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合作(PPP)模式下农地整治项目主体行为动态博弈分析

2016-06-21 01:35:34袁汝华
江西农业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PPP模式主体

雷 震,袁汝华

(河海大学 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公私合作(PPP)模式下农地整治项目主体行为动态博弈分析

雷 震,袁汝华

(河海大学 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摘要:PPP模式在农地整治项目中的应用可以降低项目实施风险、提升整治效率。从PPP模式下农地整治项目的主体关系切入,探讨了不同主体间的博弈关系。通过建立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企业、政府和农村集体组织在项目实施中的行为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并从社会监督、违约防范和收益分配3个方面给出具体建议,以期为项目效率提升和顺利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动态博弈;PPP模式;主体;行为选择

0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占用了大量耕地资源,但利用效率普遍不高,盘活利用潜力巨大。农地整治是综合运用工程管理和项目技术等手段协调、规划农地用途和用量的土地管理活动,农地整治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其产出效益,缓解耕地占补平衡[1]。当前,在稳增长、调结构的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紧缺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农地管理工作面临着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的两难困境。在严峻的农地管理形势下,单纯依靠政府投资无法满足农地整治的资金需求,且运营效率低下,而社会投资追求自身经济效益最优,容易造成社会效益损失,借助两者合作可降低项目实施风险,实现优势互补,从制度层面改善农地整治项目的实施效果。

根据联合国培训研究院的定义,公私合作(Public-Private-Partnership,PPP)是指在实施公共服务项目时,服务公众利益的公共部门(主要指政府)和追求自身利益的私人部门之间通过建立伙伴关系以满足公共产品需求的活动[2]。对于农地整治项目来说,项目配套的道路、渠系等设施建设具备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换句话说,农地整治项目满足公共经济学中公共产品项目的基本特征。农地整治项目中的PPP模式是指具备农业现代化生产条件的企业,在与农户、农村集体组织(以下简称集体组织)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向主管部门申请项目,政府主管部门为了改善农地生产条件,提高农地使用效率,在科学评估和实地考察的前提下批复项目申请,然后就建设规范、承租经营等问题与企业协商并签订协议[3]。项目实施过程中,企业投入资金并负责项目具体建设,政府对企业提供补贴并负责项目管控和验收,集体组织代表农户对项目进行监督。项目建成并通过验收之后,企业根据协议承租一定规模农地进行产业化经营,农户一方面可以耕种部分土地获取收益,另一方面可以获得企业承租土地的租金。承租经营期满后,企业将农地返还农户或与其协商续租。

随着近年来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大力推广PPP模式,一些地方已经将PPP模式应用到农地整治项目中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农地整治领域的理论研究也开始关注到应用PPP模式的相关问题。吴九兴等[4]对比分析了农地整治项目的不同模式,结果表明PPP模式的效率更高;刘成[5]通过实证分析,论证了PPP模式下农地整治项目的经济可行性;曾艳等[6]基于共同代理模型,研究了农地整治项目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并就如何提高代理效率给出建议;周春芳[7]借助组织界面理论尝试分析了PPP模式下农地整治项目的组织设计问题,并从组织结构和流程2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框架。另外,还有学者关注到PPP模式下农地整治项目的合作机理[8]、运行效率[9-10]以及农户参与[11]等问题。可以看出,对于PPP模式下农地整治项目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行为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等问题鲜有文献涉及,难以为PPP模式的推广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因此,本文从PPP模式下农地整治项目的主体关系切入,探讨不同主体间的博弈关系,以期为项目效率提升和顺利实施提供参考。

1PPP模式下农地整治项目主体行为分析

1.1不同运行阶段的主体识别

本文对于PPP模式下农地整治项目利益主体的界定主要借鉴了贾生华等[12]和刘向东[13]的定义,认为项目利益主体是指在农地整治过程中投入专用性资产,并分担项目风险、共享项目收益的组织和个人。对于项目运行的阶段划分,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中有相对明确的界定,其中第三条指出“本指南适用于规范政府、社会资本和其他参与方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的识别、准备、采购、执行和移交等活动”[14]。由此可知,项目可以划分为项目识别、项目准备、项目采购、项目执行和项目移交5个运行阶段。在PPP模式下农地整治项目的不同运行阶段,相关的参与主体也会有差异,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PPP模式下农地整治项目各个

