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星光
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已印发实施,并对外公开发布,这标志着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全面启动。
国家发改委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司司长周建平
5月10日,国家发改委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主题是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启动和实施情况。
国家发改委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司司长周建平指出,新一轮的振兴和2003年的振兴有本质的不同,那时候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现在面临的则是如何适应新常态的要求、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如何练好内功、如何做好供给侧改革的问题,使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更好的问题。
新一轮振兴从五方面深化
近两年来,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遇到了一些新困难,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体制机制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显现,经济增长新动力不足和旧动力减弱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在这种情况下,深入实施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对于东北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
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制定印发了《若干意见》,这是继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03〕11号)出台实施后,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丰富、深化和发展。
周建平表示,《若干意见》的创新和深化,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立足新阶段解决新问题。文件的背景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制定的,重点是如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活力和内生发展动力,特别是最终落到提高综合竞争能力方面。
第二,落实新理念探索新路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五大发展新理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五大政策支柱和五大重点任务,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部署。在这个大背景下,《若干意见》主要从完善体制机制方面,完善发展环境,强化供给侧改革,创造内生动力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举措。
第三,结合新定位谋划新目标。《若干意见》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对东北地区的战略定位提得很高,一是要形成一个支撑带五大基地,要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装备基地重大技术装备战略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和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发基地,五基地、一支撑带既是中央对东北提出的要求,也是对东北未来发展的重托。换一个角度说,这也应该是衡量我们东北是不是全面振兴的重要标志和标准。
第四,结合新要求明确新任务。文件制定过程中,国家发改委和相关专家前后20多次深入到地方调研,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可以说,《若干意见》完全按照中央的要求谋篇布局,提出了四个着力,着力完善体制机制、深化改革开放是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治本之策;着力推进结构调整,增强产业竞争力是老工业基地的关键之举;着力鼓励创新创业,提升创新引领支撑能力,是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决胜之要;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使人民有更多获得感是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的稳定之基。这对东北来说是特别切合实际的。
第五,针对新形势出台新政策。新形势下,按照新的要求,按照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的要求,若干意见要求发改委和相关部门、地方政府一起配合,出台一些含金量比较高的、针对性比较强的、可操作性比较强的重大政策举措,真正实现东北地区的五个转型,即经济转型、社会转型、产业转型、城市转型和生态转型。
推动形成振兴战略的长效机制
老工业基地振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美、德、英、法等发达国家的老工业基地也都经历过一个长期艰苦的转型过程。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历经过去十余年的振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目前已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
关于下一步的落实工作,周建平透露,目前正在研究制定新一轮东北振兴三年滚动计划,提出新一轮东北振兴的一批重大项目,确定振兴战略路径图、时间表。
周建平同时表示,为了支撑东北的长期发展,国家发改委正在研究提出新一轮东北振兴的重大政策举措、重大工程、重大开放开发平台和重大工作机制,推动形成东北新一轮发展的长效机制。
具体来说,国家发改委要和国务院各部门协调好,把文件中所涉及到的政策一一细化,促请各部门出台一些具体的实施细则和办法。另外,围绕《若干意见》三年滚动计划将提出一批重大工程项目,近三年的滚动计划中,初步决定在基础设施等领域开展约130个重大工程项目。
《若干意见》明确了新一轮东北振兴的两个阶段目标,提出到2020年,东北地区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重大成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自主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大幅提升,重点行业和企业具备较强国际竟争力, 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资源枯竭、产业衰退地区转型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在此基础上,争取再用十年左右时间,东北地区实现全面振兴,走进全国现代化建设前列,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支撑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重大技术装备战略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和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就是“五基地一支撑带”。
打造多元化产业新格局
长期以来,东北地区发展已经形成工业“一柱擎天”和产业单一的结构。如何破解这道难题,周建平表示,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多策并举,加减乘除一起做。也就是说,应该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制造业并驾齐驱、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相互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真正实现多业并举、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积极培育东北发展新的动能。
具体而言,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推进传统优势制造业向产业链高端迈进。东北产业有很好的基础,现在的问题是如何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使它的产品从过去提供产品向提供服务转变,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做优做强现有存量。
二是加大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加快发展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燃气轮机、先进发动机、生物医药等东北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
三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包括现代服务业的培育问题,这实际也是一个新的消费能力培育的问题。东北有很多很好的资源应该得到高效利用,积极培育旅游业、健康养老业,林下经济等各种产业。
通过这些举措,才能使东北的产业结构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适应新常态对东北产业结构提出的需要。
一带一路区域图
五方面着力完善东北机制体制
东北问题归根结底是体制机制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深化改革。
周建平指出,按照《若干意见》的要求,下一步围绕东北的体制机制改革,应该从五方面着力:
第一,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东北地方政府在管理经济方面要解决好现存的错位、缺位、越位、不到位的问题,着力改善投资软环境。
第二,国有企业改革。东北的国有经济比重比较大,国企改革主要的出发点是建立现代法人治理结构,真正建立起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运作机制,特别是在三项制度,包括用人、薪酬等方面,应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治理结构。切实增强企业内在活力、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引领力。
