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璐?李梦
图形符号元素在中国的建筑中应用极其广泛,建筑的形式美离不开图形符号的表现。本文通过阅读童寯先生设计的南京外交部大楼,认为童寯先生将民族图形符号以元素的形式大量的运用在建筑中,赋予了建筑另一种美学意义,再与西方的建筑符号进行比较,突出了中国建筑美的独特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对现实生活的需求,人们在生活上的要求越来越高,包括人们对居住条件的要求,也导致了许多建筑在风格上的不伦不类,或者说是一成不变,造成了视觉上的疲劳,中国建筑的图形符号只有具有民族特色才能在这个风口浪尖上立足,因此,设计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图形符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图形符号与中国的民族建筑
图形语言能直观的表达出设计者的观点,并富有意识表现力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图形符号运用在建筑当中,其唯一性和独创性令人们在视觉上有最直观的雅、俗之分。比如在建筑外观图形上过于民族化,与现代都市风情格格不入,而完全摒弃了民族元素又将会显得缺少一种独特的情调。就如美国的理论学家巴巴纳克所提出的设计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支撑眼前我们生活所需要的一切功能,更主要的是在于设计本身对第三方的影响,也就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而这就涉及到了一个度的问题,这也是历来设计师们一直所考虑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之一,这种观念永不过时。
民族建筑的形式美与案例
童寯在建筑学术研究领域有着独到的见解,他开西方近现代建筑研究之先河,特别是他对中西方建筑图形的认识给出了与众不同的回复,随着经济的发展,与西方文化交流的机会也越渐繁多起来,免不了与西方建筑符号在观念上的强烈冲突,针对于这种现象,童寯先生认为我们还是应该持一种客观的态度去对待这种现象,所谓“崇洋”,“崇”的要害明显高于“洋”,他认为西方的建筑有很多值得我们东方所借鉴的,特别是作为其图形的建筑,但也有应该批判的地方,例如西方建筑把设计和结构完全分开、尤其是支柱只为美观,无支撑作用,还有对于经济造价问题,西方设计师比较漠然等等。中国的大屋顶有太多的不精致美观,如何在中国创造的基础上添加上西方设计元素,使之成为具有“乡土”外貌的建筑,童寯先生曾声称,如果将我们的秦砖汉瓦产生中华民族自己的风格,将传统元素进一步探究与升华,那么才将我们老祖宗的文化发扬光大,毕竟,西方建筑家有引用老庄哲学、宋画理论打开设计思路的。他期待中华民族能在传统材料-木材的影响下,将建筑图形 更具有新的突破。
图形符号在东西方建筑上的比较
1.结构比较
就东方来说,最朴美的建筑符号那就是中国式的建筑,而西方建筑就以希腊多利克了,多利克柱子间的距离完全受三槽线的距离所控制,这其间的长度没有定数,,但能够使排当方形为度,每柱顶中心必有三槽线一个,两柱之间,又夹三槽线,一束。而这又很像在中国建筑中的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传统的结构方式,由方形的斗、拱、斜的昂组成,将庞大的建筑物通过斗和拱将重量分散后支撑起来,在屋檐上加的一层一层的成弓形的木材为拱,而各个拱之间垫的方形小木块为斗,合成斗拱。
2.特征比较
武梁祠的浮雕石刻与希腊建筑中的女像柱之间的区别:
位于我国山东省的家庙—武梁祠,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一处画像遗存,祠堂内部装饰了大量完整精美的古代画像石,记录了这个名叫武梁生前的事迹,是中国建筑的重要资料。例如,在建筑物第二层上的图案所示,这个看起来像舞蹈者的人物,不但用手支托着屋顶的一部分,而且用其头部也支托着整个建筑,很是奇怪。粗略一看,这个图形的轮廓与希腊建筑中的女像柱有相似之处,究其不同处在于此中国建筑看起来比较轻松愉悦,没有任何精神负担。由浮雕的异同也可以看出中西方在建筑图形这个话题上有着前世今生的联系,其相似度也是在令人瞠目惊舌。
结语
通过中国建筑中大量运用图形符号,从而发现建筑设计中的美学元素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建筑设计中带入美学元素能使建筑更加符合大众的审美,赋予了建筑另一种意义。就童寯先生所设计的南京外交部大楼,将具有民族元素的图形符号带入了中国的建筑设计当中,无论是在图形符号上的应用还是在美学元素上的借鉴,对于研究者都有一个新的认识。再与西方的建筑符号进行比较,突出了中国建筑美的独特性。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与传媒学院)
作者简介:张 璐(1991-),女,汉,籍贯: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2015年高等学校教学研究项目:设计艺术史课程“辩论法”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部分成果 编号:【2015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