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环境问题 和谐共生发展

2016-06-18 06:17张晓云张玉龙宁晓江孟思佩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环境问题

张晓云 张玉龙 宁晓江 孟思佩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正视环境问题和谐共生发展

张晓云张玉龙宁晓江孟思佩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摘要:人口的迅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了自然的严重破坏,引发了气候、水源、生态等一系列的问题,地球环境日渐恶劣.地球环境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我们应该共同担负起保护环境、恢复生态的责任,真正尊重自然,把自然的恢复和生态的发展放在首要的位置上,以长远的眼光来发展国家、经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关键词:自然现状;生态破坏;环境问题

以目前科学记载,当人类从猿类一支进化而来之后,经过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及至现代社会多种社会形态并存,人类作为高级物种,成为了地球的主宰和主体,地球也随着人类的发展,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地球是人类的母亲,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阳光、空气、水源等必需的要素,提供了生存的基础,自然环境也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广大的物产:洞穴提供了最初的居所,动植物提供了衣食的可能,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的需求也挡风遮雨、裹腹蔽体、解决生理和安全需求扩大到自我的实现.正是自我的实现,使我们的欲望日益增加,把自我放到了超乎其他的层面,只以人类自身的发展为目的,无视对自然环境和其他物种的影响,造成了自然中的各种问题,一面是自私,一面是无知.

1人与资源的矛盾

随着当代科技的发展,医疗水平以及人类自身素质的提高,人类平均寿命大幅度延长,而不断的繁衍使得人口数量增幅急剧增大,全球人口数量急剧增加.任何物种的生存,都是对地球资源的消耗,在衣、食、住、行各种过程中,我们把自然资源通过劳动转化为实物:粮食、果实、树木花卉都要要依赖土地获取养分;肉禽水产也是生长在自然中的物种,依赖自然生存;建造则需要大量泥土沙石等等.所有这些均是从自然获得,但地球只有一个地球,自然资源的总量是一个固定的数目,但人口却是日益增长,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再加上人类的短视、自大与不知节制,我们对土地的大量侵占,对自然的日渐蚕食,水资源的消耗成倍增加,造成了我们现在面临的“城市病”的诸多问题:雾霾、地下水匮乏、植被破坏、城市内涝滞水等等.我们对自然的侵蚀已经达到了自然负荷能力的极限,自然系统被严重割裂.

2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众所周知的现象,在进入工业化发展后,对矿物、石化资源的大量使用,排放出大量吸热性强的气体,形成大气温室效应.该现象在城市人口密集区域尤其明显,城市区域的温度高于其周边郊区至少1~2 ℃.温度升高导致的一个明显的担忧便是海平面的逐年升高,陆地则面临着减小,未来可能被淹没的尴尬境地.

虽然全球变暖是大的趋势,但城市化的加速是导致热岛效应的根本原因.一方面,城市作为一个大量的人造工程的集合体,其中大量的人工构筑物,如混凝土、柏油路面、各种建筑墙面材料,改变了地表的热物理属性,它们比自然的土壤、绿地、水体升温更快,吸热更多,使得城市温度明显升高;另一方面,人口的密集及其生活中消耗能源转化的热量,每天都在大量的聚集,除了导致人们生活中对炎热的不适,更导致了区域气压的变化,对城市通风形成阻碍,从而更加重了空气的污染.自然本身是一个连续的系统,城市气候的变化同样也对其他物种造成了明显的影响.

3环境污染

(1)空气污染.

从2013年开始,我国雾霾情况已日益严重,空气质量较差,能见度较低,且持续时间变长.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将2005年至2014年气流卫星制成的地图(见图1),图面显示,在过去10年,中国大陆是因工业扩张使污染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连高原地区新疆、西藏也没有避免.

图1 NASA——中国的空气污染PM2.5图

从2011年左右开始,美国大使馆持续播报PM2.5的行为终于引发了我国社会的关注.我们开始知道了雾与霾的区别,PM2.5也成为了我国国民生活中常见的词汇.2013年2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将PM2.5的中文名称命名为细颗粒物,主要包括浮尘、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二氧化硫、有机氧化物、臭氧等成分.虽然细颗粒物粒径小,但却含有了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其最为著名的雾霾事件,便是1952年发生于伦敦的毒雾事件,短短一周之内,至少造成4000人死亡.而我国目前也面临着严重的雾霾现状,尤其2015年以来,雾霾情况日益严重,其严重程度及持续天数都达到了史上新高,尤其在入冬以来,严重地区持续有1月之久,京津冀等多个城市指数爆表,超出300,南京甚至出现了玫红色的雾霾天气.

关于产生雾霾的原因,目前各界分析有如下几个方面:工业化发展带来的燃煤和重工污染;人口增加,与生活配套相关的石化能源消耗的成倍增加:比如大量汽车尾气、室内制冷制热;城市扩张大量工程建设的粉尘;气候变化下,空气流动缓慢造成的气体滞留等等.

对于我国目前的环境问题,防止污染源、提高石化资源使用标准、提高监控标准,能对防治污染起到很大的作用;但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都有了很大的改变,空调、汽车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如何协调是个需要深思的问题.