由表1可以看出,在PPP模式下农地整治项目中,涉及诸多利益主体,包括农户、集体组织、政府、企业、咨询机构、规划设计机构、金融机构、施工单位、供应商、验收机构、土地评估机构、土地登记机构和监理单位等。由于资源稀缺程度和地位的差异,不同利益主体的需求和期望收益也各不相同。其中,农户、集体组织、政府和企业参与了项目运行的5个主要阶段,构成了本文主体行为分析的框架,他们的行为选择和博弈关系会影响项目的实施效果,并最终决定项目能否顺利运行。

1.2项目主体的行为分析

由于资源稀缺程度和地位的差异,农户、集体组织、政府及企业的需求和期望收益各不相同,进而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也复杂多样。政府部门在负责项目审批和验收的同时,追求的是在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和满足农地需求的前提下,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合作,提高整治效益;企业参与项目可以享受政府补贴,但必须同时接受集体组织的监督,并在项目承租期间支付农户一定的租金。企业能够为项目提供资金和技术,但其自身追求的是经济效益的最优;农户和集体组织追求的是土地效益的提升,但需要承担项目建设和转租期间的机会成本。因此,在项目运行的各个阶段,参与方会有不同的决策选择,构成了主体间复杂的博弈关系,农户、集体组织、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博弈关系可以用图1表示。

图1 PPP模式下农地整治项目主体间的博弈关系

从图1可以看出,主体之间的策略选择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交错构成了一个围绕PPP模式下农地整治项目运行的博弈关系网。在博弈过程中,不同主体根据自身对成本效益及其他主体行为的判断而作出行为选择。政府根据自身掌握的信息决定是否为企业提供补贴,企业根据成本效益等方面的衡量决定是否继续参与项目运行,而集体组织代表农户监督项目各方的行为,并对违约行为作出处罚。在厘清主体间利益关系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明确他们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并采取适当措施加以协调,以期提升项目整体效率、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2项目主体行为选择的博弈分析

博弈论是研究涉及多方行为的决策问题中主体行为和决策均衡的理论[15]。参与人、信息、战略、收益、结果和均衡构成博弈的基本框架。当参与人能够依次采取决策行为且后行动者知晓先行动者的决策选择时,即为动态博弈[16]。在PPP模式下农地整治项目中,为了明确政府、企业和集体组织三者的决策过程,明确他们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本文尝试应用动态博弈分析方法构建政府、企业和集体组织三方参与的多阶段博弈模型,寻求各参与方的科学决策。

2.1博弈模型的构建和求解

2.1.1前提假设在开展进一步研究之前,本文作如下假设:

H1:PPP模式下农地整治项目的总效益主要包括经济效益和非经济效益两部分,其中经济效益Rm包括通过整治产生的新增耕地效益值R1和农地承租经营期间产生的农地经营效益值R2,非经济效益Rn包括由于农地利用效率的提升而增加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本文假设非经济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即Rn=αRm,α为相关系数,表示项目经济效益的增加会带来相应的非经济效益的提升。

H2:对于企业而言,参与项目的总成本C主要包括项目建设成本Cb和农地经营成本Cm。而企业的收益来自政府补贴S和项目的经济效益Rm。同时,企业可能会因为不满足于政府补贴所维持的收益水平或补贴不到位而放弃与政府机构之间的合作,农地整治项目便会因此终结。

H3:由于项目涉及公众的基本生活需求,需要政府通过财政补贴等形式投入项目建设及运营,补贴额S根据政府机构获取的项目经营管理成本等信息来确定。在构建模型进行分析时,本文将政府的决策选择简化为是否补贴企业。

H4:假设项目实施获得的非经济效益Rn归政府支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如果企业放弃与政府机构开展合作,需要支付政府部门一定的补偿金λC,0<λ<1。另外,政府参与项目的成本主要来自对企业的补贴S。

H5:集体组织作为农户利益的代表负责监督企业和政府在项目运行中的行为,假定集体组织能够发现企业和政府的违约行为,且处罚行为由集体组织执行。如果在监督过程中发现企业没有按照前期约定实施项目建设和承租经营,或者政府补贴不到位,集体组织将给予相应的处罚βC(0<β<1),记集体组织的监督成本为Cs。当企业放弃项目合作或者政府补贴没有到位而受到处罚时,罚金βC将归集体组织所有。

H6:假设博弈参与方都是理性的,具备权衡得失和作出选择的能力,政府追求的是整体效益的最优,企业和集体组织的目标是自身效益最优。同时,对于以上收益、成本以及受到的处罚等信息,博弈参与方都完全知晓。