第三,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的作用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东北和江浙一带比,民营经济的发展确实还存在不充分的问题,他们也很重视发展,但是从比重、贡献度来说还是有差距的。下一步民营经济的发展也是一个重点,基于此,国家发改委近期和工商联、工信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改革的指导意见》,探索民营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金融环境、政策环境、运行环境,营造一个比较好的民营经济发展的生态,使民营经济真正能够实现平等获得资源、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时也受到同等保护。
第四,重点专项领域改革。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这两年出台了很多改革的举措,比如化解国有企业的负担问题,解决国有企业承担的社会职责,包括厂办大集体、企业办社会,三供一业、混改、个人持股等方面的改革,争取能够在东北先行先试,激发市场的活力。
第五,依托“一带一路”战略提升开放水平。东北区位优势比较明显,沿边沿海的优势也非常突出,如何做好这篇文章,对东北发展很有益。
周建平称,东北是我国进入计划经济最早的区域,现在也是影响最深的区域,所以改革的任务相对其他来说更重,以中央的《若干意见》为指导,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要加大改革力度,使东北市场的活力和动力能有大的改善,为全面振兴东北创造一个好的环境。
内蒙古:打造北方生态屏障
《若干意见》提出要打造北方的生态屏障,内蒙古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有哪些工作重点?对此,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主任包满达表示,近年来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第二,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强;第三,生态文明制度逐步完善;第四,切实加强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
包满达进一步表示,下一步,内蒙古要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重点在以下方面进一步加大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在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方面,要实施天然林自然保护工程等十二大生态治理和保护工程,切实筑牢我国北方这道生态安全屏障。在环境治理和保护方面,要实施大气污染治理等十大环境治理和保护工程,努力实现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方面,抓紧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等八项制度,引导、规范和约束各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基本上形成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努力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使内蒙古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更加亮丽。
辽宁:中德产业园意义深远
在东北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作为国际合作方面的典型——中德(沈阳)高端装备产业园的建设进展得到了媒体的关注。辽宁省发改委副主任于非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为了发挥辽宁,特别是沈阳对德国合作的基础,在新一轮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党中央、国务院对沈阳与德国的合作高度关注。在2014年8月份,国务院颁发的28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推动中德两国在沈阳共建高端装备制造业园区。今年中央印发的7号文件中进一步提出要推动对欧美发达国家相关合作机制和平台建设,高水平推进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建设。在2015年12月1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方案,这是国务院批复的全国第一个以中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合作为主题的战略性平台,是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战略对接的重要载体。同时,这也是辽宁老工业基地在新一轮振兴发展中一个重要亮点和重要增长点。
于非说,为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坚持高起点起步、跨越式发展,我们科学确立园区发展定位,明确提出要将园区打造成为国际化、智能化、绿色化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园区,为促进辽宁经济社会发展乃至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发挥积极作用。按照这个发展定位,对园区进行了科学规划,园区总规划面积48平方公里,核心区域20平方公里。聚焦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汽车制造、工业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大产业,将园区分为五大板块,分别是汽车及零部件、智能制造、先进机械装备、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工业服务。
于非还表示,下一步,将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引领,以园区管理模式、开发模式、招商模式创新为重点,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和营商环境,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全力把园区建设成为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战略对接的重要载体。
吉林:一季度经济运行向好
针对吉林省经济的新特点以及下一步促进经济发展的举措。吉林省发改委副主任王成全介绍道,吉林省一季度经济运行总体呈现出稳中有升、稳中有变的态势。一季度GDP增长了6.2%,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4个百分点,和去年同期国家的差距缩小了1.2个百分点。从主要指标的运行看,都比去年同期有所回升,一季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变化:第一,结构调整出现一些新的变化,比如从产业结构来看,服务业出现了增速提升,服务业增加值增速比去年同期高0.1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1个百分点。第二,动力转换出现了一定变化,一季度社会消费品总额增加9.8%,高于投资增速1.3个百分点,消费增速高于投资增速。第三,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税收收入实现了14个月以来首次正增长,第一次达到1.6。第四,一些重点领域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比如建设用地,今年一季度,用地供应增幅达到了35%,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7.1%,比去年同期增长6.2个百分点。第五,有些经济的景气指数逐步向好,PMI回到了荣枯线以上,3月份达到了50.64%,结束了七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下的状态。
王成全指出,还要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是提升“老三样”,即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壮大新四样,即医药健康、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和旅游业,推动形成具有持续竞争力和支撑力的产业体系。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围绕全省今年的民生规划,围绕实施好16个方面48项民生实事,全面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共享水平,织牢织密民生保障这张网,使更多改革成果惠及吉林省人民群众。
黑龙江:发展绿色农业保障粮食安全
有记者提问到,在新一轮的东北振兴战略当中,黑龙江省在发展绿色农业以及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下一步有哪些打算?黑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王建国表示,黑龙江是农业大省,在发展绿色农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巩固国家商品粮生产核心区地位。2015年粮食产量达到1369.58亿斤,实现了“十二连增”,位居全国第一。二是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2015年,全省畜牧业规模化饲养比重达到48%;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226.7万吨、99.9万吨、570.5万吨。三是深入推进“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2015年全省农民合作社发展到7.91万个。四是培育绿色生态农产品知名品牌。2015年全省绿色食品认证面积达到7309万亩,实物总量3750万吨。
王建国进一步表示,黑龙江将按照中发7号文件的要求,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遇,把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到保障国家食品安全的更高层次。一是把优势调强,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二是把产业调大,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三是把效益调高,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推动产加销一条龙,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产城融合发展。要把黑龙江建成绿色食品生产大省,优质肉蛋产品大省,加速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战略转变,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