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电子专业“从入门到出师”学习引导的策略

2016-06-21 09:11覃世燕
广西教育·B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实训实践兴趣

覃世燕

【摘 要】针对中职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对专业学习有厌学情绪的现象,提出电子专业学生“从入门到出师”学习引导的四点策略。

【关键词】中职电子专业 目标 学习引导 兴趣 实训 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B-0145-02

中职电子专业的专业课程内容包括了大量的电路原理分析,电子仪表使用,电子产品应用、维修、设计等,涉及的知识点多,原理复杂,技术精细,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因此其学习过程是一个长时间的持续过程。作为电子专业教师或是电子专业的班主任,要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从新生的入学到学生后期的顶岗实习,要有规划地对学生在校的两年时间进行专业学习引导,把学生带 “入门”,最后让学生顺利“出师”,完成培养目标。

一、了解专业,确立目标

了解专业,是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前提。在中职教育中,很少有学生对所选专业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更谈不上有理性的思考和分析,他们对专业的选择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家长要求,要么就是从众心理。因此,在学生入学之初,我们应做好学生的专业引导,让学生了解专业的基本情况,了解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培养目标;了解电子行业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情况、岗位设置及岗位要求情况等,让学生能够清楚在校期间该学什么、如何学,以确立在校期间的学习目标,使他们知道毕业以后能做什么,并结合自身条件给自己进行合理的定位,以明确今后的就业方向,以确立个人的职业目标。

有了目标,才有前进的方向,才会有学习的原动力。因此,中职电子专业学生了解他们所学的专业将有助于他们对在校两年期间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今后的职业生涯有科学的规划,使得他们能少走弯路,尽快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二、激发兴趣,扎实基础

学习兴趣的激发是学生专业学习“入门”的关键,也是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前提。因此,电子专业第一学期的教学活动应围绕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扎实专业基础、扎实专业技能这一目标开展,并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丰富有趣的实训项目、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实现。

一方面,在教学手段的应用上,我们应摆脱传统的理论化教学,将“理实一体化”、“任务驱动式教学”引入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而不是单纯接受枯燥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我们要在实训项目上花心思,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训中,单纯的数据检测、波形分析、仪表使用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我们可以将应知应会的知识点、技能点融入趣味性较强实训项目中,让学生通过实训掌握知识、技能。例如,在三极管工作状态分析中,我们可以安排三极管触摸延时开关电路的安装与调试项目。该电路结构简单,是在利用桥式整流滤波电路提供直流电源的基础上,利用三极管的开关作用,控制三极管饱和、截止两种工作状态,从而达到触摸延时开关的效果,点亮、关闭灯泡。学生通过安装、调试、检测及实验现象观察,能轻松地构建三极管工作状态知识,并体验专业学习带来的乐趣。诸如此类有着明显的视觉效果或是声音效果的实训项目,实训效果往往都较为显著,学生也容易找到学习的乐趣,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除了优化实训项目,我们还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扎实学生的专业技能。例如,焊接技术作为电子专业的基本功,要求学生必须严格按照工艺标准进行,如果一味地强调焊接练习,学生会觉得单调、乏味。我们不妨通过在班级或者年级中开展相关电路焊接的比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比赛发现问题,并扎实自己的基本功。还有平时的技能实训,我们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互评活动、竞赛活动,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扎实学生的专业基础。

其实,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的激发,其关键在于我们要做教学工作的“有心人”,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以便让学生顺利地“入门”。

三、拓展校内实训,提高专业技能

经过一个学期的“练兵”,学生对专业学习已经产生一定的兴趣,专业基础也比较扎实了。进入到第二阶段,即第二、第三学期的学习时,我们需要通过拓展校内实训,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让学生具备“出师”的基本条件。

紧紧依据教材,按部就班式地实训,只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却不能满足今后学生在岗位上的需要,也不利于学生专业学习的引导。因此,我们要结合企业生产活动、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以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为中心,按照企业生产流程,拓展校内实训。例如在“音响设备原理与维修”课程中,教材开出的实训项目除了结合原理进行常规故障现象的检测与维修,很少涉及综合类的实训,加上学校本身也不能提供过多的故障设备进行实训,学生的综合技能很难得到提高。我们可以在课程教学的中后期,要求学生安装功放套板。引导学生按照企业的生产流程、工艺标准进行组装,让学生在安装、焊接、调试的过程中对功放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对出现的故障现象进行检测,最终完成课程任务,提高专业技能。还有诸如“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这一类较为抽象的课程,我们不妨通过拓展校内实训来巩固知识、强化技能。多年的实践证明,通过不同的拓展实训项目,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学生在这样的环节中,也乐此不彼,表现出极高的热情。

四、加强社会实践,全面提升

经过两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但是局限于学校的实训条件,学生的综合技能与现实需要仍然会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到了在校学习的最后阶段——第四学期,在学生的专业学习引导上,我们可以适当鼓励学生利用周末、节假日参加社会实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出师”奠定基础。

社会实践的开展,可以根据学校所在区域的特点进行,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到企业进行见习,了解企业的岗位标准、实际生产、管理要求等;如果条件受限,我们可以结合专业特点,组织学生到社区进行义务家电维修,创造更多的维修机会,接触更多的电器产品;还可以联系当地较为知名的电器品牌售后服务部进行社会实践,了解电器产品售后服务的标准流程,接触较为先进的电子技术。总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对专业知识进行补充,对专业技能进行进一步的强化,从而达到“出师”的基本要求,能够独立承担岗位工作。

总之,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我们不能只管教,不管学,尤其在面对中职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时,我们要在学生的学习引导上花大力气,才能保证教学质量,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技能,让学生在今后的实习岗位、就业岗位上能够独立地承担岗位工作,实现从“入门”到“出师”的蜕变。

【参考文献】

[1]李雄杰.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贝克.职业教育教与学过程[M].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3]薛立军,张立姗.当代职业教育创新与实践[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

(责编 江月阳)

猜你喜欢
实训实践兴趣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