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妮
中国优步高级副总裁柳甄
牛仔裤、灰色休闲西装、长发利落地盘在脑后。出席15日中国优步(Uber)年中战略发布会的柳甄透着一股硅谷范儿,看起来洒脱而自信。今年春节,她的职务从“中国优步战略负责人”变成了“中国优步高级副总裁”。“应该算是升官吧”柳甄半开玩笑地回应。这位80后女总裁带领的这家创业公司,更是在看似轻描淡写的氛围下创造了各种增长神话。2015年至今,中国优步的市场份额从1%增长到网约车市场的约1/3,从仅在中国10个城市运营,迅速扩展到60个城市,并计划在2016年达到100个。当然,面对中国市场如此诱人的蛋糕,竞争的白热化程度也是前所未有的。就在中国优步这场发布会的第二天,滴滴就宣布,已完成新一轮45亿美元的股权融资。轻松占领全球市场的优步在中国遭遇了最强劲对手。在这场浩大的烧钱大战中,优步能赢吗?柳甄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专车行业的竞争其实是长跑,只靠融资并不能跑很远,还要有造血能力。“我觉得这会是一场挺有意思的马拉松。”
进驻城市数量一年增长6倍
环球时报:优步刚进入中国时以高端形象示人,而现在已下沉到三四线城市。优步在中国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未来将有怎样的战略转变?
柳甄:我把2015年看作优步的本土化之年。去年2月优步在上海自贸区创建了单独的实体,进行单独融资,结识了很多本土的战略合作伙伴。最重要的是打造了一个本土的运营团队和管理团队,他们都是当地城市的儿子和女儿。2016年则是中国优步的“增长之年”,我们在运营上采取了“下沉战略”,由一二线城市拓展到三四线城市。我去年4月底加入优步时,我们只进入10个城市。而今年7月,马上就进入第60个城市昆明,一年增长6倍。在今年5月底进入的郑州,上线首日的行程就超过3万,上线不到一个月累计行程已超过100万,一举超过我们在全球增长最快的城市成都。为什么会有这么惊人的增长?我想有四个原因。第一,当地用户已经养成了用智能手机打车的习惯。第二,很多三四线城市的交通状况很难满足人们出行的需求,人们急需更便捷的叫车方式。第三,很多城市的劳动就业并不饱和,优步给更多人提供了灵活的就业机会。第四,我们每一个行程的订单成本比一年前降低了80%,进入新城市的效率大大提高。在一线城市,我们将对已有用户进行深度挖掘,给忠诚用户更好的优惠和奖励。总的来说,优步早已不是仅满足高端人群的高级轿车服务,而是通过人民优步、商务豪华轿车、拼车、顺风车等不同的产品,满足不同人群的出行需求。
环球时报:互联网约车平台近年推出了汽车金融等相关延伸服务。未来打车软件还将如何改变城市的生活方式?
柳甄:其实,通过交通数据可以判断出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比如广州的晚高峰会持续到凌晨2 点钟,而天津在这个时间就没有人出去了,大连的早高峰从5 点钟开始。优步这种高频、有交易和支付场景的打车软件首先是一个平台,当用户量有交易性数据的时候,在支付工具、汽车金融等方面是很自然的延伸。今年我们在十几个城市推出了Uber LIFE优生活,推荐这个城市好吃、好玩的“ 生活指南”,还推出美食快送等服务。我们还和多个知名旅游品牌合作,全面启动“优步+旅游”战略。我希望将来人们想到优步,不仅认为它是一款出行产品,还是改变生活方式的一款手机应用。这也是优步在中国发展的愿景。
长期发展的关键不是靠补贴
环球时报:中国优步计划到今年年底或更长时间内达到怎样的市场份额?滴滴曾对外界称其占中国专车市场八成的份额,似乎很难被撼动。
柳甄:我们没有定具体的份额,因为市场在变,在变量中很难做定量。目前市场份额变成了“你说、我说”,大家也不知道听哪个。作为一个有硅谷基因的公司,我们一直比较看重运营效率的增长,以及持续为城市量身定制产品方面的不断创新。比如在深圳,以体量而言滴滴是第一,但在运营效率方面,我们每单的成本比滴滴低20%至30%。与其说超过滴滴,不如说我们研究怎么花钱花得更聪明,怎么把高效的产品打造出来并推广出去,这是我们的目标。
环球时报:继苹果向滴滴注资10亿美元后,原优步全球的投资方中国人寿也向滴滴注资6亿美元。你怎么看待中国人寿的转向?从烧钱方面来说,优步会不会烧不过滴滴?
