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统防统治为抓手,以提高效益为推手,坚决打赢柑桔黄龙病防控持久战
【导读】柑桔黄龙病是全球蔓延为害面积大、迄今仍然只能防控而不可根治的危险性柑桔病害。近年来,受暖冬频发、传播病害的越冬柑桔木虱数量增多,以及未经检疫的带病苗木随着柑桔产业的快速扩张而大范围种植等因素的影响,柑桔黄龙病呈现出暴发式流行态势。本刊记者对广东、广西、浙江、福建、湖南与江西赣南等地柑桔黄龙病发生为害与防控情况的采访调查表明,尽管近年一些产区柑桔黄龙病为害趋重,但仍处于可控状态,黄龙病为害面积占我国柑桔生产面积的比重仍然很低,生产中推广的“三板斧”仍然是最有效的防控措施。对于柑桔黄龙病防控,要树立打赢持久战的信心,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创新产业发展模式,以生产效益的提升来增强生产者的防控积极性、主动性;全国联动,加强疫情监测和苗木市场监管;区域协调,全力推广柑桔木虱的统防流治,有效切断柑桔黄龙病传播蔓延途径,将黄龙病对我国柑桔产业造成的危害控制在最低水平。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柑桔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产量先后超过西班牙、美国和巴西,成为全球最大的柑桔生产国。与此同时,柑桔生产也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南方一些主产区的农业支柱产业,对促进区域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保护生态环境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以及人工工资的不断上涨,柑桔生产比较效益持续下滑,果贱伤农现象时有发生。尽管如此,柑桔生产仍然是我国南方诸多丘陵地区的不二选择,相对零星、分散、小规模的粮食生产,这些地区种植柑桔的效益仍然要高得多,而且还兼具良好的生态效益。然而,在人们发展柑桔热情不减、生产规模稳步扩大的同时,近年来,以柑桔黄龙病为首的检疫性病虫害却对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柑桔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并对我国柑桔产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与此同时,不少生产者对防控柑桔黄龙病仍然存在认识不到位、防控不积极等问题,甚至一些药肥企业和科研人员为推广自身的产品,对业内科学家及广大生产者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并推行的黄龙病防控措施提出了异议,使得根除柑桔黄龙病等“包治百病”的药肥充斥市场,给各地全面抓严抓实黄龙病防控工作带来很大冲击。
面对柑桔黄龙病在一些产区快速蔓延并造成重大损失的严峻现实,近年来,农业部及各柑桔主产区均加大了柑桔黄龙病防控工作的宣传和落实,农业部几乎每年都要在主产区召开相关会议,部署柑桔黄龙病防控工作。2016年,中央财政又安排9 000万元农业生产救灾资金,支持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和广西等6个柑桔主产省(区)防控柑桔黄龙病。为提高补助资金的使用效果,农业部及相关产区还印发了《柑桔黄龙病防控补助试点实施方案》。
为了让业界对国内外柑桔黄龙病研究与防控现状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科学、高效地推动黄龙病防控工作,促进我国柑桔产业健康发展,本刊记者利用第20届国际柑桔病毒学家组织大会在我国重庆召开的契机,就当前国内外柑桔黄龙病研究与防控等问题采访了部分国内外专家及产区领导,对柑桔黄龙病在南方柑桔主产区蔓延为害的原因与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
▲华中农业大学校长邓秀新院士(左)接受记者采访(王树良摄)
据了解,疑似柑桔黄龙病症状早在18世纪的印度就有记载,中国最早于1919年在广东潮汕地区发现有类似病害,迄今已有近百年时间。随着全球柑桔产业的不断发展,柑桔黄龙病已在亚洲、非洲和美洲等地的柑桔主产区蔓延开来,并逐渐成为危害全球柑桔产业发展的最为严重的检疫性病虫害。我国科学家自上世纪50年代起就开始开展柑桔黄龙病的防控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作为嫁接传染性病害,迄今为止全球范围内仍还未找到根治柑桔黄龙病的办法,但在产区政府、技术推广部门及广大种植户的紧密配合下,长期以来,柑桔黄龙病在我国的传播蔓延得到了有效控制。近年来,南方一些规模较大、生产效益较好的名优柑桔产区,如赣南脐橙产区、广东四会沙糖桔产区等,陆续受到柑桔黄龙病的侵染为害,给种植者造成了巨大损失,继而引起了业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对此,我们对柑桔黄龙病威胁较大的广东、广西、浙江、福建及江西赣州等产区的柑桔黄龙病发生为害情况,采访了各省(区)的相关领导和专家。
