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海丹
加味龙牡二妙汤联合外用中药煎剂治疗湿热浸淫型湿疹患者的临床效果
沈海丹
【摘要】目的 探讨加味龙牡二妙汤联合外用中药煎剂治疗湿热浸淫型湿疹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东莞市黄江医院收治的110例湿热浸淫型湿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加味龙牡二妙汤联合外用中药煎剂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盐酸西替利嗪片联合外敷0.1%丁酸氢化可松乳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命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加味龙牡二妙汤联合外用中药煎剂治疗湿热浸淫型湿疹临床疗效明显,能够有效降低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并且复发率较低。
【关键词】加味龙牡二妙汤;外用中药煎剂;湿热浸淫型湿疹;临床效果
东莞市黄江医院,广东东莞 523750
湿疹是一种临床上较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1],具有病因复杂、复发率高的特点[2],好发于人体头部、面部、四肢屈侧等部位,主要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胃口不佳、疲倦、皮肤暗淡不红、腹胀、大便稀软等[3],因此,中医多建议患者避免饮用啤酒、咖啡和食用辛辣刺激、油炸类食物[4]。对于湿热浸淫型湿疹,临床常使用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5],其虽然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病情,但并发症较多且复发率较高。对此,有学者提出采用中医疗法进行治疗[6],加味龙牡二妙汤联合外用中药煎剂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控制疾病复发。本研究就加味龙牡二妙汤联合外用中药煎剂治疗湿热浸淫型湿疹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110例湿热浸淫型湿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湿热浸淫型湿疹的诊断标准[7],均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8]:①严重心、肝、肾疾病;②对激素依赖患者;③哺乳期妇女;④严重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疾病;⑤对本研究药物过敏或难以耐受的患者;⑥有严重继发感染症状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8例,女27例,年龄17~65岁,平均(39±5)岁,病程6个月至7年,平均(2.3±0.4)年;对照组患者中,男29例,女26例,年龄19~68岁,平均(39±4)岁,病程8个月至9年,平均(2.7±0.7)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昆山龙灯瑞迪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140930),1片/次,1次/d,于晚饭前以温水送服;外用药物选择0.1%丁酸氢化可松乳膏(湖南五洲通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20141228),对湿疹部位进行涂抹,早晚各1次。如果患者出现渗液较多时,可以取适量凉白开水进行湿敷。观察组患者采用加味龙牡二妙汤联合外用中药煎剂进行治疗。首先是内服中药,给予患者龙牡二妙汤。药物组成为:生龙骨30 g、煅牡蛎30 g、仙鹤草30 g、地榆炭30 g、侧柏炭20 g、黄柏20 g、炒苍术15 g、防风10 g。诸药先在水中浸泡25~35 min,再用武火将其煎煮,水开后用文火继续煎煮15 min左右,煎煮2次,去滓之后服用。早晚各服用1次。其次是外用中药,主要成分为:苦参5 g、马齿苋5 g、马鞭草5 g,同样先用武火将药液煮沸,再用文火煎煮5 min左右,去滓后取出药液,待药液温度降至30 ℃以下后,用纱布蘸取进行外敷,待药液干后再进行外敷,每次外敷的时间控制在20~25 min,每日早晚各1次。在进行外敷的过程中,尤其需注意,选用纱布为无菌纱布,其可避免患者在敷药过程中接触到细菌。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命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生命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成人用,GQOL-74)[9]进行评价,其中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4个维度,总分均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生命质量越好。总分换算为0~100分。
1.4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施治后患者无红斑、水肿、表皮脱落、苔藓化等症状,且患者的湿疹面积较小或接近于无;显效:施治后患者病情得以明显控制,湿疹面积显著减小,皮肤组织恢复情况较好;有效:施治后患者病情有一定改善,湿疹面积有所减少,但还需继续用药;无效:施治后患者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改善,湿疹面积未减小[10]。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生命质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命质量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生命质量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躯体功能 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 物质生活 总分对照组 55 65±4 64±5 66±5 61±4 62±3观察组 55 71±4 86±6 82±5 78±6 77±6 t值 8.3488 19.7914 16.8832 16.3386 15.7917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4 复发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复发2例,复发率为3.6%,对照组患者复发8例,复发率为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和效果越来越重视,关于采用中药治疗湿疹的方式也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蔡海燕[11]研究指出,湿疹的发病机制有多种,其中主要是环境因素、感染因素、饮食因素以及药物因素等引起,环境变化应是引起湿疹的主要原因,不同发病机制下,患者的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同时,在治疗方面,中医在进行治疗过程中,更加注重对患者进行调养治疗,固本培元,改善患者体内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清除病灶、治疗疾病的效果。在对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面的研究中,学者芦然等[12]等对湿疹的病因、病机及临床常见分型、治疗方法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中医治疗湿疹的优势所在,总的来说,中医在治疗湿疹方面能够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加味龙牡二妙汤联合外用中药煎剂治疗湿热浸淫型湿疹临床效果明显,龙牡二妙汤与中药煎剂共同作用于患者病灶,内服外敷双管齐下,能有效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治疗过程中并发症也较少;在治疗结束后,患者的复发率也较低。与其他研究相比,本研究突出了内服与外用协同作用的效果,在治疗过程中强调双管齐下进行治疗,效果明显。同时,本研究是以中医与西医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但尚不明确中西结合来进行治疗疗效是否更佳,有待进一步研究。在进行中药配伍的过程中对于具体药材的使用分量也不够精确,因此,需结合大量文献资料进行进一步研究,尽量减少可能存在的误差,提高准确性。
综上所述,采用加味龙牡二妙汤联合外用中药煎剂治疗湿热浸淫型湿疹临床疗效明显,能够有效降低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并且复发率较低。
参考文献
[1] 崔壤仁,黄尧洲.加味龙牡二妙汤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9(4):419-421.
[2] 葛善平.龙牡二妙汤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J].中国处方药,2015,13(1):3-4.
[3] 崔胜利.龙牡二妙汤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湿疹的临床效果及对外周血单核细胞Th1/Th2的影响[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4(9):1293-1296.
[4] 马玲,刘红霞.除湿解毒汤联合马齿苋外敷治疗湿热蕴肤型急性湿疹55例[J].陕西中医,2009,30(5):534-535.
[5] 罗超兰,喻世万.复方苦参洗剂联合肤痔清软膏治疗肛周湿疹108例[J].陕西中医,2011,32(9):1176-1177.
[6] 吴玉清,潘继升,赵文青.柔润保湿霜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外用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研究[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4,43(7):434-436.
[7] 姚亚春.中药湿敷治疗湿疹疗效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7):104-105.
[8] 徐世谦,甘超男,赵洁,等.比较中药祛湿霜和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儿童湿疹的临床疗效[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0(4):540-542,548.
[9] 崔壤仁,黄尧洲.外用中药煎剂治疗湿热浸淫型手部湿疹38例临床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9(10):1109-1111.
[10] 易玲利.小议湿疹的中医临床治疗[J].中国西部科技,2012,11(7):65,59.
[11] 蔡海燕.湿疹的中医辨证论治[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8(31):298-299.
[12] 芦然,孔连委,原凡惠,等.湿疹的中医治疗[C].湖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病分会第十次学术交流大会暨湖南省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第八次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2013:455-456.
【中图分类号】R289.57;R758.23
【文献标志码】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6.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