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辉党
摘 要: 初中化学是我国学生化学学习的初始阶段和启蒙阶段,对学生未来化学知识的掌握与化学能力提高有极大的影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学习有兴趣,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效率。本文从我国当前化学教学要求出发,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对如何提高和培养学生学习初中化学知识的兴趣,主动提高学习积极性进行探讨,提出几点合理性建议。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 学习兴趣 培养方法
一、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初中是学生由懵懂的少年时期向较成熟的青少年过渡的重要时期,步入初中,学生周围接触的事物及对自身的社会认知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初中生往往对与自身相关的学习生活及其他社会生活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并迫切地想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但由于化学属于理学中比较深奥而细致的学科,知识往往抽象而零散,需要学生动手实验与理解的地方较多,学习的繁琐性往往会让不少学生对其望而却步。这种情况下,若想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避免学生厌学情绪,则首先需要教师从自身做起,提高自身能力,成为一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的优秀教师。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专业基础扎实
古人云:“心中有万,才可说一。”对教师来说,只有自身具有专业而扎实的化学基础,才能灵活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兴趣。素质教育观念指导下,教师虽然不再是课堂与学习的最核心部分,但教师仍旧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指引者。教师自身能力不仅对学生学习兴趣有重大影响,甚至对整个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教学水平都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如果教师授课的专业基础有缺陷,则势必会影响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真正掌握情况。其次,教师的化学专业基础如果不扎实,便不能真正做到灵活安排化学讲授知识,增强化学知识对学生的吸引能力。
另外,有扎实专业素养的教师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做到尊重老师、崇拜老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自觉地多付出努力,向老师学习,进而极大地提高自身学习积极性。
2.培养自身独特的教学风格
化学学科是初中生步入初中之后接触到的一门崭新学科,知识系统全新,基本知识繁杂。不少学校教师迫于学生升学的压力使用传统涂鸦式满堂灌教学方法,不仅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更容易使学生丧失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从而对学生日后化学成绩进步及全面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要真正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需要教师摒弃以往应试型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学习感受及课堂实际反馈。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当形成自己独特的授课风格与课堂个人魅力,通过使用幽默的课堂教学语言,多变的教学风格,对待学生有爱心、有毅力等途径实现。只有教师的良好教学专业素养与个人独特风格魅力相结合,才能真正使学生信服教师,在潜意识里爱上化学学习,以对教师的喜爱提升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喜爱程度。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
教育学的心理学实验研究证明,学习过程中,如果人体的各种感官都能被调动起来参与学习便能使学生达到学习的最佳状态,使学生学习效率迅速提升。调动学生感官参与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体现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便是需要教师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和氛围,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教学质量提高。
1.情景式教学安排
化学知识往往抽象而枯燥,因此需要教学课堂能够完成从抽象到具象的转变,使学生对化学知识有直观印象,这便需要教师进行情景式教学编排。情景教学中,最重要的便是课堂导入部分,需要教师创造有趣而直观的化学感知环境调动学生各感官,促进其对化学知识的接收。
如讲解二氧化碳时,教师可以分析现实生活中“死狗洞”案例的故事提高学生兴趣,以故事情节讲解方式逐渐吸引学生关注其中二氧化碳的影响与性质,并尽可能加强学生自主讨论与总结环节。这样一来,不仅能避免刚开始上课就给予学生枯燥化学知识的压力,而且能提升学生对自主探索化学问题的兴趣,提高其归纳与总结分析能力。
2.重视化学实验的开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际动手能力。反之,实际动手的化学实验因其较化学知识更直观而具体,便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因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需要教师因势利导,重视化学实验活动开展。实验活动中,教师需注意将学生对观察与研究实际化学现象的兴趣及时转化为探求化学理论规律的兴趣,并进一步将这种兴趣引导为学习能力提升,保持强烈的化学求知欲。具体措施有以下两步:一是设计有趣而基本的简单实验:在这种实验中应当严格要求学生学会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同时照顾实验的趣味性安排,不使学生感觉到单调乏味。二是组织和开展分组实验:分组实验中,学生因其年龄阶段的表现欲旺盛,往往能够在表现自己的同时提高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对化学理论的掌握能力与自我实践与归纳总结能力。
参考文献:
[1]雒艳红.初中化学“自主学习”模式初探[J].学周刊:B,2012(5).
[2]陈振鸿.初中化学自主互助学习型复习课教学模式[J].新课程·上旬,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