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产业集聚与都市型产业发展研究

2016-06-20 03:26:24陈晓玥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产业集聚泉州发展

陈晓玥

(黎明职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泉州产业集聚与都市型产业发展研究

陈晓玥

(黎明职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摘要:通过对泉州产业集聚水平的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泉州都市型产业发展应以地方政府导向为主导,逐步向以市场导向为主导的模式转变。据此,从产业政策、配套设施和产业链三个方面提出促进泉州都市型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泉州;产业集聚;都市型产业;发展

引言

都市型产业概念来源于“都市型工业”概念。1996年上海市长徐匡迪首次提出“要发展城市型工业”指的就是“都市型工业”。在此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都市型产业就是指都市型工业。随着产业机构升级及第三产业快速发展,都市型产业内涵延伸到了第一、三产业。现在所说的都市型产业包含都市型农业、都市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近年来,国内学者对都市型产业发展作了不少研究。徐步宇(2004)从产业集聚理论入手,详细分析产业集群在都市型工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并为重庆针织园区的发展提供了思路[1];高峰、洪棋文(2007)对杭州都市型产业集群发展进行SWOT分析后提出发展杭州都市型产业集群对策[2];张荣耀(2008)从上海都市型产业结构和特点出发,分析了影响上海都市型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并提出了提升都市型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3];叶堂林(2012)运用产业规模、水平、潜力、贡献、影响力等量化指标对北京都市型产业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分析,得出北京具有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都市型产业门类,并提出了相应发展对策[4];魏书威等(2012)剖析了兰州市产业发展困境,论证了该市选择都市型产业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可行性,并结合产业转型、城市更新、景观建设及都市竞争等探讨了兰州都市型产业成长策略[5]。这些研究从定性与定量角度为城市都市型产业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但从产业集聚与都市型产业关系角度出发,定量研究二者联系,并从产业集聚角度提出都市型产业发展模式的文献很少。

在产业结构变动过程中,会逐步实现由单一性向多元化发展、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最终促成产业集聚,而产业集聚过程越长,集聚行业数目就会越少,竞争优势就会发挥得越充分。因此,经过这样一个优胜劣汰过程,到了后工业时期,就会导致都市中一些产业的衰落,而竞争力强的产业由于融入现代科学技术而成为能够满足居民消费多元化发展及其升级需要的产业,最终形成都市型产业集聚。此外,都市型产业适应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通过资源共享和技术合作,又进一步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本文试图从产业集聚与都市型产业发展角度来探索泉州发展都市型产业的模式,力求寻找到适合泉州地区经济发展途径。

一、泉州产业集聚现状分析

(一)泉州产业集聚水平实证分析

假设某一个经济体被划分为m个经济区域,某一产业内有n个企业分布于该经济体的这m个经济区域中,Si为i经济区域某产业产值占经济体该产业产值的比重,Xi为i经济区域总产值占经济体总产值的比重,Xj代表j企业规模,X代表产业市场总规模。则本文应用以下由简到繁的三个指标来测度泉州地区产业集聚程度。

(1)区位空间基尼系数G

(2)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

(3)EG产业集聚指数

当EG>0时,说明该经济体产业有集聚现象;EG>0.05视为产业高度集中,0.02

这里,将泉州地区划分为泉州市(包括洛江、鲤城区、丰泽区、泉港区)、石狮市、晋江市、南安市、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和德化县八个经济区域。由于数据可得性,本文以产业细分行业来代替企业,第一产业细分为农林牧渔业和采矿业;第二产业细分为制造业、电力燃气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细分为交通运输业、信息传输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业、居民服务业、教育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及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同时,以行业就业量表示行业规模,以产业就业量表示产业总规模。文中数据来源于《泉州统计年鉴2014》和泉州2004-2013年统计公报,所有数据已换算成以1985年为基期的不变价格。

