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
《京华时报》2016年4月2日报道,2014年开始,浙江杭州市由环保组织、废品回收企业申奇公司及民政、城管委等部门联合推出“旧衣回收”的公益项目。然而,在最近的走访调查中却发现,部分废旧衣物回收桶上,被市民写上了“骗子”“黑心企业”等字迹。事情的起因是一只装在旧衣服里的跟踪器。市民通过追踪发现,旧衣物根本没有运到自己想象中的贫困地区或贫困家庭,而是被运往上海、江苏等地的旧衣服收购站。据了解,这些旧衣物经过倒卖,一吨可赚四五千元。老百姓的爱心成为企业盈利工具,许多市民难以接受,感觉被骗了。
H Hot知识:公益和慈善的区别是什么?
在中文的语境中,慈善更多是施与性质的,而公益则更多是共建性质的。慈善的主体是有资源的个人或团体,主要模式是有资源的一方向资源匮乏的一方提供帮助,很多时候是以资源单方向流动转移的形式完成的。
公益可以包括慈善,但是字面上公益可以理解为建立有公众利益的事业,强调的是所有参与方的共同利益,也就是说即使有主导者,主导者本身也是受益人群的一部分,不再是单方面地施与。因此所有参与方都平等地参与共建。
G 各方回应
@杭州申奇废品回收公司副总经理李震:这其实是一个循环再生项目,慈善捐赠只占很小一块儿内容。推广项目过程中,我们可能把慈善用途夸大了。媒体和公众过度放大了“大熊猫”的慈善意义,而作为企业,申奇公司是以盈利为主要目标的。
@环保组织“绿色浙江”:项目推进之初,与申奇公司是合作关系。因为发现申奇公司执行环保事业不规范,停止了合作。作为环保组织没有强制监管权,因此不掌握回收具体数据,无法进行监管。
W 网友歪评
@假村长:一般我们拿去捐赠的衣服都有可能会被自己扔点,现在经过处理变卖,也算是废物利用的一种,节能环保,没什么不好。那么多污染、腐败不去治理,老抓着这些小事不放。
@草木hioyf:把民众的爱心当作你们谋利的工具,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真的没有受到一点良心的拷问吗?
@ST_liao:这是很显然的监管不力。就是因为这样蒙蔽民众,利用爱心的事情太多,才造成当下的社会信任危机!
【考场仿真试题】爱心捐赠被用于盈利,你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请结合材料写一则150字左右的微评论。
【范文示例】旧衣服与旧报纸一样,都是资源,而且是优质资源;两者的回收,没有本质的区别,而收购旧报纸是要论斤付款的,那就叫市场化;而杭州申奇公司打着旧衣回收、公益慈善的幌子,骗取公众的资源以及爱心,是不折不扣的“偷换概念”。所谓上帝的归上帝,恺撒的归恺撒,那么公益的也应当归公益,市场的归市场。贴着慈善的标签,瞒着基本的信息,做着企业的行为,有意识往慈善捐赠方向误导民众,这就有了欺诈之嫌。旧衣何去,爱心何从?既要谋私利,又要立“慈善”的牌坊——那注定是不可持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