广东作为我国生产历史最悠久的柑桔主产区之一,最早发现柑桔黄龙病,受柑桔黄龙病为害时间最长,损失也最惨重。据华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邓晓玲教授介绍,目前广东省境内的柑桔黄龙病疫情主要呈现发生范围广、发生程度重和危害损失大等特点。据调查统计,广东境内的柑桔黄龙病在20世纪大约每十年便出现一次发生为害高峰,并导致蕉柑和红江橙等广东名优柑桔生产基地衰落。近年来,随着柑桔产业的快速发展,柑桔黄龙病在广东柑桔产区的蔓延为害也不断加重,且不同产区及不同品种发生情况不一样。总体来说,梅州地区的柚类发病率比较低,发生最严重的地区是沙糖桔种植区。如肇庆市四会地区,沙糖桔种植面积曾高达26万~27万亩(1.73万~1.80万hm2),由于柑桔黄龙病暴发,绝大部分桔园遭受重创,现在该区域真正挂果的沙糖桔果园面积几乎不足1万亩(666.67 hm2)。四会市从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开始发展沙糖桔,十几年时间就被黄龙病为害得所剩无几了。不过,潮汕地区近几年新发展起来的果园受柑桔黄龙病为害相对较轻。
▲西南大学副校长周常勇研究员在第20届IOCV会议上交流发言(王树良摄)
本世纪以来,受国际糖价低迷以及香蕉枯萎病发生为害趋重等因素影响,广西不少甘蔗园和香蕉园改种柑桔,使得广西柑桔产业再次得到快速发展,而柑桔黄龙病也在境内得到蔓延为害。据广西特色作物研究院院长邓崇岭研究员介绍,柑桔黄龙病蔓延为害普遍是当前广西柑桔产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广西各级政府和柑桔科研、技术推广机构重点解决的问题。广西区2011年对全区柑桔黄龙病疫情的普查结果表明,截至2011年,柑桔黄龙病已在广西14个市的69个县(区、市)发生为害。从2005年起广西便成立了柑桔黄龙病防控领导小组,由广西农业厅牵头,各县(区、市)相关部门配合,依托广西特色作物研究院(原广西柑桔研究所)为技术支撑,在全区实施综合治理柑桔黄龙病工程。经过10多年的努力,广西在柑桔黄龙病防控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柑桔黄龙病病株率稳步下降,从2005年末的6.45%降到2010年末的1.2%,且2011年之后连续几年的病株率均保持在1%左右。广西柑桔栽培面积和产量在全面开展柑桔黄龙病综合防控后也稳步增长,2005年栽培面积14.13万hm2,产量187.68万t;到2014年,全区柑桔栽培面积已达29.30 万hm2,产量达469.57万t,产业规模在10年间从全国第七位跃居第二位。据广西农业科学院院长白先进研究员介绍,到2015年,广西柑桔种植面积已接近500万亩(33.33万hm2),产量超过500万t,产值超过100亿元,柑桔产业是目前广西最大的水果产业,是广西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浙江是我国近年柑桔生产面积不断减少的主产区。据浙江省植保植检局孟幼青副科长介绍,柑桔是浙江第一大水果,由于结构性过剩,加之比较效益下降,自1999年出现“卖桔难”后,浙江便开始进行水果产业结构调整,柑桔种植面积逐年调减。目前浙江境内为害柑桔生产的危险性病虫害主要有柑桔黄龙病、柑桔溃疡病和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等。浙江柑桔黄龙病自发生到现在已有30多年,其疫情发生具有三个显著的阶段性特征。第一阶段为1981—1999年,柑桔黄龙病一直控制在温州瓯江以南的柑桔产区,长达19年之久,处于疫情发展时滞期。第二阶段为2000—2006年,柑桔黄龙病迅速向瓯江以北的温州局部、台州、丽水、金华和宁波等柑桔主产区蔓延,是柑桔黄龙病入侵浙江柑桔主产区的快速增长期。据调查,2001—2006年的短短6年时间,浙江柑桔黄龙病疫情发生分布由之前的3个市的5个县扩大到5个市的26个县,发生面积由2.75万亩(1 833.33 hm2)扩大到15.98万亩(1.07万hm2),感病植株由72.9万株上升到187.1万株。温岭、玉环、黄岩、路桥、乐清、永嘉等6县(区、市)几乎所有种植柑桔的乡镇都有疫情发生,柑桔黄龙病蔓延为害造成黄岩本地早桔、永嘉早香柚等特色柑桔产量不同程度下降,并给温岭高橙、玉环文旦(柚)等传统名优柑桔生产带来毁灭性灾害。第三阶段为2007年至今,浙江持续开展柑桔黄龙病综合防控工作,疫情得到有效遏制,发病疫区范围缩小,发病植株数量下降,危害程度减轻,是浙江柑桔黄龙病稳定下降期。截至2013年,疫情发生区域缩减到温州、台州、丽水和宁波等4个市的19个县(区、市)的129个乡镇,发病面积4.17万亩(2 780 hm2),发病植株9.04万株,病株率0.24%,与为害最重的2006年相比,发病面积缩小11.27万亩(7 513.33 hm2),感病植株减少118.06万株,病株率下降4.43个百分点。其中,东阳、武义、云和、景宁和缙云等5个县(区、市)达到基本扑灭的标准,衢州、绍兴、杭州和舟山等4个市所有桔区和金华、宁波两市大部分桔区一直保持无疫病状态。不过,2014年普查发现,金华市金东区又发现柑桔黄龙病入侵为害,并呈继续向西北扩散蔓延态势,距离浙西衢州柑桔主产区仅一步之遥,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华南农业大学邓晓玲教授(右)接受记者采访(王树良摄)
湖南是我国柑桔主产省份之一,栽培历史悠久,面积和产量居全国前茅。据湖南农业大学邓子牛教授介绍,目前湖南境内为害柑桔生产的危险性病虫害主要有柑桔黄龙病、溃疡病、柑桔大实蝇以及茎陷点型柑桔衰退病和柑桔碎叶病等。柑桔黄龙病于1981年在湖南省内首次发现,到1995年形成了第一个流行小高峰,2003—2004年形成了第二个流行高峰期,2014—2016年则为第三个流行高峰期。2008年初的低温雨雪天气持续20余天,对柑桔木虱起到了良好的抑制作用,柑桔黄龙病在相关产区曾一度很少发生。但是,随后多年暖冬天气非常有利于柑桔木虱越冬,加之周边产区柑桔黄龙病病情严重,部分果农到疫区调运苗木,使得黄龙病再次引入蔓延。目前柑桔黄龙病主要在湘南部分产区有零星发现,除个别县比较严重外,大多数湘南产区的柑桔黄龙病发病率均很低。
