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全球化撕裂的爱国者

2016-06-21 07:26
环球时报 2016-06-21
关键词:爱国者支持者希拉里

周鑫宇

一位知名外交官的突然去世,引发了中国舆论场的大争辩。一时间漫天飞舞的各种帽子和标签,“鸽派”“鹰派”“卖国贼”“爱国贼”,情绪化的对立和分裂充斥网络。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类似的现象。举个例子,大选期间的美国社会看起来比中国分裂得更厉害。

特朗普的支持者一定有不少认为希拉里是卖国贼,民主党推行的自由贸易、经济开放,让美国的钞票哗哗哗地往国外流,让形色可疑的移民危害着美国社会的安全和价值,而广大的底层劳动者却在失去工作。而在希拉里铁杆支持者的眼中,特朗普这样的人才是美国国家命运最大的威胁。他煽动种族和群体对立,排外、仇外,甚至有媒体称他是希特勒式的人物。更有人忧心,特朗普不是一个人,他的背后是一大批“愚昧、短视却急于表达自己的美国人”。

让我们从中国角度替美国人做个公断:在对付中国的问题上,希拉里和特朗普谁更爱国些呢?一般来说,共和党当政的时候,中国会感觉到麻烦,经济合作可能倒退,弄不好还可能舞刀弄枪。不过希拉里也不是吃素的。这个精明政客一面跟中国接触,一面也在中国周边编织大网。无论谁当总统,对中国来说都是棘手的角色。反过来,站在美国角度说,两个人用不同方式维护美国的利益,都是美国的“爱国者”。

既然都是爱国者,为什么吵得不可开交?两党支持者的分布地图或许能为我们提供答案。民主党的支持阵营主要在东西两个海岸线,而共和党的地盘则是相对闭塞的中西部和南部。全球化发展必然是循序渐进的,一个国家内部也有不平衡。有的地区融入全球化程度更高,有的地区则更加内向。有的人群更多参与全球活动、吸收外部信息、产生国际视角,有的人群则更加关心国内问题、有更强的自我主体视角。这会影响不同人的“外交观”或“国际观”,但并不等同于“卖国”。

中国的舆论地图也有类似之处,甚至更加复杂。中国的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农村的民众,不同年龄阶段和人生经历、不同职业的民众,会呈现出不同的国际观。这跟中国特殊的国家历史和爱国传统有关,与中国社会快速的变化和更新换代有关,也和全球化发展程度不平衡有关。

因而这样的舆论争辩还将长期存在,并随着全球化发展继续演变。短时间内,即使用最激烈的言辞、最热情的动员和说服,也不会有效弥合。既然如此,争辩的焦点其实就不是谁爱国,而是怎么爱国。争论的落脚点也不是教育别人,而是教育自己。还有很多爱国者并没有发言,而是自己在听、在做。归根到底,舆论并不是爱国者的天堂,每个人手边那点事才是爱国者的舞台。▲(作者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公共外交研究中心秘书长)

猜你喜欢
爱国者支持者希拉里
“摸脸杀”
变色啦!
参考译文
掌上邮乐场
日本混乱中迎接希拉里
希拉里喊出“巧实力”外交
影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