根据以上(1)(2)(3)三个式子,可以得出泉州三次产业2004-2013年EG产业集聚指数及趋势图如下。

表1 2004-2013年3次产业EG值

图1 EG值变化趋势图

(二)实证结果分析

根据实证分析,总的来说,第二产业集中度最高,第一产业最分散,但三次产业EG值都逐年上升,说明三次产业都有集中趋势。分产业看,2004-2013年第1产业EG值都小于0,表明泉州地区第1产业在这10年间是分散的,这首先与自然资源禀赋是第1产业形成的必要条件有关。泉州各个县市自然条件不同,如安溪茶产业,永春德化瓜果、养殖业等都有赖于当地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另外,泉州缺乏大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工业企业来与农业结合成现代化农业,农业发展所需的技术力量不够充分。第2产业集聚从2007年开始萌芽,到2013年虽然还不成熟,但初具雏形且集聚速度逐年加快,如晋江鞋业集群、南安惠安石材集群、石狮纺织服装集群等已初具规模。这是由于泉州是工业城市,工业发展既不可能一直处于产业链末端,但也无法很快进入产业链高端,其发展需要一个较长工业结构升级阶段,并最终从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发展到技术密集型产业阶段中,这样才能为2次产业形成集聚提供内在动力。第3产业形成集聚较晚,且到2013年,该产业集聚程度很低,究其原因在于第3产业隶属服务业,该产业发展有赖于其他产业。其他产业市场需求不断扩张,才会推动第3产业集聚不断发展和壮大,目前鼓励发展的电子商务园区和现代物流园区正是顺应了泉州各类区域性专业市场(如石狮服装市场、晋江国际鞋纺市场、南安石材和水暖市场等)的规划建设和转型升级,旨在培育形成新型商业业态集聚区。

二、泉州都市型产业发展模式选择

产业集聚最终会导致产业间分工扩大和产业内分工裂变,使处于不同专业化环节的企业在城市聚集发展。此时,将有可能超出城市环境承载能力,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的上升使得产业集聚效率降低,产生“都市病”,此时,如果不充分整合现有资源,产业特别是对生产要素依赖性较强的制造业便会向土地、劳动等成本较低城市腹地扩散。因此,产业集聚到一定程度,必然要形成都市型产业。而从产业经济学角度来看,产业结构将不断升级与优化,因此,城市应逐渐形成以服务经济集聚为主的产业结构,通过在中心集聚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把技术资本、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等高级生产要素导入到生产过程才能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城市产业发展在不同阶段所需要条件不相同,发展都市型产业往往采用不同模式。一般来说,政府和市场扮演着不同角色,使产业集聚与扩散遵循着不同发展路径,就泉州目前经济发展和产业集聚而言,泉州在发展都市型产业初期,应该选择以政府引导为主发展模式,通过重点项目建设或重大园区开发等形式迅速形成产业空间集中。当发展到一定程度,市场机制相对完善,产业间和产业内形成了较完善功能性分工,可以实施以市场为主导产业发展模式,并最终实现城市功能转换。

三、促进泉州都市型产业发展政策建议

根据以上定量与定性分析,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实现泉州都市型产业集聚。

(一)加大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完善配套政策,突破都市型产业发展瓶颈

都市型产业良性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大力促进和引导以及为其创造的良好氛围。泉州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一定举措:《2014年泉州市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中提出推进农业科技园建设,并加强农业机械化、信息化等科技创新推广[6];在《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力促当前工业经济稳定发展十条措施的通知》中提出打造重点产业链,并从企业市场开拓、金融、税收等方面支持都市型中小工业企业发展[7];《泉州市鲤城区“十二五”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2011-2015)》中明确指出使鲤城区成为带动全市、辐射闽南、影响海西的现代都市型服务业核心区。[8]尽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由于泉州有关都市型产业各项数据统计上存在不足,目前还无法形成系统统计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发展决策,同时也使这些政策引导力度不够强。因此,泉州有关统计体系及配套政策出台尚待加强,才能突破发展瓶颈。此外,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泉州要形成一定规模都市型产业,必须发展农业产业化,提高第2产业集聚力度,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目前,泉州缺乏这方面相关政策。