柳甄:第一个问题需要问中国人寿。我认为出行行业包括我们所在的专车行业其实是长跑。如果只靠融资的话并不能跑很远,长期发展的关键点是看能不能发展出更有效的产品,要有造血能力,对于这一点我并不是很担心。我们的造血能力来自于很多方面,比如在不补贴的情况下司机也可以赚更多钱,像多人拼车产品,很多城市发展到三拼、四拼,一个司机拉一单能挣四单的钱就不用补贴了,不仅乘客节省成本,还能缓解交通拥堵。优步全球产品团队有个概念叫“中国首发”,任何新技术和新功能都会优先拿到中国市场测试。优步在全世界达到现在的规模用时不到6年,价格便宜并不是优步的重要优势,让人们在3到5分钟之内更快地打到车,让司机每个小时接单赚钱效率提高,让平台可以将部分利润投入到更多的研发和创新中,形成良好的循环,这才是最重要的。盈利问题也不是我们现在最关心的,其实盈利并不难,最重要的是怎么能让技术支撑起这个长跑。我觉得这会是一场挺有意思的马拉松。
环球时报:网上有文章把优步和滴滴比喻成以前的聊天工具MSN和QQ,认为优步更像MSN,看上去很精致,但使用起来没有屌丝QQ那么接地气。你怎么看这种比喻,优步和MSN像吗?
柳甄:这个比喻对我来说,没有任何感觉或联合点。
打车软件的目标与政府有很多相似之处
环球时报:有些消费者对打车软件有安全上的顾虑。比如晚上不敢叫专车。如何进一步确保安全?
柳甄:其实我们是一个平台型公司,就像淘宝一样,但我们跟其他平台又不一样,因为我们做的是交通出行,最大的考虑因素就是安全。所以,我们最近推出了几大安全保障,比如司机的人像识别功能,乘客上车前可以严格进行对司机的核查;上车后有路程分享,可以让亲朋好友知道你在哪;还有电话加密功能,司机和你都互相不知道对方的电话。还有双向匿名打分,比如你觉得司机的服务不好就给他两星、三星,累计之后我们就有可能不让他进入我们的平台。反过来司机也可以对乘客打分,我们的确也有素质不高的乘客。比如中国乘客的平均分数是4.7分(满分是5分),低于4.7的乘客司机可能不愿意接单。如果乘客和司机互相打分都很低,就可以把他们放到“黑匣子”里,让他们俩永远都不碰上。在共享经济社会,服务和管理上的满意度是双向的、平等的。任何一个行业上规模后,最重要的是产品和技术能够带给别人安全,而不是说自有司机、自有车辆就一定安全或者不安全,就算是出租车也出过事。
环球时报:滴滴专车去年获得了上海政府的正式经营牌照,这是迄今国内第一张专车平台的资质许可。在你看来,未来中国政府对打车软件的政策会朝哪个方向发展?
柳甄:我个人对政策是非常乐观的。全世界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政策或法规。但这种破冰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非常明显,越来越多城市的趋势都是这样。在鼓励创新方面,中国政府一直走在前面,否则我们也不会看到这么多领先的互联网应用在中国诞生,比如支付宝、微信等,在这方面我非常有信心。
归根到底,政府对城市的诉求或愿景和我们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希望减少污染、减少交通拥堵,增加就业机会。我们做了一个调研报告,发现优步在一二线城市以兼职司机为主,三四线城市以专职司机为主,这跟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直接关系。很多司机是下岗工人或从传统企业转行过来的。对于他们来讲这是一个灵活的就业机会。他们原本的收入可能是零,或者很难找到工作,能有一份保持一定收入水平的工作,在很多城市特别是三四线城市是非常重要的。而我们所做的事和政府有共同的目标。在这种大背景下,我对政策走向是乐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