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国家高校的特点及其对中国—东盟高校间交流与合作的启示

2016-06-20 14:47郑惠芳李文红程光平
广西教育·C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东盟东盟国家合作

郑惠芳+李文红+程光平

【摘 要】阐述东盟国家高校办学水平差异较大、侧重点不同、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宗教民族特色显著等特点,并探讨这些特点对中国—东盟高校间交流与合作的启示,即注意尊重东盟国家的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同时要突破语言障碍,因地制宜选择合作办学方式。

【关键词】东盟国家 高校 特点 中国—东盟 交流 合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C-0026-03

得益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中国近年来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东盟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也随之蓬勃发展。加强对东盟高校的认识和了解是研究和制定中国—东盟合作办学和境外办学策略的基础。受殖民历史、以王室为中心的政治文化与传统、不同宗教文化等因素影响,东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多元特征,其高等教育也因此形成诸多特点。

一、东盟国家高校的特点

(一)办学水平差异大

东盟国家之间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东盟国家包括泰国的朱拉隆功大学、新加坡的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马来西亚的马来亚大学等在内的部分高校已跨入亚洲乃至世界一流高校行列。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的一些高校实施了高等教育自治,如马来西亚的马来亚大学,新加坡的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泰国的科技大学、瓦莱岚大学、摩诃马古德佛教大学、摩诃朱拉隆功佛教大学、吞武里先皇技术大学和皇太后大学,印度尼西亚的印度尼西亚大学、茂物农业大学、万隆工学院和日惹加德马达大学。这些已经开始大学自治并进入世界一流行列的高校的分布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等,其高等教育相对发达,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20%。而在经济发展落后的老挝、柬埔寨和缅甸等国家,其高等教育则较落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0%以下。这些国家本国财政不足以支持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依靠外力援助,如柬埔寨金边皇家大学化学系、哲学系就是在亚洲和欧美许多国际组织和机构的支持和援助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二)发展各有侧重

东盟高校由于办学水平不同,各国大学发展的重点也不一样。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共同特征是重视大学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大学自治。新加坡国立大学主动应对全球变革的需要,国际化程度高;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重视跨国跨学科的教育与人才培养。职业教育方面新加坡根据自身的地理、人文特点,专业设置重点转向旅游和服务行业,借鉴德国职业教育创建了教学工厂(一种把教学与工厂紧密结合的“双元制”模式),并逐步建立了一套正规职业教育体系,既有各种理工学院、培训中心,又包括南洋理工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等院校一体化的大学,培养了一大批从各种短期培训到颁发文凭证书的专科学生到本科生、专业性研究生等人才,有效地促进了本国的经济发展。

马来亚大学注重学生对马来亚大学的核心价值观的认可与学习,包括正直、尊重、虚心、专业主义、学术自由、创造力、团队合作、英才教育、绩效责任和社会责任。职业教育方面马来西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资讯服务和数码广播科技等职业教育,力求成为东南亚“多媒体超级走廊”。

高等教育超前的菲律宾重点改革高等教育的财政体制,通过增加学生入学的学费,同时设立更多的奖学金来解决高校的融资问题以及缓解办学的经费压力。不仅如此,还从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入手,改变原先落后的重数量轻质量的办学理念。以及通过减少高等教育机构的数量,将有限的资源重新整合到少数的高校内部,大大提高了资源的使用率。如菲律宾政府计划今后在菲律宾大学联盟内保留12-15所大学,其余的大学则作为社区大学。

泰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阶段,因此其高等教育的改革方向与其经济的发展方向相一致。重点培养经济方面的人才以增加科技和工程人才的供给。在亚洲开发银行的帮助下,泰国通过高校与企业在研究生教育与科研方面的合作,在适应经济发展的相关科技领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高泰国在国际上经济领域的竞争力。泰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工业水平较低”的国家,根据这样的国情特点,泰国尤其重视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农业职业技术院校多达84所,为本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成为东南亚农技发达的国家。

体制转型的国家越南,重点推动高等教育向市场化方向进行改革。如通过亚洲开发银行对河内科技大学的援助项目,越南在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型大学方面进行以下探索:提高高校的内部管理自主性,人事制度设计和薪酬安排更为灵活;开展课程改革,致力于培养创新人才和跨学科人才;探索建立新型的高校财政体制;通过加强与企业的联系,确保教学质量和研究能力的提高,进一步增强与企业的交流合作,提供适应市场经济变化的人力资源。