(2)地下水枯竭与水污染.

我国是世界上20多个贫水国家之一,淡水资源还不到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50年代,北京的水井在地表下约5米处就能打出水来,现北京井深达49米,地下水资源已近枯竭,全国600多个城市中目前大约一半的城市缺水.地下水枯竭,造成土壤密度发生变化,从而引发地面塌陷.从2012年起,很多城市都有突然地面塌陷的例子,汽车、建筑随之倒塌,更严重的是地下各种管线破坏引发的二次危害.

水污染已经是众所周知的现状,水污染的恶化更使水资源短缺更为严重.城市中的排水系统落后,以及生活垃圾的随意倾倒(城市排水管道没有做到雨污分流也是原因之一)、工业废水的不加治理随意排放、农药与化肥的大量使用等等,都是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我国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全国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保护水资源迫在眉睫.

4生态系统破坏

人口的激增、城市的扩张,我们不断拓展着城市的范围,将林地、农田都变作城市建设用地,变成钢筋混凝土的领域,城市逐渐包围农村,农村逐渐也变成“城市”.一方面,人造领域(城市)的范围越来越大,自然被碎片化,自然系统被破坏,无法自我循环、修复;另一方面,城市、土地被成为政绩展示的手段,并成为地方甚至国家的经济的重大来源,使城市成为无序混乱的状态,大量土地开发,单纯追求表面的形象,而对自然的生态规律未有考虑.绿化完全被当成点缀城市的工具,却漠视生长规律,只是提供了局限的场地,年复一年的栽种却不能长久,给树木输液甚至成了街道的另类“风景”;河道也成为了城市景观的牺牲品,由于地下水亏欠,河流逐渐干涸,许多城市为了形象与景观,都把河道用混凝土筑底,以防止水体下渗,再灌水造河,形成完全的人工河流,此种做法造成的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地下水匮乏,之后是地面塌陷.

5技术的负面影响

科技发展的速度也越来越快,科技的创新与应用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但同时,也加速了对自然的毁坏或干扰.我们已经注意到了环境和资源的问题,尝试各种科技手段来节约资源,发展生态,但我们在发展中,忽略了对自然的影响,始终以人类自身作为出发点,在屈从表面现象的同时,过于高估了自身的水平,相信依仗科学技术的力量,可以解决生存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相信以技术手段创造出的人为环境系统可以代替自然做功,甚至统治自然,把自然中的各种资源充作工具,风力、水力、石油、矿产等等都极尽利用.短期看来,部分资源的利用是有利于自然发展的,由于其没有能源消耗,且不对自然排放任何有害物质.但是目前已经发现一些弊端,比如对于风力的利用.风力发电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却干扰了自然的系统,能量是守恒的,我们把风能转化为电能的同时,减缓了气流的动能,干扰了整个自然的气流运动,风力减弱,造成了地域空气置换的缓慢,减弱了雾霾的消散动力.风力变化对自然的影响在竖立风车的地域则更为明显,直接更改了当地的气候条件,使得所在部分土地上的作物都无法正常生长.可见自然的奥秘、本质依然是我们没有掌握的,所以在科学技术的应用上,我们还当慎之又慎,反复验证.

6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的恶化和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人类的行为影响了整个的自然系统的生态平衡,而自然环境的恶化也影响了其他物种的生存.自然孕育了所有的物种,但唇亡齿寒,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地球环境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所以我们不能再肆意的挥霍,而应该共同担负起保护环境、恢复生态的责任,真正尊重自然,把自然的恢复和生态的发展放在首要的位置上,约束人类的行为,以长远的眼光来发展国家、经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志远.有关气温升高给人类带来的一些问题[J].科技大视野.1994,07

[2]升平.人类给地球带来灾难[J].首都经济.2001,01

[3]俞孔坚,李迪华,韩西丽.论“反规划”[J].城市规划.2005,09

[4]刘斌.解读俞孔坚的“土人铭”和几个作品[J].建筑与环境.2007,02

Facing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Being Coexistence Harmoniously

ZHANG Xiao-yun,ZHANG Yu-long,NING Xiao-jiang,MENG Si-pei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Art,Hebei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Zhangjiakou 075000 China)

Abstract:The rapid growth of population and urbanization has caused the severe destruction of nature,which triggered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climate,water resources and ecology.Therefore,the environment on the earth is becoming worse.Since the problem is imminent,we should jointly shoulder the responsibility of protecting our environment and restoring the nature.We should truly respect the nature and lay the emphasis on recovering the nature and develop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We should develop our national economy with a long-term view,so as to make human and nature coexist harmoniously.

Key words:natural status;ecological destruction;environmental problems

收稿日期:2015-11-07

作者简介:张晓云(1982-)女,讲师,从事建筑设计及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TU 1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环境问题
铁矿采选行业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
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研究
浅议环境问题和城市环境艺术设计
建设现代高效生态林业工程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环境伦理问题研究
浅析露天煤矿开采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火力发电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及成效研究
一般工科院校大学生对我国环境保护现状的认知分析
论述环境污染与“绿色”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