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木薯蚕(蓖麻蚕)产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2016-06-21 15:06莫现会罗群杨其保宋宪军安春梅
广西蚕业 2016年1期
关键词:饲养量蚕蛹蓖麻

莫现会,罗群,杨其保,宋宪军,安春梅

(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科学研究院,南宁市 530007)

广西木薯蚕(蓖麻蚕)产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莫现会,罗群,杨其保,宋宪军,安春梅

(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科学研究院,南宁市 530007)

回顾和总结广西木薯蚕从引进到发展的经历。广西木薯蚕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达到鼎盛时期,70年代相继停产,80年代末又恢复生产。先后经历了2次发展高峰,90年代又开始衰落,21世纪呈现停滞状态。分析广西木薯蚕发展取得成功的经验:一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并出台扶持产业发展政策;二是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力推支柱产业;三是科研单位和企业分工合作,共同推动产业发展。存在不足的原因是:一是政治运动造成生产停滞;二是政府重视不够,没有政策扶持;三是市场需求原因导致养蚕经济效益偏低。今后发展理念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政府与企业共同推进,引导木薯蚕产业健康发展。

广西;木薯蚕(蓖麻蚕);回顾;展望

木薯蚕是蓖麻蚕的俗称,学名为Philosamia cynthia ricini Boisduval,它属于鳞翅目大蚕蛾科、樗蚕属、樗蚕种蓖麻蚕亚种,原产于印度阿萨姆邦,当地人饲养利用它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因饲料种类不同,其俗名也不一样,又称为“蓖麻蚕”、“马桑蚕”、“红麻蚕”等,广西多用木薯叶饲养蓖麻蚕,故称其为木薯蚕。木薯蚕是一种多食性绢丝昆虫,除主食蓖麻叶外,还食用木薯、马桑、臭椿和乌桕等40多种植物叶子。木薯蚕属于无滞育、多化性、完全变态昆虫,在适宜环境(25~28℃)条件下,卵期约7~9 d,幼虫期16~19 d,蛹期20~22 d,成虫期7~10 d,世代经过大约需要50~60 d。

广西桂南地区适宜种植木薯,年生长期在300 d以上。早春种植,6月底至10月底可分批采叶养蚕,在中等水肥管理水平条件下每667 m2木薯地年可采叶150 kg,可养蚕0.5盒,水肥管理较好的每667 m2木薯地年可采叶300 kg,可养蚕1盒。适宜养蚕季节为5~11月,年可养蚕7~8批。本文系统回顾和总结广西木薯蚕产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分析存在问题与不足,希望能为发展木薯蚕产业提供参考依据。

1 木薯蚕产业的兴起

1.1 我国木薯蚕(蓖麻蚕)的引进与驯化

台湾于1936年引进木薯蚕卵试养,因受冻试养失败。1938年台湾高雄市再次引种试养,1946和1948年中山大学蚕桑系和大有蚕种制造场从台湾引种进行驯化[2]。

1951年,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朱洗教授再次引进木薯蚕种到上海地区试养,经过几年的饲养、摸索、总结,掌握该蚕幼虫饲养、保卵、蛹期保护和发蛾等技术和习性。在1954年首次在安徽省毫县试养推广,此后广东、山东、江苏、河北、湖南、四川、河南和黑龙江等省陆续试养推广。

广西1952年首次引进,由广西农业厅和华南垦殖局广西分局(现广西农垦局)分别从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生物研究所和华南农业科学院引进木薯蚕试养成功[5]。1956年在全区推广饲养,由于当时缺乏大量蓖麻蚕饲料(蓖麻叶),经广西岑溪县农业局邓启辉等技术员用木薯叶试养,成功后并在周边县大量推广[2],此后,广西把蓖麻蚕称为木薯蚕并沿用至今。