▲重庆市农委特产处洪国伟处长(右)接受记者采访 (王树良摄)
福建是我国产业特色和出口优势明显的柑桔主产区之一。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范国成副所长介绍,目前福建省为害柑桔生产的检疫性病虫害主要为柑桔黄龙病和溃疡病。近些年来,由于柑桔(柚类除外)价格持续低迷,经济效益低下,农户种植意愿下降,田间管护积极性不高,柑桔黄龙病在福建境内呈蔓延趋势,特别是长泰县和永春县,柑桔产业因柑桔黄龙病蔓延为害受到严重冲击。尽管经过多年的技术推广,果农对柑桔黄龙病的危险性及综合防控柑桔黄龙病的重要性的认识有所提高,但技术措施上改进不大。
赣南作为我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柑桔产区,通过近30年的快速发展和倾力打造,品牌优势和产业优势突出,早已成为我国柑桔市场尤其是脐橙市场销售价格的风向标。不过,受多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柑桔黄龙病在赣南脐橙产区大面积蔓延为害,给当地以脐橙为主的柑桔产业带来严重威胁,并引起了各方的高度重视。据赣州市果业局吴至海局长介绍,赣南地区于1978年首次发现柑桔黄龙病为害,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当地有些国营柑桔园曾因柑桔黄龙病为害而被毁。此后十多年,赣南境内柑桔黄龙病疫情发生和柑桔木虱数量一直处于较低水平。2010年,赣南果园柑桔木虱数量开始上升,2012—2013年柑桔木虱发生量激剧增多,柑桔黄龙病在赣南柑桔产区扩散蔓延明显,出现了大暴发。据统计,2012—2014年,全市共普查出感病植株3 056.65万株,砍除病树3 050万株,年平均感病株率10.9%。2015年全市普查出感病植株500多万株,感病率明显下降,病株率也下降到5.4%。
柑桔黄龙病不仅在我国传播为害,对我国柑桔产业健康发展带来严重威胁,同样,全球其他一些柑桔主产国,如全球第二大柑桔生产国巴西和第三大柑桔生产国美国,柑桔黄龙病近年也呈为害趋重态势,产业发展也受到严重制约。据巴西柑桔保护基金会(Fundecitrus)Ne1son A. Wu1ff博士介绍,巴西柑桔发生的嫁接传播性病害主要有柑桔黄龙病亚洲种和美洲种、杂色褪绿病、柑桔突然死亡病、柑桔麻风病及柑桔衰退病等,其中,柑桔黄龙病是当前对巴西柑桔产业威胁最大的病害。巴西柑桔生产主要集中在圣保罗州和米纳斯吉达斯州,面积有49万hm2左右,其中,甜橙占43万hm2(约1.97亿株)。巴西柑桔保护基金会2015年的调查数据显示,该区域柑桔黄龙病发生率为17.89%。黄龙病在圣保罗州中部地区发生严重,在南部和北部较轻,目前有20万hm2管理到位的果园发病率低于1%,但在一些地区的废弃果园、管理粗放的果园发生率高达46%。美国柑桔生产主要集中在加利福尼亚州和佛罗里达州等地。据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柑桔研究与教育中心Bi11 Dawson教授介绍,目前柑桔黄龙病蔓延为害较重的柑桔园主要集中分布于佛罗里达和佐治亚两个州,在加利福尼亚、路易斯安那、南卡罗来纳和得克萨斯等州的部分地区有零星发生,以在佛罗里达州为害最为严重。自2005年首次在佛罗里达州发现柑桔黄龙病以来,该病大有摧毁佛州柑桔产业之势。佛罗里达大学食品和农业科学研究院(UF/IFAS)的一项调查显示,自2007年以来,柑桔黄龙病已导致佛州16.22万英亩(6.56 万hm2)柑桔园被毁,失去了7 513个工作岗位,直接经济损失达78亿美元。到2014年,佛州柑桔产量已从最高时的2.42亿箱下降到1.04亿箱。据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植病与微生物系Georgios Vida1akis博士介绍,2008年8月加利福尼亚州食品与农业局和美国农业部正式发布了在加州圣地亚哥发现了柑桔黄龙病的传播媒介——柑桔木虱。之后,柑桔木虱不断往北蔓延,到2015年,在南加州18个郡已经发现柑桔木虱。目前整个加州柑桔木虱的检疫区总面积达到53 000平方英里(13.73万km2),包括了加州主要的柑桔产区。2012年4月,第一例柑桔黄龙病在洛杉矶地区的一株柠檬树上被正式报告;2015年7月,圣加百利郡的13株柑桔树上柑桔黄龙病检测呈阳性。
▲柑桔黄龙病田间为害表现(胡文召提供)
柑桔黄龙病传播侵染为害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嫁接苗木传播,二是通过柑桔木虱传播。其中,带病种苗(包括接穗)是柑桔黄龙病传播蔓延的重要途径。因此,柑桔黄龙病的防控也主要是抓好这两个环节,即培育种植无病苗木和扑灭柑桔木虱,切断传播途径。
华中农业大学校长邓秀新院士介绍,我国南方柑桔产区有一半在疫区,柑桔黄龙病防控压力较大。近几年我国一些区域柑桔黄龙病蔓延为害加重的原因,一是气候变暖,传播虫媒柑桔木虱数量增多;二是苗木检疫法规不完善,市场监管太松,导致柑桔黄龙病随苗木流入发展新区;三是农民大量进城,柑桔种植者素质普遍下降,防控措施执行到位率低;四是前几年柑桔市场价格低迷徘徊,生产者收入减少,防控积极性下降,防控投入也有所减少。
▲田间叶片斑驳型黄化症状(左)及叶片各种黄化症状(右)(胡文召、苏华楠提供)