2.1.2模型构建和求解根据以上假设,建立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政府、企业和集体组织之间的博弈关系,本文假定三方博弈的行动次序是集体组织—政府—企业。在这一博弈框架中,参与人包括政府、企业和集体组织三方,政府根据自身掌握的信息决定是否为参与项目的企业提供补贴,企业根据成本效益等方面的综合权衡来决定是否继续实施PPP项目,而集体组织代表农户有权决定是否监督其他主体的行为,并对违约行为作出处罚。三方博弈的战略集合包括{监督,补贴,履约}、{监督,补贴,不履约}、…、{不监督,不补贴,履约}{不监督,不补贴,不履约}共8种不同的组合,对应的收益情况记为(πc1,πg1,πe1)、(πc2,πg2,πe2)、…、(πc7,πg7,πe7)、(πc8,πg8,πe8)。本文采用博弈扩展式和收益矩阵表示政府、企业和集体组织三方的博弈关系和收益情况,具体内容如图2、表2、表3所示,其中集体组织选择监督的概率记为P1。

图2 PPP模式下农地整治项目中集体

政府(g)补贴(P2)不补贴(1-P2)企业(e)履约(P3)-CsβC-CsαRm-SαRm-βCRm+S-CRm-CβC-Cs2βC-Cs不履约-S+λCλC-βC(1-P3)S-βC-λC-βC-λC

2.2博弈的均衡分析

本文选取逆向归纳法求各方获得最优收益时的均衡解,基于博弈扩展式和收益矩阵,依次求出企业、政府和集体组织的期望收益值,并综合得出各方收益最优时的博弈均衡解。

表3 不存在集体组织(c)监督时的三方收益矩阵

(1)对于企业来说,根据以上博弈模型,期望收益值为:

πe=P1P2[P3(Rm+S-C)+(1-P3)(S-βC-λC)]+P1(1-P2)[P3(Rm-C)-(1-P3)(βC+λC)]+(1-P1)P2[P3(Rm+S-C)+(1-P3)(S-λC)]+(1-P1)(1-P2)[P3(Rm-C)-(1-P3)λC]=P1P3βC-P1βC+P2S+P3Rm-P3C-λC+P3λC

(1)

(2)

(2)根据以上博弈模型,求出政府的期望收益值为:

πg=P1P2[P3(αRm-S)+(1-P3)(-S+λC)]+P1(1-P2)[-P3βC+(1-P3)(λC-βC)]+(1-P1)P2[P3(αRm-S)+(1-P3)(-S+λC)]+(1-P1)(1-P2)(1-P3)λC=P1P2βC-P1βC+P2P3αRm-P2S+λC-P3λC

(3)

推出P1βC+P3αRm=S

(4)

(3)由以上博弈模型可得,集体组织的期望收益值为:

πc=P1P2[-P3Cs+(1-P3)(βC-Cs)]+P1(1-P2)[P3(βC-Cs)+(1-P3)(2βC-Cs)]+(1-P1)P2[-(1-P3)βC]+(1-P1)(1-P2)[-P3βC-(1-P3)·2βC]=4P1βC-2P1P2βC-2P1P3βC-P1Cs+P3βC+P2βC-2βC

(5)

(6)

综合以上分析,化简(2)、(4)、(6)式可以得出当企业、政府和集体组织获得最大期望收益时,其博弈均衡解满足:

根据最终的博弈均衡解可知,在PPP模式下农地整治项目实施过程中,当政府因补贴不到位面临的处罚βC或者项目建成之后实现的非经济效益αRm越大时,其为企业提供合理补贴的可能性P2会越大。同时,当政府预期因企业不履约而支付的补偿金λC越大时,其更倾向于提供补贴推进项目实施。

另外可以看出,当政府给予企业的补贴额S越大时,企业选择继续项目合作的概率P3越大。但从结果中也容易发现,企业因不履约而支付给政府的补偿金λC对政府和企业双方合作意愿的影响效果是相反的,这反映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平衡政企双方利益的重要性。

3研究结论

通过博弈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结论:(1)作为项目的直接参与者,集体组织或者农户的合理监督可以有效协调政府和企业在项目运行过程中的行为,降低项目失败的风险;(2)通过引入惩罚和补偿等措施可以减少企业和政府的违约行为,促进长期合作;(3)实施PPP模式下农地整治项目应重视政企双方利益的协调和平衡。

