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研究综述

2016-06-17 21:40颜林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13期
关键词:县域经济转型升级资源配置

颜林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县域经济的局限性逐步显现,亟待转型升级。本文梳理了近年来有关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理论文献,主要包括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概念内涵、背景意义、目标路径以及对策举措等四个方面,并做了简要总结。

关键词:县域经济;转型升级;资源配置;都市区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3-000-02

经济转型升级是现代化进程始终面临的课题,也是当今中国面临的最为紧迫的课题。县域经济作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转型升级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全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县域经济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取得十分巨大的成就。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县域经济的局限性逐步显现,转型升级刻不容缓。近年来,国内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研究的文献可谓汗牛充栋,但关于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研究文献并不多,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关于什么是县域经济转型升级

吴金明(2011)从经济转型、经济转型发展、县域经济转型发展,层层递进地进行了概念界定,认为县域经济发展一般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有两次关键的转型发展,一次是由资源依赖型经济增长转向资源依赖与技术依附型发展,另一次是由资源依赖与技术依附型增长转向创新型发展轨道。除此之外,研究者多是将国民经济转型升级概念内涵延伸到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研究上。李伟(2014)认为,狭义上的经济转型升级主要涉及到经济结构的优化;广义上的经济转型还涉及到经济体制的转轨,从广义上理解经济转型升级,更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曹立(2014)认为,经济学范畴中的“转型升级”至少包括企业、产业、区域经济三个维度。转型升级的“企业版”是微观基础,主要是指企业传统生产经营方式的实质性突破,面对新的技术环境、市场环境确立新的生产方式与新的经营方式。“产业版”是中观体现,主要是指产业结构(包括行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基本形成顺应产业技术发展方向和符合更高级经济发展阶段要求的产业结构。“区域版”是宏观表现,主要是指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形成更具竞争优势或比较优势的区域经济结构和与之相适应的体制。刘志彪(2014)认为转型升级是两个词复合而成的概念,“转型”有两层意思:一是经济体制转型,即把资源配置由政府主导转变为由市场决定;二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即把粗放发展方式转变为科学发展和集约化发展。“升级”主要是微观尤其是产业经济层面的内容,有四个层次的理解:一是产品升级,二是工艺升级、三是功能升级,四是链的升级。无论是“转型”还是“升级”,核心和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二、关于县域经济为什么要转型升级

学界主要从国内外环境变化和县域经济自身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探讨。殷荣林(2009)认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企业做强做大做优,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是根本途径。黄勇等(2013)认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县域经济的先天局限性逐步显现,主要表现在资源整合能力有限、行政分割造成资源浪费严重、公共资源共享性较差等方面,无论是提升企业竞争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还是优化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都需要推动县域经济转型。薛维海(2013)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竞争的加剧,县域经济由于存在产业发展集聚不够、创新要素内生供给不足、产业链整合与培育能力有限、环境承载压力较大等局限性,已无法适应创新驱动战略下资源和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要求。

三、关于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成什么样

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应该以优化资源配置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理论界对此并无分歧,但不同学者的视角和侧重点不同,从而提出了不同的转型升级的目标路径。大体上有三个基本视角。(1)转型升级的系统性视角。吴金明(2011)立足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主张从发展的动力、路径、平台、重点任务和机制建设五个方面推进县域经济转型发展。发展动力,从政府投资及县域资源性产品供给推动转向民间投资及县域加工性产品供给与社会需求拉动上来;发展路径,从资源依赖、数量型与粗放式增长转向发挥资源禀赋优势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的增长轨道上,推进经济的集聚、集约与质量效益型增长;发展的区域与平台,从家家点火、户户冒烟式的“散、小、乱”布局向工业园区化、农业片区(或基地)化、城镇集中化转变;发展的重点,从完成区域资本原始积累和选定县域主导产业阶段迈向培植主导产业市场势力,打造县域自生能力和推进城乡统筹等;发展的机制,要从“唯GDP论”转向发展的质量与效益,转向绿色发展与循环发展。(2)转型升级的过程视角。战炤磊(2010)在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分类特征与适应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两条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创新演进的共性路径:一是基于横向视角特色化发展道路;二是基于纵向视角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刘志彪(2014)认为,应以”提高生产率”为政策标准和主线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既包含吸引要素流入高端服务业,实现三次产业间资源配置的优化,也包括在制造业内部实现本地化升级、存量调整升级和现有产业的技术改造升级。(3)转型升级的目标形态视角,这是浙江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研究的特色、亮点与显著成就。王祖强、应武波(2010)较早研究浙江经济空结构的转型升级,提出从强县经济到都市圈经济转型的路径思路。与之相类似的是,袁涌波(2013)提出浙江经济空间布局要从县域经济转向都市圈经济。柳博隽(2011)提出通过经济空间集聚发展、现代产业高效发展、科技创新动力支撑、城乡资源统筹配置,推进县域向城市经济转变。黄勇(2013)则提出“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的意义与构想。

四、关于如何推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

殷荣林(2009)主张从四个方面长兴县域经济转型升级:一是协调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形成产业升级的良性互动;二是强化产业政策导向,增强产业集聚效应;三是强化自主创新,不断提升产业层;四是优化投资结构,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转型升级。吴金明(2011)认为要推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须从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培育产业自生能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下功夫。黄勇(2013)认为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要以都市区形态组织优化国土空间布局、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能力、加快构建便捷交通网络、着力强化产业分工合作、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要通过试点先行、规划先导、改革先为来推进转型。薛维海(2013)认为要推进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一是以产城融合为导向,促进区域经济科学发展;二是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三是以新型城市经济为重点,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四是以人才培养和引进为支撑,促进区域经济跨越发展。赵红、贾夫军(2014)从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创新体制机制等六个方面,提出加快推进新泰市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五、简要结论与展望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内涵、背景意义、目标路径和对策举措等四个方面,对丰富县域经济理论和推动地方经济科学发展做出了贡献。但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研究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入。首先,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研究需要与时俱进,应当反映经济发展新阶段的特征和要求,在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的地方化方面做出贡献。其次,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研究需要对实践中出现的新现象新趋势作出阐释和回应。比如,当前县域经济中出现的产业融合现象,再比如浙江省正着力打造的融合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等多重功能的特色小镇。最后,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研究需要理论创新。县域经济转型升级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还涉及社会、文化和生态等多个领域的问题,需要在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上作出探索。此外,在方法论上,需要更多地采用现代经济学研究方法,同时也需要更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吴金明.湖南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战略刍议[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2]黄勇.“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的意义与构想[J].浙江经济,2013(10).

作者简介:颜 林(1978-),男,湖南湘潭人,中共临安市委党校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乡与区域发展。

猜你喜欢
县域经济转型升级资源配置
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概述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刑事侦查资源配置原则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辽宁:卫生资源配置出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