1.2 木薯蚕品种资源收集保存及选育

原广西蚕业指导所(现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下称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高度重视木薯蚕(蓖麻蚕)品种资源收集和保存工作。在1952年至1964年间,从区内外的相关研究单位引进、收集几十个木薯蚕品种材料。从1965年开始建成了全国性的木薯蚕(蓖麻蚕)品种资源保育基地和种质资源库,保存有兰皮、花白、素白、花黄、花青黄、白黄和素黄等8个类型(品种和变种)共25个。这些木薯蚕(蓖麻蚕)品种资源经过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几代科技人员长达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基本保存下来了,同时还开展新品种材料引进和创新工作,是目前国内保存木薯蚕(蓖麻蚕)品种资源最多的单位。

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从20世纪60年代中开始两手抓木薯蚕科研和生产,即一手抓木薯蚕品种保育,一手抓木薯蚕(蓖麻蚕)优良品种选育,为广西木薯蚕生产提供优良品种。在20世纪60年代中开始对保存的8个类型木薯蚕(蓖麻蚕)品种材料进行性状测试,获得性状优良的品种5个:南宁一号(简称南一)、白黄、纯黄、南白和湛江一号。这5个品种在经过60余年的饲养实践中,被蚕农认为具有高产优质好养的品种有南一和白黄,同时这2个品种也是目前广西木薯蚕生产推广的当家品种。

1.3 木薯蚕饲料品种选育

木薯蚕(蓖麻蚕)以吃蓖麻叶为主,也可吃木薯、马桑、臭椿和乌桕叶等40多种植物叶子。以木薯、马桑、臭椿和乌桕叶饲养木薯蚕,可正常繁育后代的。蓖麻叶作为饲料优点是用蓖麻叶养蚕发育快,适用于繁育木薯蚕(蓖麻蚕)良种;缺点是须有专用地、轮作,在广西桂南地区气候条件下,上半年用叶具有一定优势,下半年继续用叶病虫害严重、单位面积土地产叶量偏低,田间管理难度大;木薯叶作为饲料的优点是利用木薯生长期多余的叶养蚕,而且量大来源充足,不需建饲料专用地,木薯生长季节病虫害较少,适宜在6~10月采收,适宜蚕农规模饲养商品蚕;缺点是1~5月未能采叶,8月后不适用于原蚕饲养用叶。因此,全年单用蓖麻叶或者木薯叶对生产均存在一定局限性,两种饲料品种搭配使用,才能更好地发挥经济效益。

在病害方面,蓖麻枯萎病是制约和影响蓖麻大规模种植的主要病害之一。蓖麻枯萎病发生后,轻者减产,重者失收,即使经过轮作的地块再种蓖麻仍然出现病株,严重威胁蓖麻叶的供应继而影响到蓖麻蚕(木薯蚕)的饲养。1966年开始,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从本单位200多个蓖麻品种中,筛选了105品种(材料)并进行田间测定比较,再经过2年的小区测试,筛选出编号为B-77的植株表现良好,对蓖麻枯萎病有较强的抗病力。B-77经单株繁种后,大田种植再进行中试,3年测试结果显示:枯萎病年发病率在5%以下,春播每667 m2年产叶量达800 kg,比对照(广西红茎蓖麻)增产6.68%,秋播每667 m2年产叶量达842 kg,比对照增产23.7%~25.1%,用蓖麻B-77的叶饲养的蓖麻蚕,1967—1970年3次饲养平均,全茧量为3.66 g,茧层量为0.54 g,茧层率为14.75%,与对照相差不大。此品种在广西20世纪70年代在全区推广应用。