邓晓玲教授认为,近年柑桔黄龙病在广东蔓延为害的主要原因,一是种苗监管难度大。近几年广东柑桔产业发展每年对无病毒苗木的需求量约2 000万株,但全省无病毒柑桔苗圃建设相对滞后,已建成的14个无病苗圃的生产能力远不能满足全省产业发展需求。此外,无病毒柑桔苗木销售价格高,加之2000年以来国家取消了对园艺作物的品种审定,实际生产中普遍存在果农自繁自育和未经检疫违规调运苗木的现象。柑桔种苗生产经营监管难度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病害的蔓延扩散。二是传病虫媒难控制。在广东,传播柑桔黄龙病的虫媒——柑桔木虱的寄主植物种类多、种植广,受高温、高湿气候影响,柑桔木虱发生世代多、虫量大、防控难。该虫在广东柑桔产区的果园普遍发生,不利于柑桔黄龙病的田间控制。三是病害田间识别难度大。据广东省植保植检总站统计,2013年基层植检机构送检的369份疑似样本,携带柑桔黄龙病病菌的检出率为33.33%。柑桔黄龙病田间症状与肥水管理不当导致的缺素等黄化症状相似,病害识别难度较大,加上相关快速检测设备缺乏,导致田间病株不能及早发现、及时处置,贻误了柑桔黄龙病的最佳防控时机。四是防治技术未取得突破。柑桔黄龙病病原菌尚不能人工分离培养,制约了防控靶标技术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尚无防治柑桔黄龙病的特效药剂和可供选用的抗(耐)病柑桔品种,柑桔黄龙病目前仍是只能防、不能治的世界性难题。五是防控措施落实难。在以单个农户为主的柑桔分散种植管理模式下,果农对柑桔黄龙病为害的认识水平、防控投入和防控能力差异较大,组织推行种植无病毒苗木、砍除病树和防治柑桔木虱等防控措施难以及时到位,影响了柑桔黄龙病的防控效果。六是防控资金不足。近年各级政府虽然都加大了柑桔黄龙病防控经费的投入,但仍不能满足实际防控需求,也影响了相关防控技术的推行。
孟幼青副科长认为,柑桔黄龙病在浙江柑桔产区蔓延为害的原因,一是近年浙江冬季气温偏高,柑桔木虱田间数量上升,分布范围扩大;二是柑桔产业比较效益下降,粗放失管桔园比例增高;三是疫区露天繁育种苗,携带病菌苗木频繁调入调出;四是普查时对感病植株的漏查漏诊,没有及时清除病源;五是对柑桔黄龙病防控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到位,思想麻痹,一些疫区对防控柑桔黄龙病疫情有松懈迹象。
范国成副所长认为,柑桔黄龙病在福建一些柑桔产区蔓延为害,柑桔果品市场价格长期低迷、生产效益不高是主因;果园连片种植、分散管理、防控步调不统一是关键;无病毒苗木供应不足,露天育苗、无证调运苗木屡禁不止是诱因;果园抛荒,感病植株未及时清理成病窝。
吴至海局长认为,近年柑桔黄龙病在赣南暴发为害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赣南是柑桔黄龙病老病区,早在1978年赣南就发现有柑桔黄龙病发生为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地一些柑桔园曾因黄龙病为害严重而被毁。二是近年当地柑桔木虱呈暴发性增长。近几年暖冬特征明显,柑桔木虱冬季自然死亡率低,越冬虫口基数增加。同时,柑桔木虱又是一种繁殖系数非常大的害虫,产卵量大,世代重叠严重。一旦柑桔木虱暴发,如果区域内有一定数量的感病植株,柑桔黄龙病的传播、蔓延速度将呈几何级数增长。另外,随着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生产渐入人心,生物防治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果园喷药明显减少,柑桔木虱防治难度加大、成本增高。三是柑桔黄龙病病树表现滞后。柑桔黄龙病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对已感病但未表现症状的植株无法彻底普查到位。四是基层技术力量不足。果业部门在抓品种选育、产业规划、高产栽培技术推广、果品营销、品牌打造等方面做得比较得心应手,而在产业安全、投入品管理、维权打假、灾害性病虫害防控等方面则显得比较吃力。各县(区、市)果树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特别是乡镇一级的基层果业技术人员更是缺乏,很多乡(镇)不但果技人员少,配备不到位,专业性不强,而且大部分人员还是兼职,中心工作多。由于基层技术力量太弱,防控技术培训指导到位率低,很多果农对柑桔木虱防治、病树识别、农药选择等一些关键技术很茫然,导致木虱防控和病树清理中存在乱用农药、防效不好、贻误时机等一系列问题。
柑桔黄龙病有效防控措施——“三板斧”
从发现到今天,柑桔黄龙病为害柑桔产业已有近百年时间,而国内外科学家开展柑桔黄龙病防控研究也超过半个世纪。正如华南农业大学邓晓玲教授所讲,柑桔黄龙病防治技术全球迄今为止仍未取得突破,目前仍无防治柑桔黄龙病的特效药剂和可供选用的抗(耐)病柑桔品种,柑桔黄龙病目前仍是只能防、不能治的世界难题。据西南大学副校长周常勇研究员介绍,在柑桔黄龙病防控措施方面,国内外目前均还未取得明显进步,最有效的防控措施还是中国科学家总结出来的“三板斧”经验,即隔离种植无病毒苗木、砍除病树和扑杀柑桔木虱。近年美国加紧开展转基因抗病研究,我国在此方面研究开展还要更早些,目前已进入田间网室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阶段,但离实际应用还有较大距离。
▲柑桔黄龙病为害田间“红鼻果”症状(胡文召提供)
广西是柑桔黄龙病发生蔓延面积较广、为害较重,防控水平也较好的柑桔主产区。白先进院长介绍,近十年广西柑桔产业迅速发展,得益于政府各级部门狠抓柑桔黄龙病防控,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目前管理较好的区域黄龙病发病率在1%以下,全区柑桔园平均发病率在2%左右。广西在柑桔黄龙病防控方面的主要经验就是坚持实施“三板斧”措施,着力推广无病毒苗木、严防木虱和坚决挖除病树。邓崇岭研究员将广西防控柑桔黄龙病的经验总结为如下五条:一是领导重视,成立领导机构,落实责任,政策和资金支持。二是坚持科学治理,集思广益制定科学治理方案,科学监测、防治柑桔木虱,全面普查,及时砍除病树,推广种植无病毒苗木。三是广泛宣传培训,提高果农防控黄龙病的意识和水平。四是创新防控模式,鼓励制定村规民约,引导村民自治;提倡成立柑桔专业合作社,实现黄龙病群防群治;指导建立专业化的机防队伍,规范开展柑桔木虱防治。五是建立防控长效机制,强化监督检查。