基于此,本文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促进项目参与方的科学决策和项目的顺利实施。首先,促进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作为农地整治项目的直接获益者,集体组织和农户有足够动力进行项目监督。通过建立规范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让集体组织和农户了解项目运行的相关信息,鼓励农户直接参与或委托集体组织监督政府部门和企业的行为。其次,建立违约防范机制。一方面,通过完善合同约束规范企业行为,避免企业建设不达标或单方面中止项目等违约行为。另一方面,建立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违约惩罚机制,约束政府行为,降低企业参与项目的交易成本。最后,合理分配项目收益。企业和政府参与PPP项目投入的资源不同,追求的目标也不同,因此收益分配要充分体现各自的投入水平,综合运用补贴、奖惩等形式明确收益分配规则,均衡各方收益。

参考文献:

[1] 胡甜,鞠正山,周伟.我国土地整治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4(4):22-28.

[2] Aural E, Picard P M. Infrastructure and public utilities privatiz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R]//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2006: 3950.

[3] 周春芳.土地整理项目PPP模式研究综述[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2(2):41-45.

[4] 吴九兴,杨钢桥,汪文雄.基于PPP模式的农地整理项目合作机理[J].湖北农业科学,2012(16):3452-3457.

[5] 刘成.PPP融资模式在农地整理中的可行性研究[J].知识经济,2010(2):3-5.

[6] 曾艳,杨钢桥,吴诗嫚.农地整理的委托代理关系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1):112-119.

[7] 周春芳.公私合作模式下农地整理项目的组织设计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2:21-54.

[8] 周厚智,汪文雄,杨钢桥.农地整治项目投资分摊博弈机理研究:以政府和企业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6):109-114.

[9] 汪文雄,钱圣,杨钢桥.PPP模式下农地整理项目前期阶段效率影响机理研究[J].资源科学,2013(2):341-352.

[10] 汪文雄,陈梦华,杨钢桥.基于标杆管理的农地整治项目实施阶段效率测度[J].农业工程学报,2013(19):253-261.

[11] 崔鲁宁.农民参与农地整理项目施工监督的绩效与机制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4:14-35.

[12] 贾生华,陈宏辉.利益相关者的界定方法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5):13-18.

[13] 刘向东.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土地整理项目共同治理模式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1:16-45.

[14] 时政部.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的通知(财金〔2014〕113号)[Z].2014.

[15] 刘昌臣,吉炳安,罗云峰.基于R&D成本补偿的国防采购激励机制研究[J].系统工程学报,2007(1):53-56.

[16] 张维迎.所有制、治理结构及委托—代理关系——兼评崔之元和周其仁的一些观点[J].经济研究,1996(9):3-16.

(责任编辑:管珊红)

Analysis of Stakeholders’ Behavior in PPP Farmland Remediation Project Based on Dynamic Game Model

LEI Zhen, YUAN Ru-hua

(College of Business,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211100, China)

Abstract:PPP model could reduce project risk and improve remediation efficiency. Starting from the relationship of stakeholders in the PPP farmland remediation project, explored different game relationship among stakeholders. By establishing a dynamic game model, analyzed the behavioral choice and influential factors of enterprise, government and rural collective organization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ject, giving three specific suggestions from community supervision, default prevention and income distribution, expecte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efficient and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Key words:Dynamic game model; PPP farmland remediation project; Stakeholders; Behavioral choice

收稿日期:2015-08-25

基金项目:公益性项目水利专项(201301055)。

作者简介:雷震(1990—),男,河南安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项目管理、资源技术经济及管理。

中图分类号:F40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581(2016)04-0130-05

猜你喜欢
PPP模式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南大法学(2021年3期)2021-08-13 09:22:32
从“我”到“仲肯”——阿来小说中叙述主体的转变
阿来研究(2021年1期)2021-07-31 07:39:04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中国自行车(2018年9期)2018-10-13 06:17:10
保定市基于PPP模式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路径研究
浅谈兰州市基础设施建设引入PPP模式的紧迫性和可行性
企业导报(2016年19期)2016-11-05 18:12:20
PPP模式在电力领域的应用
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时代金融(2016年23期)2016-10-31 13:58:17
PPP模式与公共项目财政投融资的转型分析
怀旧风劲吹,80、90后成怀旧消费主体
金色年华(2016年13期)2016-02-28 01:43:27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