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许之地

2016-06-21 01:42方羽
中华环境 2016年5期
关键词:史蒂文两难推销员

方羽



应许之地

方羽

跟当年大热的电影《社交网络》一样,影片《应许之地》也是以一个喧嚣场景中的长对话开头。人来人往的餐馆里,马特达蒙(对的,就是那个后来在火星上种土豆的家伙)饰演的天然气公司推销员史蒂文在向公司的主管解释为什么自己那么善于销售,可以轻松的说服很多小镇上的居民们将自己家的土地廉价的租给公司开采天然气。他的理由很简单,简单到只有一句话。

“我来自爱荷华州的艾德瑞奇。”

“那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我也是来自于一个小镇,与那些已经与我们签订了协议的小镇没什么不同,我懂他们。我们那个小镇边上有一个拖拉机厂,我大三的时候,工厂倒闭了,我当时没多想;但当我毕业回到家乡,我才看到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壤是多么贫瘠,我们农业城镇的泡沫完全破碎了。事实就是,没有了那个工厂,没有了工业,我们一无所有。我并非是要说服他们同意开采天然气,我是要给他们一条能够重振经济的道路。”

简单的几句对话就能勾勒出这部影片的一些特质。

与茱莉亚罗伯茨主演的《永不妥协》等其它主流的环保电影不同的是,这部电影中没有一个明显的恶人,没有一个观众可以带入并与之斗争的对象。男主人公史蒂文作为Global天然气公司的推销员,真诚地相信自己的所作所为不仅是在帮公司赚钱,更是在帮助小镇上的人们改变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也许是对的。对于一个经济不发达、长期处于贫困状态的小镇来说,农田下的矿产资源也许是他们脱贫致富的唯一现实路径。更何况,比起煤炭和石油,天然气还算得上是一种清洁能源。

可是,如果这种清洁能源的开采过程带来了环境污染呢?正像小镇上的一个老教师提醒大家的那样,钻井的钻头上带有多种化学物质,在天然气开采的过程中 ,这些化学物质会污染地下水源,这时大家又该怎么办呢?

显然,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是在田园风光中一直贫困下去呢,还是冒着环境污染的风险,先把钻井建起来让大家的生活改善了再说?

对任何人来讲,这都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有的人会选择先抓住眼前的经济利益,就像影片中小镇上的一个青年人一样,离老远就跟Global的推销员史蒂文热情地打招呼,甚至迫不及待地邀请他到家里签协议,接着在几天后就买了豪华跑车开了回来。但也有些人在听了一个环保组织的小伙的发言后,陷入了疑惑和焦虑——那个小伙子给大家展示了一张死在他家土地上的奶牛的照片,他家的土地也曾被用于开采天然气。

面对这个两难选择的不只是小镇上的人们,也有屏幕前观影的我们。一贫如洗的地方,凭着土地下的矿产资源,上项目、建厂、盖楼,有了越来越繁华的城镇。这样的案例在中国实在是太常见了。依靠脚下的资源,一个城市可以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比如当初的大庆和鄂尔多斯。对于我国很多欠发达的地方来说,这些城市就是他们的榜样,在那里,开发资源发展经济很大程度上会成为更有诱惑力的选择。但即使如此,这些资源型城市仍要在多年后面临一个更加严峻的问题:当产业调整,他们的资源不再像原先那样被需要的时候,这些城市的未来又在哪里呢?如今的山西便深陷在如此的困扰之中。

事实上,很多让人两难的选择并不是真正的解决方案。也许我们真正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在先污染后治理和维持现状之外走出一条新的道路。

台湾的九份也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迪。九份是台北附近的一个小城镇,早期因为盛产金矿而兴盛,矿坑挖掘殆尽后逐渐没落。但1990年在这里拍摄的一部电影《悲情城市》又为九份带来了生机。九份独特的旧式建筑、坡地以及风土人情透过影片而吸引了国内外的注目,使得九份又再度繁荣起来,现在成为台北地区极受欢迎的观光小镇。

《应许之地》的结尾有一个出人意料的转折,大家最终发现那个环保组织的小伙子原来在说谎,他给大家看的死去的奶牛的照片居然是伪造的。但男主人公史蒂文却发现这个自称来自环保组织的小伙竟然也是Global公司派来的,他做的一切都是在演戏,目的是为了瓦解小镇居民对真正的环保组织的信任,从而更顺利的推进天然气合约的签订。

故事发展到这里终于出现了一个大反派:Global天然气公司。而影片最终也以史蒂文背叛了公司向小镇人民说出了真相而结束。

应许,是一个来自圣经的词汇,它的英文promise更直接的翻译是承诺。应许之地,本是上帝承诺给人类的一块富饶的地方。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脚下的每一块土地都是应许之地,它包含的不止是上天给我们的承诺,更有我们对祖先对后代的承诺。无论我们打算怎样开发利用这块土地,我们都应对这份承诺多一份尊重,多一份珍惜。就像史蒂文在影片的最后对小镇的人们所说的:“这是我们的谷仓,我们不能白白失去它。”

猜你喜欢
史蒂文两难推销员
探寻自然的法则:史蒂文·温伯格逝世
史蒂文·霍尔:用光重新定义建筑
两难
六六律
推销妙招
两难的选择
挺身而出(上)
推销电话
煤价上下两难四季度或维持窄幅震荡
推销员须具备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