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经济背景下的黑龙江省会展业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2016-06-20 23:20张迪孟凡胜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4期
关键词:会展业新常态黑龙江省

张迪 孟凡胜

摘要:与中国经济新常态一致,中国会展经济也从高速发展趋于缓和增长的新常态。在此背景下,黑龙江省如何保持已有的经济优势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结合会展业的特点,对黑龙江省会展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常态;黑龙江省;会展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F713.8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4-000493-02

一、引言

当前新常态经济下最为显著特征是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据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报告会(2015-2016)预估2015年全年GDP实际增速为6.9%,即GDP增速的“破7”,同时非金融性行业增速的“破6”,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O增长”,都标志着中国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与中国经济新常态一致,中国会展经济也从20年前的两位数平均增长速度逐渐趋于缓和增长的新常态。黑龙江省作为对俄会展的关键枢纽,在保持现有优势前提下,培育新的会展经济增长点,提升自身竞争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会展品牌,是适应当前新常态经济条件下的必经之路。

二、新常态背景下黑龙江省会展业的发展状况

(一)黑龙江省会展业具有的优势

1.黑龙江省的产业优势

会展经济发展依托于当地的产业发展水平,所谓产业优势就是指展览题材所涉及的产业在当地相对区域拥有优势。一个区域产业基础越雄厚,其产业有势就越明显,品牌效应就越大,展会就越容易吸引参展企业和客户。如东莞、义乌等城市会展经济发展就是以产业为依托的。黑龙江省在绿色食品、药材及林果、新型农机装备制造、生物产业、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等方面优势明显,为发展创办专业性展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黑龙江省的旅游优势

会展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旅游活动,旅游业繁荣必将带动会展经济的发展。黑龙江省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冰雪游、金元文化游、中俄边境游、中俄界江游、湿地、森林、湖泊等生态游。一些城市成为国家级旅游休闲圣地,如五大连池被誉为“东北休闲之都”,更是在2007年被评为首届“中国十大休闲城市”;伊春有“林都”之称,是北国避暑胜地,森林氧吧;牡丹江有“塞外江南”的美誉;哈尔滨更是“冰城”,冰雕艺术独特等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提升黑龙江省会展旅游的发展。

3.黑龙江省的基础设施优势

展览馆与会议设施是举办大型会展的基础,黑龙江省主要地市都建有规模不同的会展场馆,已经基本具备接待大型国际会展的能力。以哈尔滨为例共有2个投入使用场馆,展馆面积共达到4.9万m2,1个在建场馆,供不同的展览、大型活动使用。在会议设施方面,2014年黑龙江拥有会议设施的酒店总数达到284家,其中五星级酒店5家,四星级酒店42家,且据不完全统计,有举办会议能力的旅游度假村大约有75个左右。

(二)黑龙江省会展业具有的劣势

1.区位劣势

区位条件是会展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区位条件决定了会展业的辐射面积与会展活动主体的参展与观展成本。通常交通便利、经贸发达、辐射面广的地区,参展与观展成本较低,愿意前来的客商数量就越多,展会更容易形成规模、提升影响力、打造展会名牌。但对于黑龙江而言,地处东北内地,从国内角度来说辐射面积窄,只能向西南吉林方向辐射,无法满足辐射全国的展会项目需求,甚至沈阳的辐射面都远高于黑龙江,因此,一些大型知名的国内展会项目不愿意落户黑龙江。但如果是谈跨国对俄贸易类展会,没有那个城市的区位优势超越黑龙江,黑龙江紧邻俄罗斯,对俄贸易居全国首位。因此,区位优势劣势不是绝对的,与举办的展会性质有关系。

2.政策劣势

中国的会展经济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坚持市场化运作同时需要政府的引导与扶持。以东北三省为例,长春是政府政策最完善、优势最明显的城市,最早出台《长春市会展业管理办法》、《长春市会展行业自律公约》,2008年更是推广《重点展会组织服务规程》和《展会评估办法》c相比较而言,黑龙江省会展经济的促进政策既不完善,也不到位。目前,哈尔滨市政府对会展业的管理政策主要有:哈尔滨会展业发展意见、会展业管理办法、会展资金管理办法,但是这些办法尚处于试运行阶段。从优惠政策中的资金扶持力度来看,哈尔滨也是较为薄弱的。

3.人才劣势

黑龙江省会展业人才十分稀缺。全省仅有4所院校设有会展专业,分别为: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职业学院、东方学院、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每年的毕业生总数大约为150人左右,留在省内的大约30人左右。同时,由于会展人才的收入与会展业的数量质量不成比例,相当一批会展人才选择转行或撤离黑龙江。因此,人才缺乏对黑龙江会展业的持续发展形成强大的制约。

