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伟+赵立文
摘要:《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培养大学生法制思维和思想品德的重要课程。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环境下,要更加注重从法治视域审视爱国主义教育,将法治精神与爱国主义价值理念下相结合,培养学生依法爱国和理性爱国的思维。本文以《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为例,探讨了法治视域下的爱国主义教学。
关键词:《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爱国主义;法治精神;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3-000-01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主要精神动力,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使命,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更加重要。近些年来,我国大力建设法治社会,并逐步走向依法治国的道路,新时期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与法治教育是一脉相承、紧密联系的,因此在《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应融入法治教育的内容,提高大学生的法治思维和爱国思想。
一、爱国主义与法治精神
法治建设可以说是爱国主义的内容之一,爱国主义与法治存在紧密联系。第一,爱国主义与法治都以正义精神作为逻辑始点。对法治和爱国行为的判断都以“正义”作为前提,做到正义就是爱国的最好表现,爱国和法治在精神价值上的追求是统一的。第二,爱国主义和法治是内涵理性的基础。爱国主义教育与法治社会的建设都内在地需要理性的考证,将爱国主义融入至法治理念中,能够正确、客观的评价爱国主义,并发挥出教育的功能,在学生心中建立起科学的爱国主义理念。第三,爱国主义和法治都以责任作为依归。法治的目的是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通过责任实现社会的稳定,不论是爱国主义还是法律都以人的行为为基准,形成良好的生存状态。第四,爱国主义与法治精神在对待社会公民的态度上是一致的,都是要保障人的自由、民主和平等,保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二、《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爱国主义与法治精神是相契合的,爱国主义教育在法治时代不仅仅是一种道德教育,更是法律教育。大学生的学法、守法实质上就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将爱国主义融入至《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法律教育。
(一)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
传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一种常识性知识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在《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不能使学生感同身受。《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应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起到主导作用,在展示教师引导价值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动的自主构建知识,自主形成法治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因此,高校《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应改革教学方法,将教学重点放在课堂探索活动上,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自主变革。例如将教学内容进行专题化整合,适当扩充爱国教育和法治教育的内容,在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学中,增加法治精神和爱国主义的专题教学,形成良好的法律素养。《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核方式也应进行转变,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应采用形成性的过程评价方式,结合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例如针对一些列的案例、事件、问题等开展调查活动,学生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答辩考核,并附上报告,综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完善爱国主义教育教材
参考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结合国内大学生成长发育特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法治教育应以公民教育为主。以美国为例,美国颁布公民教育大纲指导公民的爱国主义教育。我国在开展爱国教育的历史中,不断完善各项教育大纲,思想政治课程在不同阶段教育中不断完善,教材也不断丰富。在此基础上,应不断完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教材,加强高校爱国主义教材与中学教材的相互衔接,提高教材的高度,更加适合大学生思想发展的需求。还要充分考虑不同专业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接受程度,对于非法律专业而学生的法治教育应加强法律常识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法律常识和法律意识,从而更好的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三)深入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第二课堂
高校爱国教育出了开展《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外,还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高校一般开展学生参观爱国主义基地的活动,或是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对我国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前景进行了解,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体精神。但对于爱国主义第二课堂的开发,往往缺乏与法治教育的融合,因此应从法律维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将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视角放在普法教育活动中,首先,确定适合大学生学习的普法读本,目前高校普法教育读本还不完善,缺乏深入研究和开发,应从这方面入手编写适合学生思想教育的普法教育读本;其次,鼓励大学生参与至对社会问题的法律思考活动中,特别是与自身发展相关的社会问题,开展公开的谈论,积极发表开发,激发其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第三,鼓励学生参与至社会法律服务活动中,在真实的案例、事件中培养其法律意识,通过社会服务更好的激发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三、结束语
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推动高校法治教育的发展,法治进程的发展为爱国主义的培养提供机遇。高校在开展《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应将法治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在法治理念下进行爱国主体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高素质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吴安新.法治视域下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基于《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思考[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82-87.
[2]王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
[3]花育萍.“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研究性教学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23:159-160.
[4]翟婷婷.“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效性路径探析[J].太原大学学报,2013,01:111-114.
[5]崔杰.“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刍议[J].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新探索,2010,00:229-237.
[6]李政敏.《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思考[J].消费导刊,2009,17:17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