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
伴随现代市场经济的肇始,保险业进入中国已有200年历史,伴随中国从愚昧封建社会进入现代社会。保险业的兴衰,是中国现代经济从萌芽到兴盛的一面镜子。
洋务运动与市场保卫战
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国内外格局风云突变。
魏源、洪仁玕、郑观应、王韬和陈炽等人,先后在其著作中阐述了有关保险的思想,其中最有名的是魏源和洪仁玕。魏源在其所著《海国图志》中,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西方的保险理论、实务及发展情况,是介绍西方近代保险的第一人。洪仁玕所著的《资政新编》中,最早提出了在中国开办保险事业的主张。
此时,世界保险业呈现出新的变化。一是由于工业革命带来了工业生产的大发展,大大促进了人们对财产保险、火灾保险、人身保险和意外事故保险的需求增长。二是由于贸易航运需要,海上保险有了新的发展。1855年5月1日,世界上第一家船东互助保障协会正式成立,就是现在英国布列塔尼亚保协的前身。
咸丰时期,上海已经发展成为全国进出口贸易中心,中国近代企业最为集中的城市,外国银行和轮船的主要据点。并且也是军事工业、轮船业和保险业的发源地。原来业务范围广泛的第一代洋行已经不适应殖民者经济扩张的需要,轮船、保险、码头、仓栈、银行等项业务,已经从老牌洋行母体中离析而成为独立的企业,从而加快了保险业的进程。
1853年,永福人寿保险公司授予英商托马斯·蒙克里夫全权组建该公司上海代办处董事会。1861年,英商联盟保险公司在天津设立机构,经营水火险和人寿保险。19世纪60年代,英商保险机构一直垄断着中国保险业务。
由于保险业丰厚利润的吸引,华商附股开始加速。1857年,怡和洋行控制的谏当保险公司在上海和香港两地开设分行,并采取大力吸收华商股份的措施。
1865年5月,义和公司保险行在上海创立,是我国第一家自办的保险机构。至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为适应航运业发展的需要,先后创办了“保险招商局”“仁和水险公司”和“济和水火险公司”等官办保险公司,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并坚持与外商保险公司进行斗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商对中国保险市场的控制。当然,洋务派在保险业方面的努力不能改变外商垄断中国保险市场的局面。
民国时的“保险解决人生的问题”
1911年,华商保险公司总共有45家,但发展的势头时起时落,仍然是外商保险公司垄断着中国的保险市场。当时在整个保险业务中,外商约占80%,华商仅占20%。
从1912年到1925年,陆续设立华商保险公司有39家。其中于1912年设立的中国华安合群保寿险股份有限公司到1931年的时候,已经成为与外商寿险公司相抗衡的著名华商保险公司。
从 1926年开始,包括银行在内的许多金融企业和工商界人士纷纷投资于保险业,使得民族保险业在一段时间内得到了较快发展。
到1937年,全国有华商保险公司40余家,分支机构120多个。1943年12月,由交通银行等投资设立的太平洋保险公司在重庆成立。抗日战争之后,保险机构迅速增长,到1948年,全国保险业的总、分支机构一度达到602家,仅上海市就从1946年的133家增加到1948年的241家,其中华商178家、外商63家。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为应对战局发展,在财政金融方面采取了许多应急措施,战时兵险即为其中较有特色的一项。战时兵险由国民政府财政部委托中央信托局举办,包括运输兵险与陆地兵险,为国内外重要抗战物资的运输及后方工矿生产事业解除了后顾之忧,使其得以安心运输与生产。
民国时,保险被许多人接受,1932年,马寅初在燕京女子大学的讲话中说:“一位将要出嫁的女生让我对于她应当得到什么样的嫁妆发表意见。我的建议是,在座各位准备出嫁的同学不要向父母索求珠宝、房产和田产,这与现代文明有教养的女性身份不符。你们应当要父母为你购生存储蓄的保单,这种保单到期时,可以发展事业、维持生活,比起那些珠宝之物实在强得多,可惜一般家长们不太不注意。”
1933年4月9日,上海《申报》的“人寿保险专刊”第四期,刊出了胡适的一幅题词,堪称中国知名学者向国人推荐人寿保险的一次“先例”。题词如下:
人寿保险含有两种人生常识:
第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所以壮年要做老年的准备,强健时要做疾病时的计划。
第二,“日计不足,岁计有余”,所以微细的金钱,只须有长久的积聚,可以供重大的用度。
推荐民众参投保险,实际上也是在倡导一种稳健的公众理财方式,胡适也算“开风气之先”了罢。
秦道夫:保险业活字典
秦道夫就像是一本相册,照片从黑白到彩色:建国时建立保险业的会议;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揭牌;改革开放恢复保险业;中国第一部保险法草案……一张张,翔实、生动,定格了中国保险业的一个又一个脚印……
他的回忆录第一句话就是:“我的保险生涯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创建开始。”
他来自那个充满革命激情的年代;谈起他,业内人士常常肃然起敬;说到他,最多的称呼是,“我国保险业的一代元老”;如今,国内金融界精英中,遍布着他的桃李。
秦道夫1945年入伍,参加过解放战争,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12月,由人民银行调到人保。
上世纪50年代,保险公司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了一定作用,人保机构遍布全国各地,保险产品全面。1958年相关机关决定停办国内保险,1959年正式停办,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机构几乎全都撤销了,仅保留了进出口贸易的保险业务,成为中国人民银行里的一个科,剩下9个人,全国保险相关从业人员,由建国初期的5万人,缩减到200多人。从此中国保险停办了20年,保险业最后的9人,守护着保险业最后的微弱脉搏。
秦道夫认为,50年代末,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保险成为“倒口袋”,被保单位,保险公司的钱都是国家的,彼此之间来回“倒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灾害损失可以直接向财政核销。而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是企业自负盈亏,企业会主动把可能的风险转嫁到保险公司。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社会、经济开始发生历史性的变革,国务院批准恢复国内保险业务,并给予了大力支持。
其中最显著的是财政支持,秦道夫说:“那个时候凡是做有关保险的事情,中央总是很支持,那时候,财政部每年都给我们两亿多元。”随着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重视,人保由人民银行下属司局“独立”,此后地位不断提高,到1984年,升格为国务院直属的副部级单位。“国家要搞扩大外汇出口,要搞出口信用保险,国务院首先找到我们开会商讨,我们就成立一个出口信用保险部,现在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就是我们这个部分出来的。”
1995年6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颁布,秦道夫是这部保险法的起草委员会主席。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保险基本法,它的出台奠定了我国现代保险的架构,具有重大意义。
1998年之后,中国平安获批成立,成为我国成立的第一家股份制有限公司,几年后太平洋成立,人保“独家”的市场开始被瓜分。此后,保险业群雄并起,蔚为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