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经验谈

2016-06-17 17:10涂昆明
知识窗·教师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意境意象想象

涂昆明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从儿时学诗到如今的教诗,诗歌让笔者的人生变得更加充实,富有情趣,平时吟上一两句诗陶冶情操,能够让自己坦然面对生活中遇到的艰难苦痛。在这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要想让学生读懂、读透一首诗绝非易事,但笔者慢慢摸索出了诗歌教学的几点经验,希望能有效提高诗歌教学效率。

一、反复朗诵,激发想象

在诗歌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诵诗歌,是笔者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要想让学生读懂、读透一首诗歌,教师必须让他们反复诵读诗歌,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要求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认真体会诗歌意境。朗读是口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朗读者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再创作、再表达的艺术活动。诗歌朗诵就是朗诵者用清晰的语言、响亮的声音、优美的体态把原诗歌作品有感情地向听者表达出来,以传达诗歌的思想、内容,引起听众的共鸣。可见,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有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加强学生的语文功底。

二、不断研读,积累知识

学习诗歌最关键的是要了解诗歌,而了解诗歌就必须掌握诗歌的文体特点、诗歌的分类以及诗歌的表现手法。在教学诗歌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渗透这些知识点,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

诗歌是高度集中概括反映社会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丰富想象。诗歌的语言凝练且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的形式美。我国现代诗人何其芳曾评价说:“诗歌是一种最集中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透过何其芳的评说,笔者概括出诗歌的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富于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因此在诗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恰当合理地把这些特点融入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三、探究意境,品味感情

在学习诗歌时,学生要适当地展开自己的想象、联想和幻想。一首好的诗歌包含着音乐美、结构美和图画美。其中,图画美是要靠学生自己去发现的,要想再现诗歌中的图画美,学生必须理解诗句中的每一个意象。意象即物象,就是诗句中的事和物,它寄托了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因此,引导学生赏析诗歌中的意象,是探究诗歌意境和主旨的前提。如在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就连用了九个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和瘦马,它们再现了诗歌的意境。学生只要抓住了这些意象的特征,探讨这些意象蕴含的感情,就能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把握诗歌的主旨,是对“言有尽而意无穷境”的最好诠释。

四、分析特点,鉴赏诗歌

诗歌犹如一棵树,它身上有许多枝叶,只有慢慢地欣赏,才能体会其中的精妙。在创作诗歌时,诗人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得诗歌的语言就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如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有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有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灵活运用修辞手法,来表现诗歌的主旨,表达个人对社会、个人对国家、个人对故乡、个人对家人的思想感情,能使诗歌的意境变得更深远、更耐人寻味。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重视诗歌中虚实结合、动静相宜、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小见大、象征意义等创作特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诗歌的能力。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笔者深切地感受到,要上好一堂语文课着实不易,要教会学生欣赏诗歌更是难上加难,但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作者单位:江西省余干县山背初中)endprint

猜你喜欢
意境意象想象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快乐的想象
一生
来自林间的风
春色满园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一朵花的意境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