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你怎么看?

2016-06-18 07:06朱广生
河南教育·高教 2016年3期
关键词:扇门公务员大赛

朱广生

我曾经在博客上写过一篇文章,预测辅导员能力大赛以后要成为辅导员职业化一个强有力的载体。从今天看,这趋势越来越明显,或者说,已经成为了事实,比赛名称的改变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大赛开始叫辅导员技能大赛,现在已然改成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

我曾经开玩笑说,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必须要有两个“一次”,不然会很遗憾。一个“一次”是一定要听一次曲建武老师的报告,另一个“一次”就是一定要参加一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

为什么要参加一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呢?

首先,我认为,完整地参加一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对于辅导员来说,是一次全方位的体验和锻炼,同时也能全方位地展现自我。

我个人就有过这样的参赛经历。我在2012年参加了第一届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等文件下到我们学校时,比赛时间已经很紧了,当时我也犹豫过要不要参加,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我决定参加,现在也很庆幸当时所做的决定。在决定参加之后,我就赶紧整理一系列的资料,准备的具体过程就不一一赘述了。最后,我顺利代表学校参加区里大赛。区赛上午是基础知识测试和微博写作,成绩公布后成功进入最后决赛,决赛是案例分析和谈心谈话。我依然记得,在返程的路上,我接到了组委会的电话,得知自己获得了二等奖的消息。

我想说的是,有些辅导员对大赛嗤之以鼻,他们认为比赛的某些环节过于像表演,谁演得好谁就能得高分。事实上,辅导员大赛的赛制跟公务员考试比较类似。我甚至认为,大赛的创始者是借鉴了公务员考试模式,特别是公选干部的模式。辅导员大赛的笔试基本等同于公务员笔试,案例分析等同于公务员面试,而主题演讲跟公选干部的主题演讲基本一致,谈心谈话跟公选干部的无领导小组讨论类似。因此,按照这个模式评出来的获奖者,能力素质绝对是不错的。2013年,中欧创业营讲师李世默在TED环球大会就讲到了中国选拔干部的这个模式。当年,他的演讲视频还成为最受欢迎的TED视频。因此,能在比赛中获奖的辅导员,毫无疑问,能力素质俱佳。我甚至认为,高校招聘辅导员,也应该参考这种模式。

其次,我认为辅导员能力大赛是一扇门。通过这扇门,你可以走出去,跟其他高校的优秀辅导员们交流、切磋,这也正是辅导员大赛更大的意义和魅力所在。2012年我参加辅导员大赛,获得了区优秀辅导员称号,后来还获得了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奖。其实,这些仅仅是荣誉而已,关键是获得荣誉之后就有机会代表学校和广西省高校参加一系列的培训,也受邀做了一些工作分享。这些经历让我眼界大开,受益匪浅。现在回过头来看我近十年的辅导员生涯中几个明显提升的拐点,辅导员大赛就是其中一个。它帮我打开了一扇门,通过这扇门,我接触了门外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似乎瞬间让我的职业生涯来了个大幅度的提升。这感觉该怎么形容呢?就像武侠小说里面所描述的那样,我好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脉,功力大有长进。而这些,门内的人因为没有接触,是完全感受不到的。所以,这扇门很重要,它能给你提供看到别人的优秀、学习别人的长处的机会,帮你打开思路形成思想。思想有多重要?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早就说过,我思故我在。辅导员工作的本质,无非就是把一种思想灌输给学生,无论你是用什么方式,工作的本质就是教会学生思想。

再次,我想特别说明的是,参加辅导员大赛很有必要。但是,我不建议大家把参加大赛看得过于功利化。现在有些辅导员把参加大赛当成考试了,搞题库,钻题型,研究高分技巧。事实上,我不相信,突击一下就能在比赛中获高分。毕竟,整个大赛的所有环节,考的是辅导员的整体素质。

我坚信,大赛的成绩是辅导员长期学习工作实践的外在反映。老子在《道德经》里讲“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交之言”,武侠小说里讲“无招胜有招”对于辅导员来说,大赛上拿到奖风光无限,但这并非大赛的初衷,大赛倡导的是让辅导员平时多学点“无用”之识、“无用”之技。须知越有用越短暂,越无用越永久,这些“无用”之识、“无用”之技,说不定哪一天就会派上大用场。这个大用场,就是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战场。

所以,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无关乎技能,无关乎比赛,本质上是一场工作实践积累的展示,是一场你对学生爱的深浅的考量,更是一场来自心底的自己对自己的检阅。

(作者单位:广西科技大学)

责编:英杰endprint

猜你喜欢
扇门公务员大赛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这扇门
第8扇门
篮球公务员
第八扇门
“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评选启动
说谎大赛
“7匹狼”征联大赛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