三、黑龙省会展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展馆闲置严重

以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为例,2008年举办47个展会,展馆利用率为21.15%;2009年共举办展会50个,展馆利用率为24.07%;2010年共举办展会51个,展馆利用率仅26.21%。各地市的展馆利用率更低,如齐齐哈尔、牡丹江的展馆每年举办的展会不超过10个,大庆的展馆每年举办2—3个展会项目等等。于是,很多展馆基本上处于闲置状态,不仅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作为企业化运营的展馆生存都是问题。

(二)展会数量少,规模小

以哈尔滨为例,2014年哈尔滨市在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共举办的50个展会项目,其中2万m2以下的展会数达42个,占展会总数的84%;3至4万m2的展会项目数5个,占展会总数的10%;5万m2以上的大型展会数量只有3个,仅占总数的6%。展会数量少和规模小,直接导致了会展中心出租率不高,有些展厅基本上常年闲置。

(三)展会项目与黑龙江经济发展需求严重不符

会展经济被誉为区域经济发展“引擎机”,它的最大作用在于对产业与地方经济的促进与拉动效应,也是政府重视会展经济、扶持会展项目的所在。但是,黑龙江的会展项目与黑龙江经济发展需要并不一致,从展会题材来看,反映地方经济优势产业、新兴产业、特色产业的展会题材较少,销售类展会项目依然占有很大比重。以汽车展为例,哈尔滨仅有一个哈飞制造,汽车产业并不是黑龙江的优势和支柱产业,所以尽管车展规模很大,但对黑龙江经济发展的贡献并不大。因此,黑龙江急需发挥自身的优势产业、新兴产业、重点发展的行业等领域设立会展项目,以促进产业发展。

(四)会展公司数量少,实力弱

截至到2013年底,在省工商局和哈尔滨市工商局注册的与会展行业相关的企业共计296家,有展会组织能力的企业仅有10家,有展会的企业占会展行业注册企业总数的3.7%,且大多数会展公司都是1997年以后成立的,成立时间短,新企业多。从企业性质来看,都是家族式的民营企业;从企业资本运营情况看,注册资本、流动资本大都在10H0万元以下,均属小公司。这样的企业由于资金实力弱和人才较少,一般无力举办大型会展活动。

(五)黑龙江省会展项目层次低

目前,黑龙江省除中俄博览会外影响力较大,其他展会大部分都属于地方性展会,展会的影响力较小,更惶恐能够吸引到较大的国内甚至国际客户,无法发挥会展业的“助推器”作用。

四、新常态背景下黑龙江省会展业的发展对策

(一)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深化改革,进一步提高会展业的市场化程度。即改变原有的以政府组织办展为主的会展体制,让市场机制发挥主导作用。政府以引导、服务为主,协助做好展会的指导、协调、宣传、招商招展等工作。

(二)健全会展行业协调与自律机制,保证会展业健康发展,重视发挥会展行业协会的作用。会展行业组织要加快建立完善行业管理规范,包括服务标准、资质评定、信息发布、人才培训和诚信建设等内容,使行业协会真正发挥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并通过行业协会加强对会展业的服务与协调,使会展业步入分工专业化、管理规范化的轨道。

(三)建立会展统计与信息系统。为满足黑龙江省会展业发展和管理对会展统计资料的需要,应由相关部门牵头制定会展统计指标和具体的统计细则,制定会展统计分析制度,根据需要引入买家集成检索分析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建立会展统计与信息数据库系统。

(四)培育和发展会展服务产业链。大力发展会展业的朝阳产业,形成以大型会展专业企业为核心,以交通运输、通讯、旅游、餐饮、住宿业为支撑,以广告、印刷、装修、布展、翻译企业为配套的产业集群,形成完整、坚实的会展产业链。要把会展服务产业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发展。

(五)培育与引进会展专业人才。人才是会展业发展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会展人才培养主要集中在自我培育与向外引进。首先,坚持人才的自我培育,政府与企业、高校联手,培育一批从事会展的专业人才队伍;其次,人才引进战略,不仅在国内其他地区吸引会展人才,同时应努力吸引国际会展人才;最后,应当尽快建立健全的会展人才评估与使用机制,防止人才流失。

(六)依托优势资源,扩大影响力。黑龙江省应当充分发挥中俄博览会的影响,依托自身在优势资源,争取更多的展会项目与资源,提升黑龙江省展会知名度与美誉度,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其次,应通过合作、合资等形式积极组织国内外展览公司联合办展,来黑龙江省开展会展业务,从而形成规模效益,扩大黑龙江会展业的影响力。

猜你喜欢
会展业新常态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互联网时代会展业的出路何在?——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访谈
会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