近几年浙江在柑桔黄龙病防控方面也取得了可喜成就,柑桔黄龙病发生为害面积和发病株率均较前几年有所降低。据孟幼青副科长介绍,浙江执行的柑桔黄龙病防控策略是“挖治管并重,综合防控”,“挖”即挖除病株,“治”为统治柑桔木虱,“管”指柑桔种苗管理和果园健身管理。
广东作为最早发现柑桔黄龙病发生为害的产区,柑桔黄龙病为害造成的损失大,防控研究与实践时间长,防控经验丰富。邓晓玲研究员介绍,这些年广东省政府十分重视柑桔黄龙病防控,为保障柑桔产业健康发展,广东省将柑桔黄龙病列为重大植物疫情,加大防控治理力度,并在2012年将柑桔黄龙病防治列为广东省和农业部共同推进广东现代农业科技强省建设合作备忘录的重要工作内容。2014年,广东省政府又专门拨出8 000万元的省长基金,主要用于无病毒柑桔苗木繁殖基地建设。邓晓玲说,目前生产上还没有单一防治柑桔黄龙病的有效措施,针对广东柑桔黄龙病的发生为害现状,生产中实际采取的防控措施仍主要是贯彻“三板斧”,以推广种植健康种苗、区域防控木虱、铲除感病植株、强化检疫监管为核心,实施综合治理措施。具体来讲,一是培育无病苗木,加强苗木监管。在老病区,近年广东推行一个新的种植模式,即实施大苗栽植,苗木在网室里隔离培育、集中管理,两年以后再推广到生产中栽植。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可以减少管理成本,遇到感病植株可以及时淘汰;另一方面,大苗栽植一年以后就可以挂果,遇到病树挖出后补种一株大苗,第二年就可以挂果,农民前期更容易接受。而以前种植小苗,新梢抽发比较多,柑桔木虱为害比较严重,更容易感染黄龙病。育苗又主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果农买来无病毒小苗自己在网室里面集中培育,一种是育苗企业在苗圃培育无病毒大苗。因为大苗价格相对较高,加之运输也需要成本,目前更多的是农民自己培育无病毒大苗,以降低成本。据测算,采用无纺布营养袋培育大苗,一亩(667 m2)地可培育苗木2 000株,3亩(0.20 hm2)苗圃可供100亩(6.67 hm2)果园栽植。二是健苗栽培。主要是加强栽培管理,其中一个最主要的经验就是施用有机肥,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现在柑桔木虱发生严重的原因之一就是种植户过分追求短期效益及降低成本,生产中大量施用化肥,植株不健壮,易被柑桔木虱为害。实践表明,施用花生枯等有机肥的柑桔植株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强,而且果实品质好。三是做好防控示范工作。在病害比较严重的老果园,主要是控制好疫情,不让其进一步蔓延;为害严重并已毁掉的果园,彻底清除病原,重新发展;找一些隔离条件比较好、没有发展过柑桔的地方来发展柑桔。四是砍除病树。目前新发展的柑桔园砍除病树推广得比较顺利,而老果园操作难度较大,主要采取引导的形式,告知农民黄龙病的危害,让农民主动去砍除病树。不过,不少农民只是在果园失去生产效益的时候才会想到去砍除病株。
范国成副所长介绍,目前福建省采取的柑桔黄龙病防控技术措施主要有冬季清园、防治木虱、种植无病苗、强化检疫等。种植效益高的果农对感病植株的挖除并集中销毁持积极态度,并主动参与补种或改种;效益差的小规模种植户则任由果园失管、荒废。个别地方政府如永春县,成立了病树清理工作队,对未按要求清理的果园,由工作队统一执行,除政府补助清理费用外,也向业主收取一定费用。
邓子牛教授介绍,湖南省对黄龙病的防控高度重视,为确保全省黄龙病防控工作的落实,2015年湖南省政府办公厅发文,要求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及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各部门,加强柑桔黄龙病防控工作组织领导,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制,加强技术指导,加大资金投入,确保防控工作有序开展,全面提升防控水平。最近几年湖南省农业委员会每年都要召开全省柑桔黄龙病防控会议,确立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延缓扩散、减少损失”的方针和“防治木虱、砍除病树、种植无病毒容器苗”的技术路线,要求开展科学防控工作,确保全省柑桔园普查率100%,对查出病树砍除率100%,柑桔木虱虫口基数控制在极低水平,发病株率控制在3%以下。具体来讲,一是制定了全省黄龙病防控实施方案,确保领导力量、人员和技术、防控经费和物资、长效防控机制、信息服务的到位;二是加强普查监测,做到早发现早防治;三是加强检疫联合执法,防止疫情随人为因素远距离传播;四是发现柑桔木虱或黄龙病病树及有潜在风险的区域,加强防治柑桔木虱;五是各地根据普查台账逐园、逐株进行黄龙病病树清除,确保不留死角。同时,在全省范围内加强黄龙病防控宣传与技术培训,力争让全省每个桔农和技术人员都认识到柑桔黄龙病的危害性和开展统一防控的重要性,树立防范意识。在黄龙病发生区域,加强柑桔木虱的联防联控。
▲柑桔木虱各虫态及其为害状(乌天宇、岑伊静提供)
