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艳璐
医患关系改善应从提高医疗效果开始。
前不久的魏则西事件折射出这样一种求医困境:大多数的患者都会在线检索问诊,例如在搜索引擎里寻找和自己症状相似的医疗解释。而事实证明,这在大多数时候是极其不靠谱的。
目前,大多数国人对医疗健康的认知还处在荒漠阶段,互联网信息泛滥等问题误导了大众的就医就诊方向。
杏仁医生给了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这样一组数据:美国医生每天问诊15例病人,他们的医疗困惑率(即医生无法确定治疗方案的几率)为60%,即在其中9名患者的病况上需要外界临床帮助;而在中国,一名普通医生一天问诊病人数在50?60名,如果以60%的医疗困惑率来算,他们需要的临床帮助之多可想而知。
杏仁医生联合创始人兼CEO沈扬(马丁医生)认为,中国之所以会有这么严峻的医疗现状,主要还是结构性问题。目前,中国共计拥有执业医师250万,而每千人拥有的医生数量还不到2人。基于这种现状,中国医生在执业时不得不“以药品为导向”,从而引来更多的医患纠纷。
杏仁医生联合创始人兼CEO沈扬(马丁医生)
相比中国医疗体系中按药品付费(阶段1)这样较为初级的形式,西方国家大多已经开始从按病症付费(阶段2)向按医疗效果付费(阶段3)转变。
马丁医生还告诉了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一个惊人的数据:“一个中国医生的全年收入仅仅是一个美国医生工作12天的收入。”
提升问诊靠谱程度
为了让医生问诊更靠谱,最近,杏仁医生引进了循证医学工具,威科集团(WoltersKluwer)旗下的UpToDate和MCDEX两款产品。前者是一款循证医学临床诊断数据库,后者则是药品数据库。
所谓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即为“遵循证据的医学”。其核心思想是医疗决策要基于现有的最好的临床研究依据作出,是目前最重视结合个人临床经验的医学处理方案。
通俗来说,威科集团旗下的UpToDate产品是一款循证医学的百科全书。借助UpToDate,中国医生可以作出更好的临床决策,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UpToDate由全球6000多名知名临床专家撰写,22个临床专科的上万篇临床专题给出了详细的疾病诊断治疗方法和用药指导。相比教课书、医学文献,它的内容可以做到持续追踪更新,更即时实用,全球180多个国家超110万医生都在使用。而MCDEX合理用药信息支持系统则收载了《MCDEX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等临床用药所需的各类信息,得到了中国医师药师协会的官方推荐,是临床医师和药师必备的有效工具。
杏仁医生 to B不to C
在目前的移动医疗市场里,大多数企业还是以切入C端用户痛点为着手点的,主要经营方向有挂号、问诊等。相比这些企业,马丁认为医患关系的改善应该先从医生入手,因为“先有医,才有患”。
基于这样的理念,杏仁医生一开始就以医生为主要服务对象(to B),试图为他们提供管理病患的平台。
杏仁医生重视医患关系经营,以医生为立足点,通过移动互联网打造医生专用的患者管理平台,帮医生和患者建立更通畅便捷的沟通关系,提供可长期稳定联系的交流平台,直接解决传统门诊沟通不充分的严重短板。熟人医患具有先天的信任关系,医生对患者的身体状态有更多的了解,更可以以此为诊疗依据,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2014年9月,杏仁医生App正式上线,通过引进经过认证的医生获取了几十倍的患者群。截至今日,杏仁医生共引进有资质的注册医生40万名,这个规模相当于整个欧洲最大国家的医疗体系规模。
在杏仁医生App上,病患通过扫描二维码来接受医生的管理,双方的手机号、微信号不会被透露,而医生可以这样管理他们的病患:
可以借用平台实现免费电话拨打,每次拨打都可以修改电话号码,而患者不能回拨;
可以建立自己的个人账户,将感兴趣的病患添加进来进行在线沟通等;
可以建立自己的工作日程、调查表和职业站。
通过这种方式建立医患关系后,医生就可以开始问诊了。而收费模式主要有三种:电话咨询收费、按次收费、包月收费。
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认为,有别于众多“轻问诊”或“挂号”平台,杏仁医生主打“诊后”深度服务,以面诊数据及可靠性为支撑,以医患信任为依托,面对患者的真实需求,可以实现咨询价值的最大化,从而形成医患关系的闭环。
医患信任,医疗的起点
马丁医生告诉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对于移动医疗产品而言,最大的壁垒从来都不是技术,而是基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情感和时间。杏仁医生深入医患关系,希望打破医生与患者、医生与医生之间的壁垒。
2015年,杏仁医生实现了帮助医生分隔工作和私人空间、管理患者和业务的初衷,扩大了医生的专业社交圈,成为医生的职业发展顾问,帮助医生建立起了自己的品牌。
2016年,杏仁医生将继续推进全产业链布局,成为医生的业务平台,和医生一起经营患者。
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得悉,杏仁医生正在筹备用WeWork模式实现线下的、移动的“多点执业工作室”,从而提高医生和患者的问诊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