1.4 饲养技术的改进与推广

饲养木薯蚕成功或者失败与饲养技术与管理密不可分,整个蚕期除了贯彻以消毒防病为中心的综合技术措施外,广西木薯蚕科技工作者在饲养木薯蚕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改进和提高饲养技术:一是补湿保卵,促使蚕卵孵化齐一;二是鲜叶饱食,在做好各龄用叶叶位选择、采收和贮藏等工作保鲜外,其次,在1~2龄喂叶后必须覆盖薄膜,防干保鲜,眠定后或者雨天湿度大时可以不覆盖,3~5龄也要做到鲜叶饱食;三是适时上蔟,提高上蔟结茧率及蚕茧质量;四是早采茧,上蔟后36~48 h(早采)采茧并平铺一层,利于熟蚕在通风干燥条件下吐丝,减少蚕茧污染、病死蛹和缩尾蛹;五是适时冷藏蚕茧(种茧冷藏),木薯蚕茧最佳冷藏蛹龄是蛹体呈棕褐色(25℃~27℃条件下上蔟后5~6 d),冷藏适宜温度8~10℃,冷藏时间宜在30 d左右。以上5项木薯蚕饲养改进技术在广西木薯蚕品种保育及良种繁育从20世纪70代推广应用至今。

2 木薯蚕生产取得历史性成绩及现状

2.1 木薯蚕生产取得的历史成绩

20世纪60年代,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木薯蚕生产,相继出台政策大力扶持木薯蚕产业,推动全区木薯蚕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设立广西蚕业指导所(现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市县蚕业指导站等专业管理机构,筹办蚕种繁殖场(站)223个(其中集体办的有90多个),建立健全木薯蚕生产的组织机构,保证全区木薯蚕种供应。自治区政府为了确保茧皮销路,在区内先后筹建了南宁、田阳和桂林3个绢纺厂,实现了区内茧皮生产、加工格局。据文献资料统计[2],1964—1965年广西木薯蚕生产达到鼎盛时期,其中1965年全区82个县市,饲养木薯蚕的县、市达64个。饲养规模遍及全区各地,不但农村养,机关和小学也养,1965年年饲养量达118多万盒,位居全国同类产品之首,占全国木薯蚕饲养总量的39.33%,生产茧皮1 740 t,占全国生产茧皮总量的29.0%,大部分木薯蚕茧皮在区内3个企业加工。1965年全区木薯蚕生产出现多个重点地区和重点县,年饲养量超过15万盒,生产茧皮150 t的地区有南宁、玉林、钦州、梧州和柳州五个地区;年饲养量超过5万盒,生产茧皮70 t的县有灵山、岑溪、藤县、玉林、平南、桂平、昭平和横县。198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对恢复木薯蚕生产给予高度重视,出台扶持生产政策,自治区农业厅作了重要布署,广西蚕业指导所狠抓各项政策落实,在木薯蚕良种繁育及蚕种供应、蚕农饲养技术培训和指导及茧皮收购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和强有力保障,推动全区木薯蚕恢复和生产,在短短的3年时间,全区饲养木薯蚕的县市由1987年的14个发展到1989年46个,年饲养量达6.23万盒,生产茧皮达165 t,木薯蚕生产又出现第2次高潮。

2.2 木薯蚕近年来生产的现状

2000年以后,随着我国纺织行业的改革和进步,绢纺行业不景气,作为绢纺主要原料的木薯蚕茧皮需求也随之逐年减少,茧皮市场价格不断地下调,全区木薯蚕年饲养量逐年减少趋势。从2003年至今,年饲养量仅在1 200~3 500盒之间 ,木薯蚕饲养重点县只有龙州、大新和扶绥3个县约12乡镇(见表1)。这3个县之所以坚持饲养木薯蚕完全得益于当地居民吃蚕蛹和熟蚕的习惯,否则也会停止生产。从 2010年起3个县蚕农把木薯蚕熟蚕作为主产品出售,市民也从过去吃蚕蛹转吃木薯蚕熟蚕,并把它当作逢年过节或者接待贵宾必备的佳肴。

表1 广西60年木薯蚕饲养量及蚕茧生产实绩表

2003年后木薯蚕饲养重点县均以食蚕蛹或者熟蚕为主,茧皮生产量较少,而且出现滞销。据调查,2010年以来,广西的龙州、大新和扶绥3个县蚕农饲养1盒木薯蚕生产熟蚕在35~40 kg,生产蚕蛹为10~15 kg,按最近3年当地的市场售价计,养蚕收入可达800~1 000元/盒。

