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20日深夜,长江天堑,万炮齐发;苏北沿江,万舟待发。一名泰州中学高中毕业的文弱书生,身穿军装,肩挎盒子枪,与家父告别后,背着整捆的军用粮票,和两个兄弟一起融入炮火硝烟中的战船洪流,随部队一路开进,书生最终在一个叫昆山的火车站留下了脚步。小山一样的粮食,堆在书生的四周,又从书生的手里源源不断地发往一路东进的浩荡大军。后来,县城解放,马家老大在苏南这个县城生活了下来。再后来,经人介绍,与本地一名省立昆山中学毕业的女生结为连理,融入了一个江南的普通家庭。1959年3月28日晚,一个小男孩给这个大家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快乐。外婆自作主张给了这个男孩报了母姓,姓沈名明,光亮之意。在外公外婆的百般呵护下,这个小男孩非常调皮地一天天长大,砸人家的窗玻璃,使得父亲跟着给人家道歉、装玻璃。这个小男孩就是调皮的我。
童年的好日子一直到了1967年,我们安逸的家庭生活开始动荡,外公去世,父亲到农场劳动。如果做过船老大的外公不过早去世,我可能还在做我的小老大。如果父亲不去农场劳动,我可能还不谙世事。挖土机在父亲的额上挖了个洞,然父亲命大。我11岁时,全家被一艘大木船接到了昆南一个非常偏远的小村子,租的家具一件不少地还给了公家,我们全成了农民。村里人善待我们,把父亲尊称为“马同志”。我第一次真正尝到田野里寒风割脸的滋味,然我也尝到了放牛的乐趣。买肉打牙祭对于我家已经成了最奢侈的事,然每天的餐桌上多多少少有些我捕捉到的鱼虾和外婆种的新鲜蔬菜。一直到初中毕业,我们的户口才转到一个只有几十个城镇户口的小镇。然高中毕业后,我的户口再次被迁到附近的农村。半年后,我迟疑着去插队务农。寂寞中,每晚写几首诗聊以自慰。1977年底,全国首次统一招考,苦苦自习两个月,我考取了一所省立师范学校,转成了城市户口,第一次拿到学校发给的饭菜票,激动不已。公费读书两年,确实相当珍惜。师范毕业前到古镇锦溪实习,先后在多所中小学任教语文,也教绘画和书法。
我是一个酷爱文学的人。读高中时,主编学校大板报,写了好多诗文,在老师同学中小有名气。读师范那年,我就常把自己泡在《红与黑》《巴黎圣母院》等世界名作中,以致学校中教师和学生的阅览室,我都有钥匙。因为我一直是最早到、最晚走的阅读者。老师这才让我做了两个阅览室的管理员。我前后读了上百部世界名作,特别痴迷莫泊桑、契诃夫。1988年前,我一边教书一边自修。1988年,拿到南师大汉语言专业的大专自修文凭,这才松了一口气,觉得凭此学历可以在中学里待下去了,便开始一边教书,一边写作、投稿,还热衷于乡土刊物的编撰、印刷、发行。
1989年底,因为报纸上常有我的小文,我回城时被友人介绍转行到交通部门一个基层事业单位做人事秘书股长。单位乐意接受我,手续没办成就让我上了班。这让一向傲气的父亲也引以为傲。只是这期间,从普通职校教师岗位上离休下来才一年的父亲患了重病,我鞍前马后地伺候了一年,还是没有挽留住他。父亲的墙早早地塌了,我便过早地成为家中挡风的墙。1995年,我被上一级机关召去,在秘书科为局长写稿。其间,曾被借省某厅、市委某办公室,当然也是写文稿。出差、采访、调研、下乡,日子过得像野马奔跑一样,自由自在。2010年,又转行到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机关做自己完全陌生的监察、审计、纪检工作。掐指算算,我基本上是五六年换一个单位或行业,就这样有了一大批现在还在交往的学生、出门常常遇见曾经的领导和同事,微信圈一个又一个。这样的交往,也长了不少见识。
我自认为是个有生活根基的写作人,我喜欢结交三教九流的朋友,似乎有写不完的故事,然我却是个不紧不慢的写作人。我写金泾村、银泾村系列小说,这大多是安家落户和插队农村的经历;我写陈墩镇系列小说,这大多是我在古镇锦溪十年的生活积累;我写学校老师和学生系列小说,这也是我十年从教的素材;后来,我又写了李斯的机关题材、阿朋的农村题材、交通题材、纪检题材、文化题材等小说。然我也惭愧,和一些差不多时间起步写作的作家比,我是低产的。
我一直在反思,我为啥写?然我至今还没有给自己一个令自己满意的答案。二十多年我一直都没有放弃写作。坦率说,我一直在用写作寻找自己的最佳生存和心理状态。其实,我到现在还是有点茫然。我写作,我只是把我刚刚萌然而动的想法用文字定格下来,生怕一下子又要融化了。我从来不认为我是在用文字实践着某种使命,我更不是一个智者,别人可能以为我会用自己的文字去启迪别人,确实不是的。我只是一个比较会讲故事的人,我习惯于跟读者讲故事,讲小故事。我讲故事前,我会苦苦地思索好些时间,想通一些自己原本没有想通或曾经被自己忽略的事理。这样,我讲故事的时候,我才会尽量不让自己变得苍白、无趣、惹人讨厌。因为,我知道读者都是智者。
其实,我还有好多故事可讲,我非常期望读者能够不讨厌我絮絮叨叨讲的每一个小故事。
【作者简介】沈明,笔名万芊。1959年3月28日生于江苏昆山。昆山市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学创作一级职称。1988年起先后发表小说等200多万字,散见于《小说界》《上海文学》《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等。出版小说集《最后的航班》《铁哥们》《乡音》《上海亲眷》等多部。连续10多年入选长江、漓江、花城等年度作品精选。获紫金山文学奖短篇小说奖等20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