备受关注的赣南地区,虽然近几年柑桔黄龙病发生为害影响面较大、受社会关注度高,但在柑桔黄龙病防控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就,并总结出了系列经验。吴至海局长介绍,通过3年多的全力防控,大量感病植株被清除,柑桔木虱数量大幅降低,柑桔黄龙病暴发势头得到遏制。成功经验包括,一是政府主导普查与清理是控制病情的最有力手段。针对全市柑桔黄龙病疫情大暴发的现实,赣州市委、市政府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柑桔黄龙病防控作为保产业、保民生的大事来抓,制定了一系列工作措施和政策,实行“属地管理”和“一把手工程”战略,保持高压态势,高位推进,严抓责任区域、责任人员、资金落实三到位,对工作不力的进行问责。2013—2015年,市本级安排黄龙病防控专项资金1.8亿元,省财政安排防控专项资金0.5亿元,争取国家部委防控专项资金0.5亿元,县(区、市)配套防控专项资金2.8亿元以上,全市共投入柑桔黄龙病防控资金5.6亿元以上,主要用于培育无病毒苗木、联防联控柑桔木虱、病树普查与台账建设以及砍除病树等补贴。这几年赣州柑桔黄龙病防控动员发动工作到位,病树普查全面,砍除清理了大量病树,从而使得病害暴发势头得以控制。二是建立无病毒苗木繁育体系是防控的基础。目前赣州市已建立了以赣南柑桔良繁场为中心、8个无病毒种苗场为扩繁基地的无病毒柑桔种苗繁育体系,全部实行政府补贴供苗,确保了新植苗木不带病毒。三是建立监测体系是疫情监测和木虱防治的关键。2014年,全市建立了以柑桔黄龙病、柑桔木虱为主的危险性病虫监测点58个,依托监测网络构建了全市柑桔黄龙病、柑桔木虱监测体系,为掌握疫情动态和防治时间提供了科学依据。四是专业化防治队伍是推进社会化统防统治的主要措施。一些合作社、联防联控理事会统一购置大型喷药设备,组建专业化防治队伍,已成为社会化统防统治的主要力量。五是优化栽培管理措施。围绕柑桔黄龙病防控,在果园栽培管理上推行了抹梢、控梢、网棚假植大苗隔离种植等措施,效果较显著。
▲锯除柑桔黄龙病侵染发病植株(李小玲提供)
栽植无病毒苗木、砍除病树和扑杀柑桔木虱的“三板斧”,不仅是国内目前推广的防控柑桔黄龙病的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也是巴西、美国等柑桔主产国效仿和推行的有效措施。Ne1-son A. Wu1ff博士介绍,目前巴西柑桔种植业协会主推的柑桔黄龙病防控技术主要包括:新建果园或重新定植使用无病毒苗木、移除病树减少病原和严格控制木虱种群等。Bi11 Dawson教授介绍,目前美国政府、企业和农场主采取的柑桔黄龙病防控措施主要有:使用无病毒苗木;严格检疫隔离措施和苗木调运;及时砍除病树,系统防控柑桔木虱;运用传统育种方法培育抗病砧木,利用转基因手段开展抗病育种研究;合成、筛选新型杀菌剂;另外,也有部分企业在尝试肥料矫治。
柑桔黄龙病当前仍属可防可控但不可治的危险性病害,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这几年柑桔黄龙病在国内一些柑桔产区蔓延并再次形成为害高峰,除了气候变化、暖冬天气频发,导致越冬柑桔木虱数量大增,以及柑桔生产大面积扩张,未经检疫的带病苗木(接穗)在实际生产中大量使用,造成柑桔黄龙病的传播蔓延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也值得关注。
▲对锯除发病植株的树桩处理(李小玲提供)
一是柑桔果品价格长期低迷,加之卖难问题频发,柑桔收益不稳定,生产经营效益低下,影响了生产者对柑桔生产和黄龙病防控投入的积极性。柑桔生产比较效益低,这几乎成了业内人士的共识。对此,邓秀新院士认为,同美国等柑桔生产大国相比,我国柑桔产业效益还是很好的。在美国,一亩柑桔园的纯收益也就人民币400元左右;而我国,只要卖掉的柑桔,其单位面积纯收益都远高于这个水平。不过,别人至少是40亩果园养活一个人,而我们却只能靠2亩果园来养活一个人。因此,同国外柑桔主产国相比,我国柑桔产业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整个柑桔产业效益太低,而是种植柑桔的农户通过柑桔产业获取的收益太低,这才是影响农户柑桔生产投入积极性的关键所在。
二是零星种植、各自为政、分散管理,阻碍了柑桔木虱的统防统治,降低了防控效果,挫伤了种植者的防控积极性。从各地反馈的信息看,囿于规模小而分散、资金与设备缺乏等现实条件,目前在柑桔木虱统防统治方面做得较好的产区还是较少,但只要做好了这方面的工作,柑桔黄龙病就防控得较好,为害水平也较低,如广西;相反,不重视柑桔木虱的统防防治,或者说统防统治工作做得不深入不到位,那么疫情就越来越重。
三是以改善植株营养供给状况、提高植株抗性和产能的非植保性手段防治柑桔黄龙病的错误观念在一些产区广泛流传,以短期收益诱导生产者对感病、发病植株不采取科学的挖除措施,混淆了视听,阻碍了科学防控手段的实施。对此,周常勇研究员认为,加强营养供给,可提高感病植株的抵抗力和生产力,一定程度上还可使黄化春梢转绿,看似虽有一定效果,但不能消除病源,给病害流行和继续为害留下了隐患,而且即使树势有一定程度恢复,但落果也非常严重。柑桔黄龙病来势凶猛,这也是美国佛罗里达州等地方误用肥料矫治而延误最佳防控时期,最后导致柑桔黄龙病大流行的原因。我国长期从事柑桔黄龙病防控研究的资深专家赵学源先生打了个生动比喻:中药虽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但无法治疗狂犬病!同样的道理,肥料可以提高树体抗病力,但不能根治黄龙病。所以,正确防控柑桔黄龙病的方法,目前仍然是严格执行“三板斧”措施,即隔离种植无病苗木、防除柑桔木虱和挖除病树。
四是田间诊断技术普及率低,发病、感病植株不能及时发现和清除,贻误了最佳防控时间,使得不少果园在采取防控措施后又很快“死灰复燃”,生产者对黄龙病可防可控的信心受到打击。病源不能及时清除干净,这是当前各地防控柑桔黄龙病工作中较为普遍的现象。一方面,受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技术水平低和设施设备落后等因素影响,不少种植户和技术人员不能准确识别柑桔黄龙病田间症状,对感病发病植株不能清除;另一方面,受劳动力及成本投入等因素影响,不少农户对病树处理不到位,使得残留的树桩、树蔸成为疫病扩散的源头。
