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军
摘 要:对于体育教学实践中主要教学要素的理解,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优化组织教学过程,评价大学生学习效果。传统的要素理论,对于不断发展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来说,有失偏颇。文章通过教学要素的再认识和理解,力求完善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素,以期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要素;教学媒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4-0020-01
高校体育教学是通过一定方式的讲解、示范、分析、练习,使大学生在身体机能、心理素质、意志品质等方面有一个全面发展和提高的过程。在整个发展过程中,要达到最终的教学效果,必然需要考虑各种与之相关的要素。过去一直强调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主体要素和主导要素是大学生和教师,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要素呢?教材作为教学活动中重要的指导性材料,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很强的指向作用。因此,它是体育教学的基础要素。不过,以教材的本质而言,它也可归为一种教学媒介,使师生形成联系互动的介质。而精妙的教学方法和精确的教学评估手段是实现体育教学最终效果的有效保障,两者是体育教学实践中的保障性要素。
一、教师和大学生
在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环节中,教师与大学生的关系处于一种相对刻板的对立面,体育课堂的氛围有点类似于教官与学员的感觉,教师示范动作并提出练习或完成任务的要求,大学生根据口令提示完成各种练习。而社会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使得人们的思维和感官不断地受到新事物的冲击,特别是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出现,令教学中的主体发生巨大变化。大学生接受新事物果断,思维敏捷,分析问题的能力更强,这对处于课堂教学主导地位的教师来说,压力有些大。一方面,这要求体育教师要有更高的技能水平。比如太极拳的教学,在安排大学生预习或课后复习相关动作时,大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网络等平台搜索到各种视频资料,甚至业内高手的教学视频,如果教师教学时动作水平与之相去甚远,这势必会影响教师在大学生中的形象和威信。另一方面,要求体育教师具有更高的理论水平和更广的知识面。多年的素质教育改革实践证明,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大学生的主体地位都毋庸置疑,问题在于这种主导力量发挥到什么程度为宜,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去充分体现。当代的大学生对于知识、技能的认知和理解能力都很强,体育教师应通过鼓励性的语言、动作等,充分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力,把自身在体育课堂中的角色由管理者、组织者变为引导者、参与者,这才能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学生也会从严肃、紧张课堂的氛围中解脱出来,在轻松、愉快的节奏中学习。
二、教学媒介
(1)体育教材。体育教材作为体育教学活动基础指导性材料,既是体育教师构思教学过程备课的基本依据,同时也是大学生课后预习复习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第一手资料。选取好的教材,对于师生之间形成良性的学习交流和互动机制,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2)场地器材。体育器材和场地媒介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课程教学环境的重要特征,这类似于某些课程的实验课,不同的是体育课堂更多的情况下是开放式的。场地器材的准备因教学内容、项目类别的不同,要求各异,但其共同点是不管使用什么样的器材,设计准备什么样的场地,出发点都应当是为教学活动服务,这也是场地器材准备的基本原则。因此,遵循这一原则,体育教师应主动地去根据教学活动完善设备,甚至自制简易、实用的教具。
(3)其他教学媒体。近些年来多媒体教学、电化教学等教学手段发展迅速。无疑这类新兴的教学手段与传统手段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和特点。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教学已经显示出其巨大的优越性。但是,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引入诸如多媒体等手段,尚须推敲。首先这类教学手段对体育教师的相关计算机技术水平提出要求。其次,如果没有相应的配套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改变,就会走向从人传授知识到电传授知识,用高级的屏幕代替传统的黑板,而板书的内容却无任何变化的歧途。因此,教师在选择媒体时,应从实际出发,不要一味地追求赶时髦。
三、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是体育教学中教学方法选取遵循的基本原则,再精妙的教学方法,都理应为教学活动服务,适合于教学主体。同样的教材、技能点,在面对不同情况的班级和教学对象时,教学方法的选取也应当做一定的推敲和变化,否则形成的教学效果也许会大相径庭。
四、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在体育教学中可以说是一根无形的杠杆或是指挥棒。适合且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可以更好地激励大学生主动学习,反之则有可能挫伤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更多的是从学习效果角度出发,对于大学生自身的学习过程并无太多的联系,这对于一些体质、技能基础较差却学习努力的大学生来说,有失公允。体育教学应该更多地引入一些发展性评价指标内容,从大学生阶段性学习效果出发,提高后进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体育教学中各要素的理解和再认识,力求为体育教学,乃至素质教育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以期能进一步提升体育教学的效果,最终为扭转大学生不断下降的体质水平之局面,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郭瑞芳,张永江,顾渊彦.体育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1(04).
[2]李桂英.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环境的构成及影响[J].湖北体育科技,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