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晓兰
【内容摘要】教学要以“立意”为先,历史课堂“立意”当以“价值发展”为先,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关注学生自身价值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历史老师当以此为己任。
【关键词】价值发展 教学立意 历史意识 情感
历史教学要以“立意”为先,有了好“立意”,这堂课就有了好灵魂,而没有“立意”,就如“一盘散沙”、“无帅之兵”。《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这样阐述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确立课堂“教学立意”过程中,历史老师要能够基于学生的价值发展,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如果历史课堂只是乏味无趣的知识梳理,或者只是布满了历史故事,那绝不是一节好课,好的课堂必须是“能够拨动学生思想的琴弦”的课堂。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相较其他学科而言,历史学科肩负的学生价值发展的使命更为沉重。
一、培养历史意识
历史意识是人们在感受、感悟历史的一系列大脑处理过程中形成的基础认识,也是一种审视过去与社会问题的思维方法。赵亚夫先生认为在历史课堂上应该让学子们感悟以下8种主要的历史意识:即变迁意识、全球意识、史料意识、批判意识、建构意识、整合意识、存在意识、主体意识。其实一线老师都明白,在当下高考体制下,大多数的历史课堂充斥的是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解题技巧的培养,而忽视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所谓“教书育人”,教育比教学有着更丰富的内涵,历史教育的意义不光在于了解过去的事情,还在于它能帮人类更好地走向未来。培养历史意识,在课堂上完善学子们的人格教育,使学子们能够辨别真伪,形成自己深刻的认知,加深对社会、对国家、对世界的理解,增强国民意识与世界意识。
二、理性的情感渗透
爱国主义精神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的重点,也应该是在老师们备课中课堂“立意”必须重点关注的。一线老师应该深有体会,每每上到人教版必修一《抗日战争》,教室里学子们往往义愤填膺、摩拳擦掌、情绪激愤。凡是中国人,这样的反应都是正常的。但也这样的反应:“他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我们也来个东京大屠杀,他们杀我们30万,我们要加倍偿还……”这样的应对是“以牙还牙”、“以暴制暴”。在教师备课中,这样的情景应该预见到,因此“理性爱国”应是确立本课教学价值立意中的重中之重。当年日军的疯狂屠杀是不人道的、野蛮的,而我们的爱国方式不应该是不人道的、野蛮的。通过本课,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历史感悟,铭记苦难,但不是延续仇恨。只有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价值所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祖国更强大,这才是真正的爱国。
三、挖掘并取舍史料
优质的史料教学必须以高“立意”为前提,高“立意”的课堂也必须以史料来充实课堂。史料浩如烟海,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提前对史料要多重分析、甄别、取舍,选择适合学生价值发展的用到课堂授课过程中。而丰富的史料可以自然生成历史的敬畏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史料分析与问题探究能够更好地实现学生良好价值观的发展。
如:人教版必修三《新文化运动》,可以适当补充一些材料,来丰富课堂教学和学生对这段历史的认知。新文化运动过程中同时也在进行一场文学革命,白话文运动成为浪潮。在此可以补充《水浒传》中的片段,让学生感知在新文化运动前数百年,白话文已经兴起。还可以选用以下一则材料:
“周作人的朋友生病,他得到电报后,赶到车站坐车到天津,乘船南下。对于这样一件普通的事情,周作人极有感触:若用白话,很容易把这件事情写清楚。但若用古文,却怎么也说不清。因为古文中没有‘电报二字。类似的还有火车、轮船等名词。”
另外,这场运动在抨击旧道德过程中的文章非常丰富,老师们可以选择经典史料用于课堂,比如关于妇女贞操问题。
通过一系列史料的补充,可以加深历史的厚度,这是老师们仅仅通过教材内容的陈述不可能做到的。学生们可以从材料的中形成自己的感知,从而增强时代意识、国民意识、世界意识等等。
四、借助多重教学手段
在课前教学预设中,老师们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立意”,必须先对实现“立意”的方式作出一定程度的思考与设想。也就是说,要借助于多重教学手段来实现立意。传统讲授方式已经越来越引起学生的反感,而贴近学生先进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越来越被老师和学生们接受。多重教学手段包含新的授课模式,比如活动单导学、小组探究合作、历史情景法等组织教学的方法。也包括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比如多媒体、电子白板、网络等交互手段。这些手段在“教学立意”确定的过程中,必须作为“方法立意”进行预设。运用先进教学手段,引起学生的共鸣,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启发学生的思维,实现学生价值的健康发展,最终实现历史教育的目标和应有功能。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朱可. 拨动学生思想的琴弦——一堂好历史课的观察视角[J]. 历史教学,2004 (3).
[3] 赵亚夫. 历史教学设计的流程、诊断与策略[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5(6).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