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晶敏
直接工作还是考研?这应该是不少本科毕业生都会遇到的问题,对于大学时“一心读书”的赵书明更是如此。经过一番权衡,就读于自动化专业的他选择了前者,“直接考研究生,大多是在原来的理论层面上更深入地学习,对于整个行业的状态是不明确的,所以我想先搞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之后再来学。”
于是赵书明进入上海汽车集团,从做电器零部件的开发工作开始。汽车电路铺设需要根据复杂的电路图作业,这曾让不擅3D绘画的他很头疼。“我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为什么在工作中用不到?”这段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期让赵书明感到迷茫。好在本科时学过电路原理,于是在原有基础上,他花了很多时间学习,并一步步啃下电路难题。适应期打下的基础,在他看来,是工作初期最重要的部分。“在这个阶段不光要把手头的东西研究得更深入,也要横向开拓自己的知识面。”
在开发岗位上有了经验之后,借由一次内部申请的机会,赵书明转去项目管理组成为系统工程师,这离他想成为项目管理者的职业目标又近了一些。但工程师的工作对人的综合能力要求更高,意味着除了做技术,他还需要更多的沟通能力,在和项目各部门沟通的过程中,赵书明的做事方式也有了很大改变。以前做汽车电路的时候,他会着重去想怎么布置,但现在在和其他部门沟通之后,他会更全面地去考虑为什么要这样布置,以及如何跟汽车的外观设计结合等诸多因素。
“以前只想着做什么、怎么做,现在则会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工作状态,也是他从职业初期进入下一个阶段的标志。
学习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赵书明的方法是向行业里的资深人士请教。“尽快找到你所在领域的牛人,他们会帮助你思考。”在他看来,这些前辈不仅拥有经验和知识储备,而且常常能在遇到问题时给他提供新的视角,赵书明渐渐学会在他们提供的想法的基础上,找到自己的解决方案。
汽车行业和其他行业不一样的地方是,它不是一蹴而就的,更多要基于长期的积累,在这个行业工作也是如此。“急不来。”赵书明花了3年多时间才想清楚这个道理,“这条路很漫长,从自身来看,你要一直清楚自己现在的水平和想要达到的目标之间的距离,然后朝着这个目标在过程中不断纠偏。”
赵书明目前做的是整个电器零部件的输出,这要求他对所有功能模块都要十分熟悉,工作到第八年,他觉得自己还需要在电气方面加强和巩固。“我想要成为电气领域的专家,但现在我对电气这块顶多熟悉了五六分,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赵书明觉得是时候开始读研了,“读研能帮我有针对性地巩固所缺的东西。”2016年他考上了同济大学电气专业的研究生,由于工作日经常加班,他的研究生课程安排在周六和周日,再次回到学生身份的赵书明认为现在的生活很充实,当我们问到是否还有休息时间时,赵书明说,“这要看你如何定义休息,我觉得从工作到学习的互相转换也是一种休息。”
C=CBNweekly Z=Zhao Shuming
C: 有什么建议给行业新人?
Z: 在这个行业工作真的要一步步来,一方面要清楚自己的专业领域,最好在进公司的时候就很快确定下来,为以后的选择做准备。另一个是要尽量拓宽自己的视野、人脉—找到相关的人,他们会给你很多启发。
C: 压力大的时候会选择什么方式为自己减压?
Z: 慢跑。尤其晚上,跑步的时候自己能安静下来。
C: 以前深信不疑但现在开始怀疑的事是什么?
Z: 以前相信世上有完美的存在,但现在发现再怎么努力,还是会有差距。完美只是一个概念,真的做事情时就会发现没有什么是完美的,永远都有需要提高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