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彩明
摘 要: 数学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是否利于学生思维发展,关键看数学是否突出了“过程”。数学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等,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教学策略 生活实际问题 多媒体 动手操作
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学习是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从而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由“会学”到“创新”的培养目标。下面我谈谈几点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利用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引入新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就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
比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我安排了这样的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存在许多有趣的比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也是1∶1,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很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假如你是一个警察,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一切,实际上是用这些身体的比组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比例计算的,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通过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引出“比例”的学习,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再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动画:小明在操场上跑步,他跑了一周的路程是指操场的什么?如果在操场中间铺上草坪,要求铺多大,又是指操场的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动画片断来自于学生生活,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所以他们很快就投入到迫切要求学习新知的情境中。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学习本身,对学习科目有兴趣,就可以激发他的积极性,推动他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教师要把教学过程组织得生动、有趣,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而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正可满足这一需要。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为了体会“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和“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内容,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用一根线绕圆一周剪去多余的部分,再拉直量出它的长度,得到圆的周长,这样既不利于过程的演示,又不利于学生观察。而利用多媒体课件却能把这个过程演示得非常清楚。首先屏幕上出现了颜色鲜艳、直径不同的三个圆,然后圆周上闪动一个色彩鲜明的点,作为起点。之后这三个圆开始同时一起滚动一周,得到三个不同长度的圆周长。这样学生对圆的周长定义就有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们很容易就概括出圆周长的定义,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轻松地学完了新课内容。
三、结合生活实际,应用新知
新的教学大纲指出,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每学到一个新的知识,我就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比如,在教学完求平均数应用题以后,我要求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数据收集和整理了解某家、某厂或某队日常生活中的用电、用水的平均费用,自己班上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年龄等。在元、角、分的教学以后,我利用数学活动课组织学生开展模拟超市购物活动,师生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游戏。对于一些后进生,我还带着他们去商店,通过买一些学习用品,让他们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在学校组织的为汶川灾区小朋友献爱心活动中,我让学生把自己的零钱凑起来,计算出总金额。这些活动,让学生熟悉了元、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兑换和简单的加减计算。
又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存在着三种类型的题目:相向而行(或相对而行)、相背而行和同向而行。为了让学生能够搞清三者之间解题规律的联系和区别,我组织学生搞了一次小小的表演:同桌两人为一组,将相遇问题中的三种情况作演示,表演场地在教室内外自由寻找,过5分钟后集中交流表演情况。学生兴致勃勃,个个洋溢着笑容,开始了自己的演出。通过这次实际演练,学生加深了对相遇问题三种情况的理解。
四、动手操作,鼓励积极探究
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当让学生自己体验和经历过程。因为学生不是一张白纸,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和学习空间。有这么一句话:听过会忘记,看过能记住,做过才能学会。所以要让我们的学生多动手做数学。教师应多想办法、出点子,用数学的魅力让学生觉得数学有趣、想学,从而自觉主动地探究。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保证学生在自主探究实践中感悟,发现规律,主动构建知识体系。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时,教师可先让学生“猜”手中长方形有什么特点?再让学生量出长方形、正方形边的长短、角的大小,并比较所量的结果,最后用对折的方法验证长方形的特征。这样,学生在猜、量、比、折的操作活动中,不仅认识了长方形的边、角的特点,而且学会了用不同的方法探索边、角的特点。有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节课时,由于学生生活经验贫乏,对人民币的知识了解甚少,上课前我把学生编成课外小组,指定学习组长,进行课外调查、学习、研究。布置调查研究内容:1.搜集有关人民币的知识;2.商店购物,进行人民币的兑换;3.你还认识哪国的钱币?课堂上,给学生充分交流、发言的机会,学生思维活跃,争相交流,不断碰撞出智慧火花。学生真正体会到了从生活中学数学的道理,也感受到了数学的奥妙。因此,在合作交流中,动手操作、亲身体验,让学生自己构建数学世界,对于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非常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