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骨三科(咸阳 712000)
费国策 许立新 张 斌 刘 岗 颜华儒 崔 威 张勇鹏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对比研究
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骨三科(咸阳 712000)
费国策许立新张斌刘岗颜华儒崔威张勇鹏
摘要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胸腰椎骨折患者3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50例和观察组200例。对照组行传统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观察组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伤椎Cobb角纠正率和腰背痛VA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伤椎Cobb角纠正率和腰背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创伤小,预后良好。
主题词脊柱骨折/外科学骨折固定术,内/方法 椎弓根螺钉 椎旁肌 对比研究
胸腰椎骨折是临床常见的脊柱骨折类型,传统手术入路主要是将双侧棘突和椎板进行剥离,从而显露出椎旁肌,其对于椎旁肌过度的剥离和牵拉,可能对神经造成损伤,出现继发性的并发症。本研究拟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对比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骨外科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3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50例采用传统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其中男79例,女71例,年龄40~69岁,平均年龄50.5±8.4岁;骨折类型:压缩型骨折91例,爆裂型骨折59例;损伤部位:T11段 55例,T12段45例,L1段32例,L2段18例;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67例,高空跌落52例,重物击打伤31例。观察组200例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其中男112例,女88例,年龄39~70岁,平均年龄51.3±8.5岁;骨折类型:压缩型骨折132例,爆裂型骨折68例;损伤部位:T11段67例,T12段63例,L1段48例,L2段22例;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99例,高空跌落64例,重物击打伤3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入路对双侧骨性棘突和椎板进行剥离,充分显露出椎旁肌,其横行方向距离达到关节突关节,放置螺钉,对残腔进行处理。观察组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麻醉好之后俯卧位,透视观察胸腰椎骨折节段位置情况,主要包括伤椎、相邻的上下椎体、双侧椎弓根位置并准确的做好标记。对皮肤切口进行确认,在后正中做一个10 cm的纵行切口,向两侧分离皮肤和深筋膜,寻找双侧的多裂肌和最长肌的肌间隙,在中线旁2 cm部位将胸腰筋膜切开。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进行内固定,通过生理盐水进行创口冲洗,两侧切口内放置橡皮引流条进行引流,对肌间隙筋膜和皮肤进行缝合。两组患者手术后保持平卧位,给予抗生素3~5 d,观察引流量,手术后24~48 h将引流管拔出。
3观察指标①两组患者手术情况。②疗效果评价标准:术后6个月观察预后情况。显效:胸腰椎骨折患者椎体高度及后突角度恢复正常状态,术后6个月疼痛消失,预后功能良好;有效:胸腰椎骨折患者椎体高度及后突角度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腰背部稍有酸胀感,甚至腰背部稍有僵硬,预后功能良好;无效:胸腰椎骨折患者椎体高度及后突角度改善不明显,腰背部疼痛感加强,预后功能差。总有效=显效+有效。
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比较,计数资料用X2检验比较,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见表1。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伤椎Cobb角纠正率和腰背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情况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见表2。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疗效情况[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讨论
胸椎11段至腰椎2段活动度比较大,是人体两个生理弯曲,腰椎前曲和胸椎后曲重要的转折点,椎体排列基本上处于一条直线之上,其对于传导暴力缓冲效果比较小,在受到高能量撞击时很容易造成损伤[1-2]。由于胸椎11段至腰椎2段特殊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因素的影响,这个区间的脊柱被称为胸腰椎,其骨折发生率比较高,给患者带来严重的损伤,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3-4]。传统入路对于椎旁肌和软组织的剥离和牵拉过度,很可能引起椎旁肌神经发生缺血缺氧,炎性损伤形成后诱发腰背部肌肉的萎缩和疼痛,影响了患者预后功能恢复水平[5-6]。Wiltse 提出了经椎旁肌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其可以进行腰椎后外侧融合,不需要进行椎管减压,其手术时间会明显缩短,并且减少了对椎旁肌过度剥离和周围软组织的牵拉时间,降低了肌肉和软组织由于牵拉过度诱发的缺血缺氧性坏死[7-8]。经椎旁肌肌间隙入路不需要对棘突和椎板进行广泛的剥离椎旁肌,减少了术后对于椎旁肌复原的阻力,有效的减小输液残腔,减少了残腔积液和术后感染的发生率[9]。另外采用生理盐水灌注操作间隙的方法来对手术残腔体积进行测定,其虽然操作不是十分精细,可能有一定的渗漏,但是其较传统开放入路肌肉组织牵拉小, 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痛苦小[10]。同时通过椎弓根钉棒系统进行内固定,弥补了由于过度牵拉椎旁肌造成其无法顺利恢复到原有生理解剖位置的缺点。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创伤优于对照组,说明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的创伤小,操作时间短,伤椎Cobb角纠正率和腰背痛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提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对于椎旁肌牵拉引起的疼痛相对较低,同时观察组胸腰椎骨折患者预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创伤小,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建光,赖必华,潘俊晖,等.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内固定不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骨伤,2012,25(12):984-987.
[2] 郑江,李开南,刘莉,等.腰椎后路经皮微创与传统开放手术影响竖脊肌形态学改变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39):7307-7310.
[3] 董伊隆,彭茂秀,黄益奖,等.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短节段结合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J].中国骨伤,2012,25(10):834-837.
[4] 韦盛,李兴艳,程浩,等.经椎旁肌间隙与后正中入路治疗113例胸腰椎骨折的对比研究[J].骨科,2014,5(3):136-139.
[5]李玉茂,王剑火,林奇益.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入路在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中的比较[J].颈腰痛杂志,2012,33(5):340-344.
[6]黎庆初,尹刚辉,张忠民,等.微创Wiltse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比较[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2,22(9):812-817.
[7] 杨洪宇,欧云生,权正学,等.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开放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27):3421-3424.
[8] 张文捷,张亮,赵春明.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J].脊柱外科杂志,2011,9(2):98-101.
[9] 徐希彦,晏铮剑,黄帆,等.竖脊肌旁入路经椎间孔行椎管减压的应用解剖学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3,27(4):409-413.
[10]邓亚军,张明泽,姜棚菲.经皮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36例对比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 2015,44(1):79-80.
(收稿:2015-09-11)
【中图分类号】R68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0-7377.2016.06.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