2.3 木薯蚕茧资源综合综合利用

2.3.1 茧皮的开发应用 1990年以前,木薯蚕资源综合利用有以下几个方面:茧皮主要作为绢纺原料,如绵球、绢丝。1991—2000年,广西的绢纺市场不景气,3个绢纺企业相继倒闭。广西木薯蚕年饲养量逐年减少,茧皮出现滞销,只好把茧皮加工成丝绵被出售,增加企业收入。

2.3.2 蚕蛹开发应用 木薯蚕蛹营养丰富。经测定,木薯蚕蛹中,蛋白质含量占64.63%、脂肪占22.73%、糖类占7.37%;富含多种氨基酸:异亮酸2.04%、亮氨酸2.82%、赖氨酸2.669%等,其中人体必需的9种氨基酸含量占总含量的45.92%;木薯蚕蛹干物质含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多种维生素。

蚕蛹加工成蚕蛹粉作为动物饲料蛋白质添加;蚕沙作为农家肥使用;利用蚕卵繁殖寄生蜂。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野蚕室科技人员为了拓宽广西木薯蚕综合利用路子,2008年开展木薯蚕蛹人工栽培蛹虫草技术研究并获得成功,已掌握虫蛹草液态菌种繁育、接种、菌丝培养及子实体出草管理等技术,为木薯蚕资源深度加工,提高附加值打基础。

3 广西木薯蚕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木薯蚕产业衰落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木薯蚕作为农村新发展的一项副业也遭到严重的干挠和破坏。1966年蚕茧产量同比减产50%,1967年蚕茧产量呈直线下降,到1977年全国木薯蚕饲养量降至4万盒,茧皮产量仅为45.35 t,到1978年己基本停止生产。“文革”期间的广西木薯蚕生产,生产量经历了从多到少,从少到停产的情况。据文献记载[2],当时区内木薯蚕生产存在以下4种原因:一是生产无人过问;二是不准社员家庭养蚕;三是降低甚至取消木薯蚕茧奖售品种和标准;四是木薯蚕茧、丝产品滞销。

80年代后期,广西木薯蚕恢复生产,但90年代因产品滞销生产又急剧下降,随着“东桑西移”的发展,广西桑蚕产业发展异军突起,木薯蚕的经济效益与桑蚕相比,经济收益差距很大,农民不愿意再养木薯蚕,木薯蚕年饲养量很少。

3.2 木薯蚕科研进展缓慢

木薯蚕的相关应用基础研究在20世纪60—70年代,全国开展的研究项目或者课题比较多,研究成果对产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80—90年代后广西之外的木薯蚕饲养量逐年萎缩,基础应用研究也随之减少,广西的木薯蚕相关应用基础研究也呈现停滞状态。

目前木薯蚕综合利用的其它在研课题有提取木薯蚕蛹蛋白,开发保健食品;开发木薯蚕抗菌肽;木薯蚕饲养特种动物;木薯蚕卵繁殖寄生蜂;开发木薯蚕蛾保健酒;利用木薯蚕作为旅游观光及科普宣传等。

随着社会的进步,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过去留下的木薯蚕研究成果,已远远不足支撑现代木薯蚕发展的需要,没有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就无法支撑和促进广西木薯蚕产业发展。

3.3 木薯蚕生产单位及科技人员匮乏

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广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全国步调一致。广西饲养木薯蚕虽然有60多年的历史,发展木薯蚕也具有多项优势,但是近十年来,饲养广西木薯蚕的县只有3个,年饲养量在1 200~3 500盒之间。饲养量少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4点:一是全区木薯蚕年饲养量太少,没有形成规模,产业影响力不足;二是养蚕用工成本逐年攀高,养蚕的经济收入逐年走低,饲养风险大;三是木薯蚕普通种供求脱节,原因是普通种制种盈利微薄,甚至亏本,区内原有2个县级繁育木薯蚕普通种的单位,现在只剩1个,县级几乎没有专职木薯蚕技术人员,所以近2~3年来呈现木薯蚕普通种供应量不足的现象;四是木薯蚕产品销售渠道不畅,蚕农生产的产品绝大部分在本地销售,市场价格波动大。

