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述
3月中旬,毕业生们大多去向已定。彭磊是清华经管学院2012级的,上一届学长们,七成多读研或者是留学,他这一届也类似。不过,彭磊注意到一个明显的变化,虽然仍不多,但去创业公司的日子,自2013年以来逐年上升。
“找到工作了吗?”
我给彭磊发了微信。就业季,这是毕业生们的问候语。
“我决定留在闪银了。”彭磊回了个龇牙大笑的表情。
彭磊所说的闪银刚成立2年,做互联网信用评估,通过用户自主授权的社交网络信息,对用户进行信用评级,继而提供快速取现、购物分期免息等服务。公司这两年发展迅速。
“不再看看其他的了?”
“就它了。”
对彭磊此举,我并不惊讶。我们相识五年多,我对他不时出现的“惊人之举”习以为常。从不参与保研选择就业,到决定在初创公司工作,他成为学院里的“个位数”。
行业研究里找方向
就读于热门的经济与金融专业,彭磊在大一时就隐约觉得自己不太喜欢纯金融的工作,和数字打交道他感到乏味。不过,课程中所学,以及校内、院里的专题讲座也帮助他更好地了解金融行业,如金融相关的职业类型,对投行、券商、基金等较为热门、专业的金融机构中工作环境、内容的认识。
彭磊大一就加入教育与扶贫协会,在支教和参与社团日常工作中,他对公益产生兴趣,于是决定到公益机构去体验一下。实习了两个月,初步了解了公益机构的工作节奏、内容,决定放弃。他说:“工作氛围挺闲散的,虽然轻松是好事,但是感觉有些无所事事,每天的工作四个小时内做完,就坐着看书了。完全没有压力也不是我想要的。”
大二,彭磊参加了行业研究比赛,接触到了互联网金融,觉得有几分意思。抱着对行业了解的目的,他在大三加入清华大学行业汇,一个做行业研究的社团,通过对行业大数据,尤其是TMT行业(科技、媒体、通信)的分析和研究,以及在来自金融行业大牛的讲座、交流中,他认定技术与金融结合的互联网金融是一个可以选择、发展势头良好的行业。
大三下半年,保研开始了。得益于三个研究生院,清华经管学院的保研率非常可观,能达到50%之多。还有不少同学选择出国留学。家里的亲戚们劝彭磊留在清华读研究生,他们认为读研后,就业肯定更好。彭磊却不这么想。“我认为自己不适合做学术,纯金融研究我并不喜欢。如果继续留在清华学习我不想学的东西,我会觉得很压抑。”20岁,彭磊挺有主意,哪怕想法是错的,他要撞了南墙再做打算。
2015年10月后,彭磊结束实习,全心开启找工作模式。起初,他是随大流,看到大企业校招,如华为、网易等他都投简历。其实,彭磊开始得有些晚了,加上对自己的实力有自信而忽视了面试技巧方面的准备,他度过了颇为煎熬的四个月。那段时间,彭磊情绪低落、自我怀疑,和女朋友争吵到几近破裂,经常长时间地需要处于安静的环境中独自一人不断反问自己,究竟自己是实力不足还是准备不够。最终到1月,他有了两个offer,其中一家,便是闪银。
愉快地选择对方
2015年底,闪银新部门成立,到清华经管学院招人,并提出拿到offer的人必须下半学期到闪银实习。那时,彭磊不是很了解闪银,他一开始有些犹豫,主要是担忧公司的发展后劲。但仔细了解后,彭磊也看到不少心动的亮点,公司以互联网消费金融为主,业务模式新。彭磊明白这一市场的蛋糕巨大,即使是实力强劲的大企业也无法全部覆盖,不断会有新领域被开拓出来,正是初创企业的巨大机会。权衡再三,他决定去实习,以观察公司运营状况、团队素质,在充分考虑后再做决定是否接受offer。
彭磊觉得闪银的业务模式较新颖——利用数据模型对用户的信用进行评估,用户基于信用积分进行小型贷款。由于信用卡申请流程繁琐、信用评估手续复杂,学生办理信用卡并不容易。而且多数时候,他们需要的贷款金额数并不大,也许只是用来购买一部新手机,或是支付一场短途旅行的费用。因此,市场需求很大,这类公司有很好的发展空间。尽管看好这个行业,对于要投身的公司,彭磊仍很谨慎:作为金融公司,它的核心风控做得如何;这两年的盈利能力和业务增长量怎样。知道彭磊的疑虑,老板很爽快,相关资料、数据不藏着不掖着,都提供给他参考。
