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慧
中国传统图案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它起源于距今六七千年的原始彩陶纹样,历商周时期、战国时期、汉代、南北朝时期、唐代、宋元时期、明清时期,发展到现代。在漫长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图案有其各自的特点。在不断继承祖国优秀图案艺术的基础上,还应从文化的角度进行较深入地探索,展示中国传统图案艺术的特点以及其文化思想,让人们重新认识传统图案。
《辞海》有云:“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劳动实践,是一定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涉猎时期和农耕时期的艺术反映是同时期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这时期主要以几何纹、动物纹样为主,植物纹样还没有出现,但是随着生产活动的发展,人类开始认识植物、亲近植物,这种变化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从动物装饰纹样到植物装饰纹样的过渡意味着人类从涉猎生活到农耕生活的巨大转变。
在萌芽时期,植物纹样有着与宗教、哲学、社会文化相结合的特点。在中国古代,先民喜欢将自然现象、自然植物、自然动物等富于神秘化、神明化,祈求无灾无难、风调雨顺、日以饱腹,以此来寄托心灵的慰藉和心想事成,具有浓重的宗教色彩。图腾崇拜是验证植物被神化的有力证据,例如楚族的桃子、苗族的枫树、彝族的竹子等等,而后更是有神话传说、祭祀、禁忌等出现,又例如我们熟知知的桃符、桃人等桃制品,具有驱邪辟邪的功效,这些古时的说法时至今日仍被一直认同和沿用。在上古时期,对于先民来讲,被赋予神力的植物就是“哲学”,它们被人形化和人性化,具有人的特点和超凡的能力,可神可人。它们可以是小说中描述的花仙子,个个知书达理、温润动人、精灵古怪。它们也被赋予
高尚的品性,比如梅花的孤傲、兰花的清幽、竹的刚正不阿、荷花的清廉等等。植物和人之间的感情是可以互相传递的,李商隐的《赠柳》有诗云:“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用柳树来表达对离别之人的依恋和思念之情。
植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它是自然界生命力的象征。植物本身各个所具有的独特形象,它们千姿百态、各有所长,人类最初多不加修饰的直接运用其原型,其最初的植物纹样大多线条简单、造型缺乏灵活性和独特性,后经人类长时间的不断摸索和不断创新中,中国传统植物纹样开始由原生态形式走向抽象化形式,造型更加趋于生动化、艺术化,种类繁多、形象生动、造型灵活。中国人自古偏爱圆满、喜庆、平安等等,这些情怀在中国传统植物纹样中也有着强烈的体现。植物纹样发展到明清时期具有明显的吉祥寓意,寄情于物,用物言志,用植物来表达着人类对于美好事物的真诚祈祷与殷切盼望,以此来达到心灵上的寄托和慰藉。中国传统植物纹样作为中国装饰文化里面一种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其特有的形式彰显着中国人的生活习惯、文化习俗、政治经济等文化背景。
中国传统植物纹样的文化内涵贯穿于不同历史发展时期,在抽象和具象间融合与演变,它承载着人类美好的愿望,它是人类精神的寄托,它是聚集特色、超乎物象外的审美情感。中国传统植物纹样具有突出的文化特点,它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起点,触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广泛的审美关系,它将自然物象和人文理念统一起来,它所传达的社会文化意义能够引发人类的联想和共鸣,使得室内空间、人、植物纹样三者之间形成积极互动的关系,符合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即强调入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起初从儒家的“仁者爱人”到道家的“道法自然”中强调人在自然、恬淡无为中回归自然的思想,为“天人合一”的理论奠定基础。中国装饰设计从精神层面到思想观念上面,均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种理念已上升至哲学高度,构建成“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体系,可以说“天人合一"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特质。
中国传统植物纹样,反映着中国人的艺术观、价值观。其艺术感主要体现在植物纹样的构成艺术法则和图案应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体现的价值和功能上,具体到三方面:以植物纹样来记录人类历史的生活和发展,用植物纹样装饰和美化生活,用植物纹样来寄托精神观念和信仰。中国传统植物纹样记录着人类不同时代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生活,表现着不同时代人类的时代感、艺术感。纹样艺术的发展,追根究底还是为了装饰人类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器具的一种装饰艺术手段。植物纹样的美好寓意,使得生活用具不仅具有本身的使用价值,而且使其具有更高层次的艺术价值,
重视艺术的民族性是现代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中国传统植物纹样作为一种自然、高雅的文化符和设计语言,有其自身的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它是抽象艺术的物化形态,表达着不同时期的社会属和文化背景,展示着中华民族的逻辑思维方式和艺术的表达形式。
(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