4 展望

利用多余的木薯叶饲养木薯蚕是木薯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之一,它对提高木薯种植收入起到积极作用。广西是木薯种植大省,饲养木薯蚕既是广西的传统养殖业,又是农村短平快的项目,养蚕可以解决不能出去务工的农民就业,增加他们家庭收入,起到维护家庭及社会稳定作用。希望自治区政府及相关市县政府重视木薯蚕产业发展,出台激励发展的政策,在资金方面有所扶持,逐步恢复木薯蚕饲养这个产业。

4.1 木薯资源丰富,为木薯蚕发展提供饲料保障

2006—2015年,广西年木薯种植面积在23万~27万hm2,按全年木薯种植总面积的50%可采叶量计,可采叶木薯面积达12万hm2以上,每公顷可采叶2 250 kg,年可利用木薯叶达303.75万t,可饲养木薯蚕达91.13万盒,生产茧皮0.27万 t,生产鲜蛹2.73万 t。木薯叶采收季节在6~10月。但是,每667 m2木薯地每造具体采多少叶应根据木薯长势,合理采叶,才能达到养蚕收薯双丰收。

4.2 木薯蚕有产业基础,为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广西西部农村至今仍有一批懂得木薯蚕饲养技术的农民,他们不但掌握饲养技术,而且有丰富的饲养经验,为全区木薯蚕饲养推广奠定一定的基础。

作为国内目前保存木薯蚕品种资源最多科研院所——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下设野蚕研究所,承担着全区木薯蚕科研、良种繁育、技术指导和资源开发利用等业务。例如木薯蚕品种资源及柞蚕等野蚕品种保育,野蚕饲料种植与管护,木薯蚕原种繁育和普通种组织生产,蚕农养蚕技术指导、技术培训服务等。

5 结论

在广西曾经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随着发展的起落以及桑蚕产业的异军突起,木薯蚕的饲养量逐年减少并逐渐衰落,这是市场自然选择的结果。但作为经济昆虫的一种,木薯蚕的饲养与可持续发展,既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也具有较大的文化意义。

作为经济类饲养昆虫之一,木薯蚕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得到广西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扶持、发展、壮大木薯蚕产业,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相关的科研部门以及龙头企业的积极带动,在产业原有的基础上,加以合理引导和科学规划布局,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1]苏伦安.野蚕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

[2]罗恒成.广西蚕业史[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3.

[3]莫现会,祁广军,胡乐山,等.第五届国际野蚕学术会议论文集[C].国际野蚕学会.2008:176-179.

[4]莫现会,罗群,杨其保.广西木薯蚕综合利用现状及开发利及思路[J].广西热带农业.2010,131(06):30-32.

[5]广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广西通志·农业志[M].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320-323.

S885.2;

B;

1006-1657(2016)01-0055-5

2015-12-15;

2016-1-19

信息]莫现会(1956—),男,本科,高级农艺师,现从事木薯蚕科研和生产。E-mail:mx6292@126.com

猜你喜欢
饲养量蚕蛹蓖麻
好吃的炸蚕蛹(yǒng)
全国家蚕发种饲养量超1千万张(盒)以上的9对杂交组合
好吃的炸蚕蛹
浙江蚕种70年(I)
单笼饲养量对山麻鸭生产性能的影响
酷虫学校蚕蛹羽化了(一)
吃蚕蛹
巧嘴绕口令
蓖麻蒴果剥壳过程中的力学性能有限元仿真
蓖麻防害虫效果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