柬埔寨和老挝都是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国家,其高等教育的基础建设比较落后,国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也比较少。为使更多的国民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政府决定扩大办学规模、鼓励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加强相关方面的建设。比如,老挝投入高等教育的资金严重不足,2008—2009年度教育方面的预算(包括外来援助)只占财政预算的10%-14%,而投入到高等教育的资金又只占其教育财政预算的10%。在亚洲开发银行的支持下,老挝通过整合10所高校资源,在首都万象成立了老挝国立大学,并建立了两所地区性大学,即位于南部占巴塞省的占巴塞大学和位于北部琅勃拉邦省的苏发努冯大学。

(三)注重合作与国际交流

东盟相对发达国家的高校国际化程度比较高且注重东盟内高校间的合作。如新加坡,其高等教育基本为英式教育且注重实用性,注重培养双语型国际人才。泰国建立了亚洲理工学院、易三仓大学和博仁大学等全英文教学的国际型大学,高校国际化程度较高。泰国高校中的留学生数量仅次于新加坡,处于东南亚地区的第二位。马来西亚的许多大学采用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的跨国式高校联合办学模式。菲律宾的高等教育主要参考美国的办学模式。在教育全球化的改革浪潮背景之下,东盟以促进成员国之间的教育合作为目标,自1995年以来一直致力于发展成员国之间各级各类教育衔接和沟通的资历互认架构,即东盟资历参照框架。1995年成立东盟大学联盟(ASEAN University Network,简称AUN),目前AUN成员包括东盟10国最好的26所高校,联盟高校之间已经确立学分互认、学生互换、教育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跨境高等教育合作的制度。

东盟大学联盟AUN的对话伙伴包括中国、欧盟、日本、韩国和印度。2014年我国卓越大学联盟的9所国内顶尖工科大学和东盟的8所高校成立“中国—东盟工科大学联盟”,该联盟17所高校今后将从合作共识、课程开放、奖学金、人员流动、双学位项目、信息共享6个方面共同努力,通过联盟内各校开放课程,包括英语及其他体验多元语种特色的优质课程,为学生交流交换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学分互认、合作研讨等形式,促进联盟内老师、学生的多向流动,并根据学校合作基础,在工程技术领域开展两校或多校间本科、研究生的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此外,旨在促进东盟工程技术人力资源开发的AUN东南亚工程教育联盟成立于2001年,来自东盟10国的19所高校和11所日本顶尖高校加入了该联盟。AUN通过与欧盟大学联盟的合作,学习构建学分转换体系和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AUN还与韩国的10所大学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印度在1995年泰国第五届东盟峰会后成为AUN对话伙伴。

(四)凸显宗教和亚洲本土文化特色

东盟10国宗教文化盛行,佛教是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的国教;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奉伊斯兰教为国教;菲律宾约84%国民信奉天主教。在泰国、缅甸、柬埔寨,不少寺院独资兴建医院、学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的伊斯兰清真寺拥有雄厚的资产和左右文化产业的特权。如泰国有摩珂蒙固佛教大学、摩珂朱拉隆功佛教大学2所著名的佛教大学;文莱大学完全地忠诚和服务于伊斯兰教宗教;菲律宾雅典耀大学是一所著名的天主教学校。文莱大学和马来亚大学均设有伊斯兰研究院,马来亚大学提供穆斯林教义及习俗研究、伊斯兰教义解读及伊斯兰教管理研究以及伊斯兰研究硕士、博士学位的学习和研究。朱拉隆功国王是泰国朱拉隆功大学的创立者,朱拉隆功大学的校徽主要源于国王朱拉隆功的皇冠,是粉色的闪耀着光芒的皇冠,充分展现了王权传统与文化特征。此外,泰国朱拉隆功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河内国家大学、马来亚大学、菲律宾国立大学均设立了“亚洲研究”专业或亚洲研究所;文莱大学、马来亚大学、朱拉隆功大学也分别成立了文莱、马来亚、泰国研究院,突出本国文化研究特色。

