个服务的竞争性市场(Lavery K,1999:11-13)。

第二,以创新为驱动力,形成科学化的治理体系。我国非政府组织应积极开展与国外发达国家之间的学术交流活动,放眼全球,与世界先进的学术研究接轨,吸收借鉴发达国家对当前面临的科技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与解决办法,为我国经济建设以及现代化治理提供参考。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并提升自身创新水平,为现代化国家治理提供硬件和软件环境支持,提高治理效率,节省治理时间。同时,加大对人才培养体系的资金投入力度,尤其是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培育,积极为各学科、各行业的创新建言献策,应致力于优化创新体系建设,更加专注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议程,以此为科技创新的协同发展提供人才保障。针对不同年龄的人群开展不同的科技创新培养活动,尤其是应多开展针对中小学生的科技活动,定期组织讲座、培训、趣味活动、科技展览等组织活动,培养其科技创新思维、行为习惯以及兴趣爱好,为实现科学的国家治理提供人才保障。

第三,细化社会分工,优化治理系统。美国非政府组织通过专业化的分工,有重点有方向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构建,提高了治理效率,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我国非政府组织必须找准自身定位,主动出击,抓住社会发展趋势,并以此为依据,结合社团自身的优势资源和特殊定位,推出特色的科技服务,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形成社会效益,为参与国家治理铺平道路,提高治理效率,优化治理系统。首先,出版相关科普读物,营造良好的科学文化环境。科技社团可以聚集社团内部的智慧力量,出版专业范围内的专业科普读物,从而营造良好的科技发展氛围和环境,为社会发展服务。其次,结合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为政府相关领域发展提出合理建议。科技社团因其内部成员多是在某一领域有着较高研究造诣的专家学者,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能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资源,对于某一领域、某一行业的未来发展状况进行科学预测,提高群众对该行业的认识,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再次,积极承接政府相关研究项目,促进政府治理的科学化。政府通常会通过拨付资金款项支持科研项目的开展,以增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管理的时效性。非政府组织可以利用自身学术交流、科技咨询、技术服务、科技评价、课题研究、咨询建议等方面的优势,结合自身情况特点,承接政府相关课题项目。

第四,强调内部自治,优化组织结构。科技类非政府组织的内部建设是决定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应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内部管理效率,为非政府组织的国家治理提供保障。首先,我国非政府组织需要加强自身的内部制度建设,明确自身的性质与定位,对自己的业务范围及职责要求进行明确的划分与规定,保证组织活动的参与度,克服管理过程中的行政命令倾向,充分从成员的利益出发,推动科技类非政府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提高治理工作的运行效率,加强日常管理的规范性。包括规范日常工作流程,聘请相关专职管理人员,规范内部事务的管理,吸收社会志愿者或社会兼职人员,加强社团事务的宣传活动,提升公益服务意识,打造良好的社会效果和品牌效应。再次,要建立相关平台,为组织成员活动提供更好的平台和机会,设立诸如会员日活动等多样的交流、联络活动,促进组织内部甚至跨组织的沟通交流,增强成员的归属感和参与感,夯实非政府组织的群众基础。同时,要加强非政府组织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督促会员要坚守学术道德,符合学术规范,遏止非政府组织内部的学术腐败现象,促成非政府组织的内外部工作形成良性循环。

第五,完善智库团队建设,提供治理人才保障。智库作为非政府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及治理工作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应通过提升智库的服务质量,实现提高科技类非政府组织整体治理水平的最终目的。其一,明确各自主导的专业领域,通过科技创新与研究方式的创新占领研究领域的制高点(褚鸣,2013:116)。以专业化的行业知识与技术化的研究方式,建设高质量的数据库,为国家治理提供数据资料支持。其二,建立系统化的智库网络。根据社会时政,及时更新智库的研究进程和研究成果,供社会大众了解其研究及动态信息,方便双向沟通与及时交流,保证研究与现实接轨。其三,提高会员专业素质。利用政府及社会各界的赞助资金,加强学术建设,主动聘请社会知名学者与专家,鼓励有政府经验的学术实践家通过兼职的方式加入研究队伍,壮大高级研究人员的数量,提升整体服务质量,让优质的治理人才得以发挥专业的管理知识(Quinn,R. E.,1998)。其四,建立国际化多元化的智库团队。应广纳贤才,将视野聚焦全球,吸纳各国优秀人才,求同存异,建立专门的国外研究机构,根据不同国家的经济、文化、社会等不同发展进程,进行思想与技术交流,形成交流中合作,合作中竞争、竞争中发展的智库团队(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NGO研究所,2011:191)。