作为初创公司,闪银也有不少不如人意的地方。在学校听过的讲座、看过的书、实习过的公司,让彭磊了解到,没有完美的公司或是制度,只要闪银能让他看到继续成长和开拓的空间,就是值得加入的。
创业公司规模相对较小,但发挥空间大。彭磊发现,在公司,很容易就能接触到公司的各个层面,这对于了解整个企业的运行很有价值。彭磊在一段时间里实习任务就是“学习”,学习与公司相关的方方面面。今天看公司近年来的盈利状况,明天就啃起了老板发下来的与闪银相关的侵权案件。彭磊比较欣赏创业公司的沟通模式,让人非常有参与感。在成熟的大型企业中,沟通模式是搞定部门老板就能获得沟通成功,而在创业公司,则需要和团队中的每一个人沟通,每一个人都能在决策中起到作用,这让彭磊充分感受到存在感,而这样的存在感让他感觉很棒。更重要的是,领导把公司的业务核心之一融资也放手让新人参与,而传统金融机构往往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分工细化,并且很“谨慎”,直面客户的,常常是经理以上级别的。
很多人认为大企业尤其是大型金融机构是就业的不二选择,工资高、福利好、平台大,有些还能提供梦寐以求的北京户口。彭磊不以为意,他认为自己在过于安稳的环境中容易产生安逸的情绪。在创业公司,虽然不能跟大公司拼工资、拼福利,但是,个人收入与能力、职位相挂钩,奖惩机制是倾向于结果导向型的,只要够强,收入不是问题。彭磊现在的职位基本工资并不低,上了五位数,在应届生整体里也不低。除去基本工资外,能谈成更多的客户,融来更多资金,则收入会水涨船高。最重要的是,在充满了未知的挑战的创业公司,可能每一个明天都是新的一天,每一个举动都可能是对传统行业的创新与颠覆,这种刺激是传统大型企业不能给的。
对于创业公司的选择,除了看其模式,同样重要的是看其创业团队。好的领导人和团队是做好业务的基础和保障,也是工作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彭磊认为在决定是否加入一个创业公司时,不妨任性一些,看看团队成员是否和自己趣味相投、是否靠谱。对于彭磊来说,高质量团队是他选择这家公司的原因之一。闪银不缺技术大牛,很多是曾在亚马逊、谷歌工作的工程师。员工们大部分来自清华、北大,让彭磊有认同感。在共事的过程中,他觉得同事们不论为人、做事都很棒。公司的工作氛围紧张有序,大家很有效率,不拖沓。整个团队更像一个家庭,在微信群里大家常常在工作之余聊得不亦乐乎。最后,老板也是他选择闪银的重要原因。在彭磊看来,老板有想法,能在众人之前想到创立互联网消费金融企业;有执行力,带领着闪银在短短两年里完成了B轮融资。在两个月的实习里,彭磊原本是以审视的态度去考察的,却不知不觉间融入了这个欢乐的大家庭。之后,彭磊跟闪银愉快地互相选择了对方。
责任编辑:张蕾磊
1996年出生,今年毕业的彭磊刚20岁,他像是个矛盾综合体,谨慎和大胆,热情和冷静,外向和内敛,共集一身,看似不协调,却是很多像他这样的90后、95后的自带标签。性格上的“矛盾”,自然影响到了彭磊的职业规划。
因为谨慎,所以在选择工作时,他对于行业前景、公司架构等会有所了解。想不通、接触的资料不够用了,他就干脆去感兴趣领域的公司实习,来判断这个领域是否有前景,自己是否在未来有上升发展的空间。一旦看准了,他就勇敢投入其中,哪怕别人看着这有多冒险。
他乐于结交各路人,看无常世事,所以不想做后台工作,终日与数据为伴;又不想将时间都花在与人的周旋上,所以工作的主要内容可以是社交,但不能是全部。
彭磊明白自己不想做哪些类型的工作:不想做市场销售,因为工作的重心是与人过于频繁的接触;不想进银行,因为部门划分细致,固定的职位接触到的领域固定且有限;他不想考公务员,受不了过多的拘束。彭磊将要在闪银的融资部开始工作,是符合他期望的处于外向和内敛的中间点上:需要与人打交道,并且不是以社交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