(五)民族众多,官方语言繁杂

东盟各国均为多民族国家,因此语言丰富:印度尼西亚使用699种语言,马来西亚和菲律宾150种,缅甸101种,老挝90种,泰国80种,越南76种。东盟10国除了英语、马来语等官方和区域语外,各国均有自己的母语。Andy Kirkpatrick将东盟10国分为把英语作为国语和官方语言的英语外圈国家(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文莱4国)和把英语当作第一外语而不是国内通用语的国家(包括缅甸、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泰国和越南6国);处于中南半岛5国的国语分别为泰语、越南语、老挝语、柬埔寨语和缅甸语,这几个国家英语水平相对较低;马来群岛上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文莱的官方语言,以及菲律宾南部,都是马来语,这5个国家英语水平相对较高且联手推广马来语为区域语。

二、对中国—东盟高校间交流与合作的启示

鉴于东盟高校以上的特点,为提高中国和东盟高校合作的绩效,我国在与东盟高校开展合作时应注意:

(一)尊重东盟国家的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

不论是“请进来”还是“走出去”,都需要注重尊重东盟国家的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充分利用宗教、民族、民俗的相似性开展高等教育合作。因为在中国,学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学校进行宗教活动,宗教氛围不浓厚,这对有宗教信仰的东盟留学生是极大的限制,在与东盟高校开展更进一步的交流与合作中,需要建立更人性化的留学生管理制度。云南民族大学与云南3所省级宗教院校——昆明伊斯兰教经学院、云南佛学院、云南基督教神学院在昆明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合作开办僧伽罗语、阿拉伯语本科、硕士专业,是共同加强宗教院校建设,探索培养宗教人才、提高宗教院校办学水平的新机制的良好开端。

(二)突破语言障碍,因地制宜选择合作办学方式

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以英语为官方语言且高等教育较发达;泰国虽不以英语为官方语言,但其高校国际化程度也比较高,高等教育也较发达。我国在与这些国家的高校进行交流时可重点利用其优势教育资源,“请进来”合作办学。而与缅甸、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和越南等英语水平较低、高等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国家合作重点则是输出。面对语言互达障碍,除加强孔子学院在东盟国家的汉语推广外,还要发挥我国非通用语或小语种人才优势,创新面向东盟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具有本地区特色的“专业+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如建立通晓东盟语的本土师资队伍和将本土优势专业课程建设成各种东盟语教材,专业课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双语、全外语、全中文或用原版外文教材配以中文讲解等多种授课形式,以提高我国高校在东盟的合作竞争力。条件成熟时可建立“中国—东盟联合大学”。

【参考文献】

[1]王喜娟,李枭鹰.东盟著名大学办学特色探析[J].重庆高教研究,2014(1)

[2]袁媛,白景永.东盟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特点及其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12(3)

[3]彭文平.亚洲开发银行对东盟国家的高等教育援助[J].东南亚研究,2014(5)

[4]张伟远,傅璇卿.搭建教育和培训的资历互认框架:东盟十国的实践[J].中国远程教育,2014(5)

[5]张成霞.东盟大学联盟在促进东盟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作用[J].世界教育信息,2011(2)

[6]黄茜.泰国高等教育本土化策略探析[J].煤炭高等教育,2010(6)

[7]Andy Kirkpatrick.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 in ASEAN——A Multilingual Model[M].Hong Kong :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2011

【作者简介】郑惠芳(1965— ),女,广西平南人,广西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教授,广西高校水生生物健康养殖与营养调控重点实验室,硕士,研究方向:水产养殖的教学与研究;李文红(1966— ),女,广西平果人,广西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广西高校水生生物健康养殖与营养调控重点实验室,博士,研究方向:水产养殖的教学与研究;程光平(1956— ),男,广西宾阳人,广西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广西高校水生生物健康养殖与营养调控重点实验室,博士,研究方向:水产养殖的教学与研究。

(责编 王 一)

猜你喜欢
东盟东盟国家合作
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关系的博弈分析
“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东盟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现状与思考
东盟国家刑事审判制度综述
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保护古沉船——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古沉船为例
中国和东盟经贸关系前景展望
中国—东盟物流便利化研究综述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校地合作促进居民健身的探析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