第六,采取内外并举的监督模式,形成无缝隙监管机制。科学的监督体系是非政府组织健康、有序地参与国家治理的必要条件。有效的监管体制能够规范社会组织行为准则和行为秩序,提高非政府组织的公信力,对国家的社会治理和社会建设产生重要影响。在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对非政府组织实施自律为主、外部监督为辅的全程无缝隙监管是有必要的。其一,加强“两会”的作为。非政府组织应设立理事会与监事会,并对其组成人员进行严格筛选,保证领导层的专业技术水准以及道德职业操守。监事会成员应对理事会采取有效的监管措施,制定相关行为准则及条例,规范理事会成员行为。其二,加强政府的立法监督。政府应该构建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对非政府组织的准入准则、管理、运营等方面做出明文规定,以法律的名义保证非政府组织的权利和义务。其三,发挥行业自律组织的监管作用。行业自律组织是非政府组织发展中独特的存在,是连接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之间的纽带,对非政府组织有着一定约束力。我国行业自律组织应致力于维护行业的发展,制定并督促非政府组织及其会员遵守行业规定的内部章程,监督组织及其会员按照职业道德及行为标准开展治理工作。其四,加强公民与大众媒体的社会监督。美国联邦法律规定,任何人都享有查看免税组织的原始申请文件及990表等的权利,社会公众也可以通过信件、邮件等方式,要求美国国内税务局提供免税组织的财务状况、内部组织结构和经营活动情况的相关资料,美国并设立Guidestar(www.guidestar. org)和基金会(www.foundationCenter.org)两家网站提供信息监督平台(王名、李勇、黄浩明,2012)。基于此,我国非政府组织一方面要为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沟通平台,另一方面公民自身应加强行使监督权意识,表达自身意愿以及建议,同时协同大众媒体通过信息曝光等手段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

[参考文献]

[1][法]托克维尔,1988,《论美国的民主》,北京:商务印书馆。

[2][美]范李等,2010,《群:凝聚政府、企业和非营利组织力量的新模式》,海口:南海出版社。

[3][美]迈克尔·波特,马克·克莱默,2011,《“大理念:创造共享价值”》,《哈佛商业评论》。

[4]安体富、王海勇,2005,《非营利组织税收制度:国际比较与改革取向》,《地方财政研究》第12期。

[5]褚鸣,2013,《美国智库比较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6]丁元竹,2005,《对美国社会管理体制的考察》,《中国改革》第11期。

[7]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NGO研究所,2011,《中国非营利评论(第8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8]王名、李勇、黄浩明,2012,《美国非营利组织》,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9]徐家良,2012,《中国第三部门研究(第三卷)》,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0]余文辉,2014,《美国政府与非政府组织跨部门的合作关系》,《党政研究》第4期。

[11]祝鸣,2012,《解读西方非政府组织的“非政府性”》,《新民晚报美国版》03月09日.

[12]Hansmann H.,1980,The role of nonprofit enterprise.Yale Law Journal.89(3):835-898.

[13]Hasenfeld,Y.1992,Theoretical Approaches to Human Service Organizations,In Hasenfeld,Yeheskel(ed.),Human Services As Compler Organizations.Newbury Park,CA:Sage,24-44.

[14]Jeff Hoffman.,2011.The Interactive.Relationship between American Enterprises and NGOs.”Love from Taiwan”National NGO Conference.September 16.

[15]John Byrnea,Kristen Hughess,and et al,2007,American Policy Conflict in the Greenhouse:Divergent Trends in Federal,Regional,State,and Local Green Energy and Climate Change Policy,Energy Policy,35:4555-4573.

[16]Lavery K,1999.Smart Contractiong for Local Government Service.Raeger Publishers.

[17]Quinn,R.E,1998,Beyond Rational Management.San Franscisco:Jossey-Bass.

编辑/杨恪鉴

基金项目: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社团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与实现路径”(2014ZD006)。

[中图分类号]D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828(2016)02-0100-08

DOI:10.3969/j.issn.1672-4828.2016.02.011

猜你喜欢
科技类非政府
月度荐书单
食品科技类SCI来源期刊影响因子一览表
入围2016 IDEA金银奖的18款科技类产品
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管理体制研究
二维码在科技类学术期刊中应用的思考
数字化时代科技类学术期刊编校质量控制浅析
我国食品科技类高影响力期刊近年学术影响力动态分析
论非政府组织在灾后重建中的功能与培育
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公共服务初探
纳米技术善治的“第三种力量”:非政府组织在纳米伦理讨论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