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江渊
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
郭江渊
【摘要】目的 探讨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医院收治的6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临床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人尿激肽原酶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hs-CRP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关键词】人尿激肽原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
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包头 01011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在临床上也称为脑梗死,该疾病危险因素较复杂,通常包括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以及脑动脉血流中断等,在我国发病率相对较高,且由其导致的致残率在75%左右[1],可对患者的生命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人尿激肽原酶可通过激肽原酶-激肽系统发挥积极的生物学效应,改善脑组织血液循坏,进而促进缺血部位的选择性扩张,缩小梗死面积[2]。本研究就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6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磁共振成像(MRI)和CT检查确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4~20分。其中男34例,女32例,年龄47~76岁,平均(61±13)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7例,女16例,年龄47~75岁,平均(60±12)岁,NIHSS评分为4~20分,平均(15.0±1.3)分;试验组患者中,男18例,女15例,年龄47~76岁,平均(61±12)岁,NIHSS评分为4~20分,平均(14.3±1.3)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符合溶栓治疗适应证;入院前1 d均未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均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既往发生脑卒中并伴有肢体瘫痪后遗症;严重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异常;对本研究药物过敏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保护细胞、改善循环、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不接受其他消炎药物和调节血脂药物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人尿激肽原酶(上海天士力药业公司生产,批号:20130415)进行治疗,将0.15 PNAu人尿激肽原酶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
1.4 观察指标 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使用NIHSS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NIHSS[3]:视野:双侧偏盲为3分,完全偏盲为2分,部分偏盲为1分,无视野缺失为0分;意识水平指令:不能说或2个均不正确为2分,正确回答1个为1分,均正确为0分;凝视:被动凝视为2分,部分凝视麻痹为1分,正常为0分;意识水平提问:不能说或2个均不正确为2分,正确回答1个为1分,均正确为0分;意识水平:3分为无反应、软瘫、完全没有反应或反射及自发反应,2分为反应迟钝或昏睡,1分为嗜睡,0分为反应敏锐或完全清醒。
1.5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NIHSS评分降低90%~100%;显著进步:NIHSS评分降低45%~90%;进步:NIHSS评分降低17%~45%;无效:NIHSS评分降低不足17%或增加17%以下;恶化:NIHSS评分增加超过17%[4]。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著进步例数+进步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治疗前后hs-CRP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水平比较(mg/L,±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水平比较(mg/L,±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3 6.7±0.7 3.72±0.13试验组 33 6.7±0.3 2.12±0.03 t值 0.784 7.843 P值 0.231 0.014
2.2 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3 14.3±1.3 9.8±1.0试验组 33 15.0±1.3 7.0±0.4 t值 0.893 8.392 P值 0.214 0.011
2.3 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及病死率均较高,会对患者心理和经济造成沉重负担[5]。临床治疗以扩张血管、促使新血管生成等为主要方法。hs-CRP可较为准确地反映体内炎性系统反应程度,能够直接反映患者脑梗死程度,其已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治疗[6]。
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中,唯一得到认可的再灌注疗法为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疗法,但在治疗过程中具有严格的适应证,同时禁忌证和治疗时间窗也十分严格。人尿激肽原酶是尿液的主要构成成分之一,成分主要为组织型激肽原酶,也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治疗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其可明显改善血流灌注、舒张血管、促进平滑肌收缩,提高血管渗透性,促使新血管形成[7]。人尿激肽原酶可有效改善缺血区脑组织灌注,扩张脑部细小动脉,从而使病变区域血管得以再通,还能够促进病变区域侧支循环形成,从而改善病变区域血氧供应情况,最终达到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的目的,促使神经细胞凋亡数量减少[8]。
陈海鹰和陈海挺[9]的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后患者NIHS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选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甘露醇脱水降颅压、防治并发症、康复治疗与必要的营养支持等),且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hs-CRP水平、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本研究结果与上述研究基本相似。
综上所述,采用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参考文献
[1] 亚拉该,袁军,朱润秀.激肽原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10):1210-1211.
[2] 吴晓娜,彭海燕,黄勇军,等.人尿激肽原酶对急性脑梗死皮层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0,36(5):301-302.
[3] 张雪玲,李丹,陈念东,等.人尿激肽原酶对缺血区脑灌注的影响和机制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4,16(12):1473-1474.
[4] 龚启霞,钱进军,赵康仁,等.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J].江苏大学学报,2013,23(4):350-351.
[5] 侯耀辉,季秋虹.人尿激肽原酶在脑梗死后不同时间窗应用疗效观察[J].交通医学,2015,29(4):323-324.
[6] 潘灿玉.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D].福建:福建医科大学,2013:180-181.
[7] 赵志斌.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4,3(19):124-125.
[8] 潘艳辉.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9):180-181.
[9] 陈海鹰,陈海挺.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9):1167-1169.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志码】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6.021
作者简介:郭江渊(1989.12-),硕士学位。研究方向:神经内科方面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