▲试验使用防虫网室保护栽培防控柑桔黄龙病(李小玲提供)
五是脱毒种苗在疫区推广缺乏科学有效的机制和模式,栽植后迅速感病、发病问题突出,加之价格走高,生产者接受程度低,无病毒种苗推广困难重重。浙江省植保植检局孟幼青副科长告诉记者,前几年浙江疫区种植的脱毒苗目前都已陆续发病,有些果园甚至栽植后第2年就感病了。浙江曾经有3个柑桔脱毒苗生产基地,由于价格高难以推广,目前已有两个基地因资金链问题而无法正常运营,仅剩的衢州基地,依靠地方财政支持,每年按计划生产脱毒苗约25万株,定向供应衢州区域的柑桔种植大户。
六是部分产区对柑桔黄龙病疫情仍然抱着“捂”的地方保护主义观念,产区间交流、协作机制缺乏,防控工作步调不统一,苗木检疫不严格,加剧了疫病在产区间的传播蔓延。记得多年以前,南方某产区内部对柑桔黄龙病蔓延为害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发现有为害加重的趋势,当地人对此心照不宣,但为了保护当地育苗企业和柑桔生产,政府部门对外秘而不宣,任由带病种苗流向外地。即使在今天,仍有一些产区职能管理部门和育苗企业还抱有这种想法,隐瞒疫情,对疫情传播蔓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疫情发生情况“不敢说”“不想说”“不愿说”。
另外,近几年柑桔价格持续低迷、比较效益持续下滑,一些业内人士将其归结为我国产业柑桔规模总体过大、市场供给过剩、供需失衡所致,认为正好可利用柑桔黄龙病等重大疫病的发生,压缩一些区域的柑桔生产规模,缓解供需矛盾,提高柑桔果品销售价格和柑桔产业总体效益。如赣南脐橙,前几年产量持续上升,价格却不断下降;而近两年由于受柑桔黄龙病影响,产量减少了20%左右,但果品销售价格却上涨了一倍多,整个赣南脐橙产业的效益也比之前任何时候都好。邓秀新院士认为,从社会角度尤其是市场经济角度来看,这种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虽然柑桔黄龙病蔓延为害使得赣南脐橙产量下降、产业总体效益显著上升,但就具体的种植户来讲,则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柑桔黄龙病防控工作做得好的农户大获丰收,而防控工作做得不好的农户则损失惨重。这也从侧面说明,做好柑桔黄龙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市场经济手段来推动柑桔黄龙病防控工作也是最有效的。尽管如此,我们对柑桔黄龙病的危险性仍然不能低估,对做好柑桔黄龙病防控工作仍然不能松懈。对于我国南方众多柑桔产区来讲,农业生产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培育一个农业支柱产业十分不易,柑桔产业是各地政府及农民经过多年努力才培育起来的、不可替代的、效益较高的农业支柱产业,打赢柑桔黄龙病防控持久战,确保区域柑桔产业健康发展,这既是确保农民稳收、增收的现实需要,也是维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最佳选择。
▲发展新区预留生态隔离带防控柑桔黄龙病(李小玲提供)
还有,国内不少产区几十年前就开始开展柑桔黄龙病的研究与防控,但近几年却呈现出蔓延为害趋重态势,给人有越防控为害越严重的错觉。对此,周常勇研究员认为,上个世纪末以来,我国柑桔产业得到迅猛发展,有些区域如广东清远、肇庆、梅州,赣南大部,以及湘南局部等地,在发展柑桔产业过程中,早期对柑桔黄龙病蔓延与防控未引起足够重视,使得带病苗木和接穗流入发展新区,为柑桔黄龙病传播为害埋下了隐患,这也是近年这些区域柑桔黄龙病流行暴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尽管柑桔黄龙病蔓延为害的绝对面积较之前有所增加,但相对于现阶段我国柑桔产业总规模,发生柑桔黄龙病疫情的果园面积所占比重却是较低的,柑桔黄龙病在我国仍处于可防可控水平,柑桔黄龙病对整个柑桔产业的影响也是有限的。
尽管目前业内外人士对我国柑桔产业发展及柑桔黄龙病防控工作有着一些不同意见,但是,几十年来的研究和实践证明,目前生产中推广和采取的以隔离种植无病毒苗木、砍除病树和扑杀柑桔木虱为核心的“三板斧”防控措施是成熟的,也是有效的,而且这也得到了绝大多数种植户和业主的认可,是业内人士的最大共识。近年来,随着一些优新品种的陆续推出和一些商业化经营模式的成功出现,特色明显的柑桔产区生产效益大幅提升,加之南方一些甘蔗、香蕉生产基地生产转向,不少业主和社会资本纷纷高起点、高投入、高标准介入柑桔产业,使得我国柑桔生产再次迎来了新一轮品种结构调整和区域布局转移与规模扩张的高峰,这也为柑桔黄龙病等危险性病虫害蔓延为害提供了机会。因此,当前防控柑桔黄龙病的压力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大,科学防控的作用也更突出、更重要。柑桔黄龙病既属嫁接性传染疫病,又可通过昆虫传播蔓延,柑桔黄龙病防控涉及的环节众多,必须在政府部门及相关行业组织的统一协调下,充分运用已有的成熟的防控措施,采取统防统治、综合防控的办法,做好打赢柑桔黄龙病防控持久战的准备,树立打赢柑桔黄龙病防控攻坚战的信心。
▲试验推广烟雾机防治柑桔木虱(李小玲提供)
