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炳呈
摘要:审计全覆盖不仅是对审计职责范围的扩大,更是审计理念思路的创新,在国家审计部门每年例行的对预算编制和决算草案执行审计工作中,更能够反映出审计全覆盖的优越性和迫切性。本文从运用数字化审计方式、尝试新的预算执行审计模式、健全与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相适应的工作机制、建立具有大数据分析特点的审计管理制度等方面,探讨大数据环境下的玉素阿森纳执行审计全覆盖。
关键词:预算执行;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3-000-01
中办、国办下发的《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北京市审计局关于转发刘家义审计长有关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框架意见的讲话等文件的通知》等文件,都提到了审计全覆盖这一理念。
“十三五”时期,我们要加快实施审计业务大数据化工作,拓展大数据技术的运用。结合历年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组织经验,根据目前所有的数据资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以大数据为核心的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
一、广泛运用数字化审计方式
利用数字化审计方式,主要可以从采集数据、调查筛选、查找疑点、综合分析等方面入手,为现场审计指引方向,减少审计现场时间,提高审计的精准度和审计工作有效性。
紧密结合从宏观层面,从大数据中进行关联分析,提高对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发展的判断权威性、加强发现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的能力。构建模型集中分析,根据审计经验提出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结余资金、公务卡支付等各类审计事项,分类整理建立审计事项数据模型,并从中发现审计问题和疑点。
提升数据分析能力,培养一批数据分析骨干。对现有数据进行深入研究,发出需求和解决问题。逐步将数据库中的所有原始表进行逐一甄别,确定表间的勾稽关系,取得能够将原始表转换为能够满足审计分析系统识别的标准表的能力。
加强信息化应用,实现预算指标、项目数据、国库收支等信息的互联互通。充分借鉴网络力量,运用政府公开平台的各项数据,利用现有的网络上的优质资源。如进行被审计单位的新闻检索、网络举报信息、海量信息检索等。
二、探索尝试新的预算执行组织模式
扩大市级部门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审计监督的覆盖范围,推动数据化审计环境下的审计模式创新,需要从组织模式上进行改革。
首先,从组织架构上打破固有模式,从领导层设计、人员构成、职责分工等方面重新构想。成立领导小组,对整个预算执行进行顶层设计,前后贯通,统一部署下达指令。成立专门的数据分析小组,抽调业务骨干进行试审并对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各种分析筛选,将系统分析发现的问题和疑点下发各审计组。通过现场审计,调取相关会计信息、会议记录、业务档案、经济合同等原始资料,逐一核对,揭示风险,最后将审计成果进行汇总。在审计线索落实方面,充分发挥审计业务会的作用,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疑点、线索,专家集体“会诊”,强化审计力度,提升审计效果。
其次,重新划分工作阶段和每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勾画工作流程图,预设考核时间点,确定每个工作阶段的主要工作和注意事项。制定贯穿审计项目计划执行全过程的分阶段、细化的审计项目计划监督节点,认真履行审计项目组织和实施责任,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审计项目组织实施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的计划执行进度节点组织实施审计项目。压缩现场审计时间,在非现场阶段进行集中分析和数据筛查,现场阶段进行集中核实。通过统一的疑点核实和表格化方案,最终达到利用更少的人力完成更多的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目的,尝试全覆盖的预算执行审计。
第三,充分考虑可获得的审计数据资源,并进行合理组合,将可用性最大化。通过大数据的横向比较,整合资源提高效率,将疑点线索进行纵向延伸,实现筛查、核实、取证的快速节奏,并将成功方法固化记录在案,形成标准化的审计模块,为以后的同类审计积累经验。
第四,统筹使用人力资源。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切实转变观念,深刻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在思想上要统一到全面推进大数据审计,实现审计全覆盖的工作要求上;在组织上要树立大局意识,加强沟通协调,互相支持配合;在行动上要严格落实实施方案,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最后,全覆盖对多个审计项目集中研讨、统筹规划、把握重点,对报表审计的程序和步骤科学设计,同时在该过程中引入社会力量协助工作,有效发挥了资源合力,进一步提高审计基础工作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三、健全与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相适应的工作机制,建立具有大数据分析特点的审计管理制度
经过本次预算执行审计,除了对新方式的尝试和总结外,在实际执行中还感受到了目前审计部门专业知识的欠缺,需要从长远角度考虑,建立相应学习研究体系,使审计成果最大化。
(一)对财政部管理体系变化进行定期了解学习
在近期的预算执行审计中发现,审计人员对财政部门的各种管理平台认知度不足,不能够熟悉应用管理平台现有成果和财政现有管理指标体系。如财政的资产管理系统和国库管理平台,对于系统内现有数据的情况、报表的情况、可操作内容不了解,在审计中失去了极好的可利用工具。在目前大数据、信息化的审计环境下,对可取得的财政数据有充分深入的认识了解,才能够紧贴财政管理体系的变革,适应大数据审计的发展要求,从繁冗的数据中找到突破口,提高工作效率和审计质量。
(二)对部门建立长期评价体系
预算执行审计年年在做,单位有些问题屡犯不改,整改问题愈发得到重视。为了督促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情况、加快审计组对被审计单位的认识了解、更加科学的确定审计项目和被审单位范围,可以充分利用原有的各种审计结果,对被审计单位建立“部门小档案”,对每一家被审计单位的历年审计情况、整改情况、重大财经管理方法变动、内部审计成果等进行记录留档,建立长期评价体系,更有利于作出合理的审计判断和整改意见。
(三)结合纪委巡视报告、年度考核等外部讯息,建立全覆盖的监督检查网络
与相关检查部门建立联系,取得各个预算部门接受的外部检查相应资料。比如纪委巡视组对各预算部门的检查报告、财政监督管理部门对预算部门进行的考核和结果、单位聘请的外部审计出具的审计报告等,建立相应渠道及时获取,全方位的对被审计单位的情况进行了解,以便在确定审计重点和研究审计方向时提供参考。
在信息化、云数据的外界环境下,打破了由来已久的固有模式,是审计顺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的必然趋势。在锻炼审计人员专业全面性、确保审计覆盖面和审计质量的同时,展现了未来预算执行审计的新趋势、新面貌,也促使整个预算执行审计体系、管理流程向着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