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现状调查

2016-06-20 12:34王蓉王瀛涛
求知导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就业心理高职学生调查

王蓉++王瀛涛

摘 要: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难现象的出现,已经影响到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对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就业心理调查发现,当前高职学生面对就业时存在很多心理问题,为分析解决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促进学生优质就业,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关键词:就业心理;高职学生;调查;现状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B

作者简介:王 蓉(1967—),女,陕西咸阳人,法学硕士,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社会学;

王瀛涛(1964—),男,陕西咸阳人,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区域经济学。

大学生就业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研究高职学生就业心理,探究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形成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与途径,对提高高职学生就业质量,解决高职学生“就业难”问题,推动高职教育稳步健康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为省级示范高职院校,被陕西省教育厅评为“陕西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4年6月,该学院“学生至上,优质就业”的经验和做法,被教育部评为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典型,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交流推广。

笔者选择了校内2012级和2013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就业心理研究调查。这次调查共发出问卷980份,收回有效问卷968份,涵盖本院6个二级学院的10个专业24个行政班级。其中男生386人,占总人数的39.38%;女生594人,占总人数的60.62%。

在此基础上,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其中有家庭条件优越的,有家庭条件贫困的,有学习成绩优异的,有学习成绩比较差的,有对就业持乐观态度的,有对就业持悲观态度的,有目前比较容易就业的专业,也有目前难就业的专业,有男生和女生等。

一、就业心理压力普遍较大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85.9%的男生、92%的女生表示感到就业压力很大,14.1%的男生、8%的女生感到就业压力比较大。

该结果总体表现出三个特征:一是高职学生对自己的学历没信心,认为高职学历社会认同度不高的占37.34%。面对2016年全国超过750万的大学毕业生,作为高等教育最低学历层次的高职学生,实在没有“心里踏实”的资本,紧张是自然而然的事。

二是对自己所学专业缺乏信心,认为专业前景不好的占18.3%。比如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他们认为,自己去建筑单位做管理工作希望是零,做监理工作也很渺茫,而去工地做一些具体工作又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

三是女生就业心理压力大于男生。由于性别原因,女生心理适应能力相对来说比男生要弱些。特别在高职学生就业压力普遍增大的今天,女生相比男生而言面临着更大的挑战,特别是工科类专业的女生,其就业难的问题更突出,女生在求职时常常会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即使是就业情况比较好的专业的女生,也会觉得就业压力特别大。如师范类、医学类学生98.9%是女生,她们虽然就业形势比较好,但是因为同时就业的人太多,依然会感到就业压力很大。

二、自我认知不清楚

“你清楚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特长吗?”回答“清楚”的仅占总数的12.76%;回答“比较清楚”的占总数的29.68%;回答“不太清楚”的占总数的41.4%;回答“不清楚”的占总数的16.16%。

“对于自己的职业能力、职业性格、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等因素与自己的职业选择、职业发展、职业定位的关系是什么?”回答“决定作用”的占总人数的15.23%;回答“重要作用”的占总人数的34.11%;回答“有作用”的占总人数的17.57%;回答“没作用”的占总人数的33.07%。

“面对就业,你认为自己最欠缺的素质是什么?”回答“沟通协调能力”的占37.61%;回答“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的占31.2%;回答“基本解决问题能力”的占8.77%;还有22.42%的学生回答“不太清楚”。

这些数据清晰地反映出一些高职院校学生对自我认知不清,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当中,学生根本就不重视自我认知,不了解科学的心理测试方法对自我认知的指导意义,不懂得自我认知在就业过程中乃至一生当中的重要价值。这造成了某些高职院校学生自我认知不清、定位不准、择业就业盲目的现象。

三、环境认知不到位

1.对社会环境认知不准

“你认为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择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7.64%的学生选择“期望值过高,择业过于挑剔”;20.19%的学生选择“就业信息不足,渠道不畅通”;66.21%的学生选择“就业市场不正当竞争现象比较普遍”;5.96%的学生选择“人才培养质量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这些数据表明:一些高职学生对目前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公平、不公正的非正常社会现象缺乏足够的认识,对造成就业问题的真正原因不太了解。

2. 对行业环境认知不清

关于“你对就业信息的关注程度”这个问题,7.31%的学生表示“一直关注就业信息”; 34.32%的学生表示“只是偶尔关注”; 53.23%的学生表示“在看到时会留意一下”;还有5.14%的学生表示“不关心”。