一是加强宣传,全面提高生产者的防控意识。从国家、省(区、市)到各个产区,各级政府部门当前对柑桔黄龙病防控工作都已高度重视起来,但不少生产者尤其是新感病、新发病产区的生产者及诸多零星种植户,对柑桔黄龙病的危害性还缺乏直观的感受,对专家所说、政府所讲的话仍属半信半疑。对此,各级政府要利用各种媒体、各种渠道,深入宣讲柑桔黄龙病的危险性,让生产者从内心接受并形成这样一个概念:柑桔黄龙病不可根治,但可防可控;感病、发病果园不防控柑桔黄龙病,生产没有前途,即使眼下有收益也会在短时间内化为泡影;防控柑桔黄龙病,可能短期收益受损或者没有收益,但可长期发展柑桔、长期获益;当前防控柑桔黄龙病没有特效药肥,清除病源,切断传播途径,这是唯一可行的办法。我们既要对柑桔黄龙病的传播蔓延保持高度警惕,又要对打赢柑桔黄龙病防控持久战、攻坚战充满信心。当前,受柑桔价格低迷、柑桔生产收益低下等因素的影响,不少疫区对防控柑桔黄龙病,往往是政府部门重视,而生产者不重视,甚至有一些农户往往因眼前收益受损而抵触统一的防控措施。因此,这些区域政府成了防控柑桔黄龙病的主体,而农户、业主等生产者则成了旁观者甚至搅局者。对此,各地要努力通过效益示范,让农民和业主从柑桔产业发展和防控柑桔黄龙病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进而提高农民、业主防控柑桔黄龙病的积极性、主动性,让防控柑桔黄龙病成为产区农民和业主的主动需求、自觉行动。
二是科学指导初期感病果园的柑桔黄龙病防控工作和柑桔生产。对于处于发病初期、为害不严重、生产能力较强的果园,要利用技术手段加强对感病植株的快速识别和彻底挖除,要严密防治柑桔木虱,切断疫病传播媒介;同时,要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未感病植株的抗性和结果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损失,以此提高生产者综合防控柑桔黄龙病的积极性。从事柑桔黄龙病防控研究的科研人员,要创新思路,努力突破柑桔黄龙病防治瓶颈,优化防控措施,提高防控效果。
三是加强产区交流与协作,实现区域内的统防统治。柑桔黄龙病防治是全球性难题,但只要重视,利用综合手段切断其传播蔓延途径,则完全可以将其造成的危害控制在较低水平。通过多年的宣传和普及,人们对柑桔黄龙病已经不再是“谈虎色变”,柑桔黄龙病在南方一些柑桔产区蔓延为害已经不再是不可言说的秘密。更何况在信息传播技术空前发展的今天,还有什么手段能够控制这些无关国家和民族安全的信息在民间传播呢?既然如此,各个产区就应该加强交流与协作,在国家相关部门的统一协调下建立联动机制,及时通报疫情蔓延、苗木(接穗)调运以及木虱防控等信息,协调步伐,统一开展柑桔苗木市场监管和柑桔木虱防控工作,不让疫病流入本产区,也绝不让疫病流出本产区。
四是巩固非疫区建设成果,提高无病毒种苗建园覆盖率。在新区发展柑桔,坚持使用无病毒苗木的底线原则,将柑桔黄龙病等危险性病虫害在建园时就挡在门外;同时,科学建园,合理布置隔离带,为阻隔疫病传播蔓延提供必要的条件。2007年7月20日,国家农业部和重庆市政府签订责任书,正式启动中国首个柑桔非疫区建设项目。重庆市人民政府于2008年1月审议通过了《重庆市柑桔非疫区建设与管理办法》,并于2008年3月1日起施行。重庆市也是我国建成的首个柑桔非疫区。据重庆市农业委员会特产处洪国伟处长介绍,通过近十年时间的建设,目前重庆市境内没有发现柑桔黄龙病疫情,柑桔溃疡病等其他危险性病虫害发生为害也控制在极低水平;在柑桔非疫区建设政策体系、技术体系、法律体系、市场监管体系及财政支持体系逐步完善的同时,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柑桔良种苗木三级繁育体系,成为全国最大的柑桔良种苗木供应基地,年产柑桔容器苗2 000万株左右,占全国1/3左右,外调苗木数量约占全国各省(区、市)外调柑桔苗木总量的80%。近年来,由于电子商务及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柑桔果品与柑桔苗木(包括接穗)交易平台增多,携带危险性病虫害的果实与苗木流入非疫区的渠道也增多,这给非疫区建设带来了更大压力和更多困难。对此,记者认为,重庆市应根据实际情况,出台相关措施,加大入境果品与苗木的检验检疫力度,全力做好疫病防控,将危险性病虫害拒之境外,或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出台更加严厉的措施,规范引种和苗木繁育各个环节,严格苗木市场执法,确保生产、使用和流出的柑桔苗木不带危险性病虫;同时,支持合格的育苗企业扩大规模,提高无病毒种苗生产能力,为全国其他产区提供足量的健康的无病毒柑桔种苗。在国家支持柑桔非疫区建设的同时,全国各柑桔产区也要全力配合柑桔非疫区建设,严格禁止带病种苗、接穗流入非疫区。
五是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努力提高柑桔生产早中期效益。在坚持柑桔生产向品种的气候资源优势区转移布局的同时,要努力推动柑桔产业向适宜的生态区域布局,利用生态优势降低柑桔黄龙病等危险性病虫害发生并蔓延为害的风险,并为柑桔生产实现绿色化、无公害化甚至有机化创造条件。在疫区及易感病的区域发展柑桔生产,要创新产业发展模式,优化栽培管理技术体系,提高柑桔生产早中期效益,延长柑桔植株经济寿命,在早结、丰产、优质及高价上做足文章,降低柑桔黄龙病等危险性病虫害对产业的影响,提高整个柑桔生产效益,以效益推动柑桔黄龙病等危险性病虫害的防控。
采访报道稿由本刊记者张放执笔。对国内专家和领导采访的本刊记者还有王新娟、董朝菊、李治飞和王树良等,对国外专家的采访由周彦、曹孟籍和王雪峰等三位同志协助完成;赵晓春、王雪峰两位同志对本次采访报道所涉及的专家和领导进行了联系,骆云中同志对本次采访报道策划进行了指导。在此,对周彦、曹孟籍、王雪峰、赵晓春及骆云中等同志的大力支持与辛苦付出一并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