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品+周立夏
5月19日,远安县花林寺镇龙凤村,记者踏上曲径通幽的石阶,缓缓而上。“层层叠叠七彩梯田,雄伟古幽。伴着风儿的鲜花秀草,婀娜娇忸……”一副美丽的风景画尽收眼底。
不远处,一拨群众正忙着建造路边的文化长廊,一拨百姓忙着测量路基准备修路,还有一拨人正在修剪果园里的树苗……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4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荒草,村落凋敝。如今,户户门前通公路,家家都饮自来水,人人在村就业,古朴村落变景点。
这其中的嬗变,要从王杰到村任第一书记说起。
抓住“牛鼻子”建班子
到村第一天,身为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的王杰就“碰了一鼻子灰”。 来之前,他想办法争取到县直单位到村里送项目、送资金,可是,村里冷冷清清。村干部一个到镇上开会,一个闹情绪辞职不干,就一个年轻的村支部书记崔三红守在村里,大伙的心凉了半截。
“机会错过,可能再也等不来了。”王杰真心替村里着急。好不容易,崔三红找来了几个党员开会,可这临时找来的“代表”,一下子就被王杰看出了破绽,要么没有意见,要么提不出好建议。
“给钱给物,不如给一个好支部。”这次经历,让王杰意识到建强班子,发挥村党组织作用迫在眉睫。
走访了一些党员代表后,王杰逐渐摸清了原村班子的“秘密”。崔三红有文化、有事业心但经验不足;治保主任薛明华有经验、有魄力,但是个性强、脾气倔,两人经常在工作上“不对路”。
找准症结,就好“抓药”,王杰首从班子团结上“破题”。一有空,他就找两人交心谈心,寻计问策,言传身教,用发展的远景激励他们,用规范的制度引导他们。渐渐地,崔三红和薛明华冰释前嫌。
2014年,崔三红考取了镇综治办的干部。王杰便鼓励薛明华说,“革命的后代,要勇于挑担子”。受到信任和鼓舞的薛明华思想上日渐成熟,干劲更足,赢得了党员群众的信任,换届时,全票当选村支部书记。
“领头羊”选好了,但是班子年龄老化、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是龙凤村班子迫切要解决的难题。
王杰和薛明华反思商量,多方物色一批后备人选,逐一考察。最终,引进了一名年轻大学生,“村里的广场舞就跳起来了”;配备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党员当村支部副书记,“征地拆迁不用愁了”;还请了一个德高望重的党员回村当副主任,“矛盾调解就是利索”。村“两委”班子人数一下子从3人增加到5人,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明显增强。
班子建起来,能力也要提高。王杰坚持每周到村,手把手地引导村党组织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等支部工作机制。每年党员春训和“七一”,他亲自到村讲党课,将自己的群众经验和经济发展理念毫不保留地传授给村“两委”班子,让他们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2013年,龙凤村党支部由“三类支部”一跃成为“一类支部”;2014年,龙凤村党支部被县委表彰为“先进党支部”;2015年,龙凤村被授予全县“小康建设先进单位”。
走上快速发展的康庄大道
“手里没把米,唤鸡也不灵。”发展村集体经济、帮助老百姓致富始终是王杰的“头等大事”。
2015年,村里引进投资1亿多元的高山奥运村项目,规划建设1个超五星级酒店、一个汽车会所、一个室内体育馆、一条风情小街……
“三县交界地,群众认识不够,项目拆迁难度大……”薛明华有点畏难情绪。薛明华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在拆迁过程中,有几户“钉子户”不但暴力抗拆,还连夜做“房子”。王杰掌握情况后,亲自上门,吃住在村,耐心细致地讲解项目的好处,细心引导,用真情感化群众,“没几天,就把‘房子都拆了”。
“账上就5万多块钱,修路就要花2万多,村里还看不到好处。”的确,村里的钱一分一厘都来之不易,让薛明华有点放不开手脚。
为了让薛明华把目光放长远点,王杰带着他和其他村干部到浙江清远、安吉等地考察学习,用典型和成功范例“开路”,村干部们无不心悦诚服。
其实,王杰引项目进村从来不盲目。群众代表建议村里可以发展核桃、软籽石榴产业,王杰就亲自把土壤送到宜昌检测,还把三峡大学的专家请到村里反复论证。只有专家点头了,他才带着薛明华到宜昌夷陵、襄阳保康等地取经学习。目前,村里1000多亩核桃,800亩软籽石榴,一年为老百姓增收7000余元。
通过走出去“取经”和请进来“号脉”,困扰龙凤村多年的思路问题得到破解。目前,村里围绕旅游、种植、养殖的发展蓝图逐渐绘就。2014年,村里邀请专家规划设计,发动群众依山就势建设、恢复石板步游道,整理上古梯田,种植“七彩花海”,将海拔500多米的店子垭打造成旅游景点,让“云中村落,诗画龙凤”的旅游品牌远近闻名。村里一年接待游客上10万人,山上的农家乐年收入都在5万以上。
产业发展带动就业,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指数。“村里5个项目都在开工,80元一天,村里近百人都在工地上班。”龙凤村党员庞昌明说,“既挣了钱,还可以照顾孙子。”
目前,村民人均纯收入由2012年的6792元,增涨到2015年的9676元,龙凤村正以14%的年速度走上快速发展的康庄大道。
把群众苦闷记在心头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群众疾苦,一直是王杰最挂心的事。
2015年3月,王杰收到龙凤村一组村民祁世龙的求助信,便连夜赶到祁世龙家。祁世龙7岁丧父,8岁务农时脚骨受伤无钱医治,16岁开始发炎溃烂,久拖成残,要截掉脚板。妻子智残四级、弟弟智残一级、儿子智残三级,祁世龙就是这个特殊家庭赖以生存的顶梁柱。看到祁世龙,王杰揪心地痛。
第二天,王杰跑民政、问残联,为祁世龙争取大病医疗救助金8万元,并亲自将他送到县医院及时手术救治。此后,王杰就和他结成“亲戚”,每到村里都不忘问问祁世龙的情况。镇里、村里的干部在他的带动下,每人都联系一户困难群众,全村8名困难群众都感受到了党的温暖。
一点一滴的小事,可以让老百姓记一辈子。说起王杰,龙凤村低保户韩国茂说:“王书记真心把老百姓的事记在心头。”前不久,得知韩国茂家庭困难,王杰带着村干部到他家开会,掌握了韩国茂有个儿子待业的情况后,他就开始拜托身边朋友,想着帮老韩的儿子找点事做。3天后,王杰就打来电话,让老韩把儿子送到远安车桥公司去应聘。
王杰用真情和实绩换得了群众的信任。驻龙凤村4年来,王杰写了95篇手记,召开座谈会、屋场会93次,走访农户450多户(次),累计争取资金和项目折款500余万元,解决了村民行路难、饮水难、通讯难等问题,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也让龙凤村老百姓常常念叨他们心中的“王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