(二)加快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促进城市基础设施转型升级

如前所述,泉州虽形成了一部分特色产业如鞋业、纺织服装业、建材的区域性产业集聚,但还不够成熟,使得都市型产业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必须突破产业集聚发展中资源缺乏、整体合力不强等瓶颈。笔者认为,这需要从信息平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入手。自《“十二五”“智能泉州”建设专项规划》提出以来,泉州基本建成宽带、融合、安全的智能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也颇具成效,扶持了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信息化发展正在促成都市型产业快速发展[9]。尽管如此,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仍然相对滞后,因此,一方面,加快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并以此带动周边地区水、电、路、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善,不断增强承载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城市管网、排水防涝、消防、交通、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倡导节能减排,使有限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三)推进产业链建设,实现都市型产业从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

自2008年361°鞋服将其行政中心等核心部门外迁厦门,而生产基地留在泉州本土以来,已有九牧王、特步、安踏、鸿星尔克、利郎等泉州本土品牌鞋服效仿,这使得泉州成为鞋服业生产基地,而处于产业链末端。泉州要形成较成熟都市型产业,必须实现城市功能转换,换言之,必须采用互利共生的产业链聚集模式,才能保持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和平衡性,一方面建立健全市场机制,留住企业,实现传统产业从提供产品向解决客户问题的增值服务转型,另一方面,可以借鉴广东东莞、佛山等地,发展县域、镇域特色经济,加大第3产业比重,发展服务型产业,包括产学研结合,以知识型服务业为依托来扩大第1、2产业发展空间,促进其转型升级,形成城区以第3产业为主、工业园区以第2产业为主、城镇外围以城郊型现代农业为主的“321”产业发展布局,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城市经济各形态、各环节融合发展,最终实现都市型产业从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

参考文献:

[1] 徐步宇.产业集聚效应与重庆都市型针织工业园区的发展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4.

[2] 高峰,洪棋文.发展都市型产业集群的SWOT分析——以杭州市为例[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

[3] 张荣耀.上海市都市型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J].当代经济,2008(2).

[4] 叶堂林.北京都市型产业量化选择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2(35).

[5] 魏书威,陈晓键,林兆武.都市型产业选择:西北中心城市产业转型与重构的战略思考[J]. 未来与发展,2012(4).

[6] 泉州市人民政府. 2014年泉州市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实施方案[EB/OL].http://www.fujian.gov.cn/zwgk/zxwj/sqswj/qz/201404/t20140423_711188.htm.

[7] 泉州市人民政府.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力促当前工业经济稳定发展十条措施的通知[EB/OL].http://www.fujian.gov.cn/zwgk/zxwj/sqswj/qz/201404/t20140415_709661.htm.

[8] 泉州市鲤城区发展和改革局. 鲤城区“十二五”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2011-2015年)[EB/OL]. http://www.njliaohua.com/lhd_15iax1etsw8njyy27jkw_1.html.

[9] 泉州市人民政府. “十二五”“智能泉州”建设专项规划[EB/OL]. http://www.njliaohua.com/lhd_2qiio8csng55t2h95zyg_1.html.

(责任编辑:王珏)

Study on Industry Cluster and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based Industries in Quanzhou

CHEN Xiao-yue

(School of economic Management,Liming Vocational University,Quanzhou 362000,China)

Abstract:By analyzing the industry cluster of Quanzhou,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based industries should primarily be local government-oriented and then transferred the market-oriented . So th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rom three aspects of industrial policy, supporting facilities and the industrial chain to promote urban-based industries development.

Key words:Quanzhou; industry cluster; urban-based industries; development

收稿日期:2012-12-02

作者简介:陈晓玥,女,汉族,福建漳州市人。经济学硕士。黎明职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物流经济等。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743(2016)01-0038-05

DOI:10.13803/j.cnki.issn1009-9743.2016.01.008

猜你喜欢
产业集聚泉州发展
泉州
幼儿画刊(2022年8期)2022-10-18 01:43:38
论泉州北管的“杂揉性”
中国音乐学(2022年1期)2022-05-05 06:48:30
镇馆之宝
——泉州宋船
奇妙博物馆(2022年3期)2022-03-23 05:16:10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宿迁模式”探析
对外经贸(2016年9期)2016-12-13 04:58:57
金融集聚研究简述
智富时代(2016年12期)2016-12-01 13:00:19
FDI与长三角制造业集聚的发展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7: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