以上数据清楚地反映出高职院校学生中,大部分人根本不关注就业时非常重要的就业信息,对自己即将进入的行业环境知之甚少或者一无所知。

3. 对职业环境认知不足

“你主要通过哪种渠道获得的招聘信息?”3.71%的学生表示“求职网站”;1.29%的学生表示“招聘会”;89.23%的学生表示“手机消息”; 5.77%的学生表示“老师、亲戚朋友”。

“你会为了获取就业信息而长时间使用手机吗?”10.57%的学生表示“会”;42.69%的学生表示“基本会”;44.25%的学生则表示“不会”;还有2.49%的学生表示“根本不会”。

这些数据表明,学生对职业环境的了解渠道主要是手机。而通过长时间使用手机获取就业信息的学生并不多。

四、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不明确

对“当前你是否已有比较系统明确的职业规划”这一问题,回答 “已经计划好”的占到总人数的16.66%;回答“大概有方向,但还没系统规划过”的占到总人数的68.22%;回答“没有规划”的占到总人数的15.12%。

“你在择业中是否提前有了明确的职业目标?”10.3% 的人回答“有目标”;68.57%的人选择了“不确定”;21.13%的人还选择了“无目标”。

这些数据明确地反映出高职院校学生忽视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在做出择业就业的行动之前完全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

五、求职准备不充分

笔者调查中发现,38.2%的学生认为,在校期间,只要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好实践操作技能,就是一个合格甚至优秀的高职院校学生,就能在求职时立于不败之地,没必要搜集什么就业信息进行面试技巧的学习,更没必要进行心理调适。31.1%的学生认为面试技巧在求职时比较重要;18.4%的学生认为就业信息比较有用;仅有12.3%的学生认为应该进行心理调适。

这些数据反映出一些高职院校学生对求职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心理准备、能力准备、信息准备、资料准备、面试技巧准备五个方面的准备事项认知不足,准备不充分。

六、“羊群效应”现象比较明显

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68.57%的学生选择就业目标是“看同学的选择”, 21.13%的学生是“参照身边同龄的亲戚朋友的情况”,6.2%的学生是“听周围人的意见”,仅有4.1%的学生是“看自身条件”。

这种现象表明,绝大多数高职学生就业时存在盲目从众的“羊群效应”现象。

七、多数人重待遇轻发展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就业时,53.5%的学生看重“薪资待遇”;仅13.6%的学生在意“个人发展愿景”; 20.8%的学生考虑“工作的稳定性”;看重“个人爱好”的学生仅有2.8%。

40.3%的学生的理想月薪是2500~3000元,超过了大学生首次就业的平均工资2443元。40.01%的学生的理想月薪在3000元以上,比平均工资更高。

八、不愿去贫困偏远地区

从调查统计中可以看出,28.27%的学生首选的就业地点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56.9%的学生首选的就业地点是“西安等经济发达的省会城市”;12.73%的学生愿意去“更小城市或者农村”就业。

“你是否愿意到基层或艰苦地区工作?” 仅有1.95%的学生表示“愿意”;而57.7%的学生表示“不愿意”;还有36.5%的学生表示“看情况而定”;3.85%的学生表示“无所谓”。

这些数据表明:虽然近年来高职学生涌入一线城市的情况有所缓解,但退而求其次,他们首选的就业地点转换成一些省会城市,基本没有几个人愿意响应国家“三支一扶”的号召,去农村或者偏远地区去就业。

九、不愿自主择业创业

调查数据显示,79.3%的学生毕业后愿意“直接找工作”。而找工作的依据是:53.6%的学生靠“学校推荐”, 25.3%的学生靠“家长朋友帮助”,仅有8.9%的学生是“自己找”,8.7%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

学生习惯于依靠学校,依赖家长,不愿意自己动脑,更不愿意自己动手。

以上九个方面的就业心理调查数据反映了高职学生不健康的就业心理问题,如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患得患失、瞻前顾后、盲目从众、依赖他人、自卑畏怯、互相攀比等。要想解决好这些就业心理问题,就必须从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学生的成长环境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分析这些问题形成的根源,进一步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和途径。

参考文献:

[1]陈姗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2]贺孝忠,张友福,李伦舟.对独立学院学生个性特征与就业走向的思考[J].新西部,2010,(5):154.

[3]李晓远.多元背景下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困惑与引导[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4,24(1).

猜你喜欢
就业心理高职学生调查
农村籍大学生就业意向及其特点分析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探讨
高职女生择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