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学环境下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探索

2016-06-16 20:59时武略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6年10期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网络教学课程改革

时武略

摘要:计算机基础课是一门公共基础课,需要在网络教学平台的帮助下,在课程定位、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课程资源库等方面进行深入地教学改革,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巩固它在课程体系中的坚实地位。

关键词:网络教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0-0154-03

随着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和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也面临着深刻的变革。本文将结合学校教学实际,对适应网络教学环境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模式进行探索。

1课程的定位

计算机基础课是高职所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培养学生熟练的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等软件的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和网络基本原理的认知和运用能力,适应信息化社会办公需要,为其他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多数专业课程或多或少地会涉及使用计算机进行软件操作,或者制作文档、表格,或者使用网络搜索信息等,这就需要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专升本考试的必考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属于本门课程讲授的范畴;从应聘到工作后日常办公,都需要有打字速度、Word排版等必备能力,都是本门课程讲授的内容和培养的能力。

2 课程内容的确定

本课程是为培养学生的熟练操作能力,重点是各种软件的使用,理论部分不必讲授过多过深。一般地,课程内容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2.1计算机基础知识

结合目前的计算机发展现状,介绍计算机发展的历史、硬件系统的组成、软件系统的组成、常用的软件(包括杀毒软件)有哪些,使学生对计算机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

2.2 Windows操作

计算机上最基本的就是Windows操作系统,尽管有些学生以前使用过计算机、上过网,但往往只会简单的操作,没进行过系统的学习。学校里的计算机硬件更新不可能太快,所以往往安装的是Windows XP,随着微软公司停止对Windows XP的支持服务,Windows 7成为基本配置的操作系统,学校必须以Windows 7或者Windows 8为主进行教学。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以及简单的界面操作,同时也要了解Windows自带的小软件(记事本、画图、计算器等)的使用。

2.3 Office办公软件

作为Office办公软件的主要组成部分,Word、Excel、PowerPoint是必讲内容。以前很多学校讲授的是Office 2003,但随着软件的升级和普及,都必须以Office 2007、Office 2010为基本版本来教学了,有条件的学校最好是直接讲授Office 2013,因为这个版本可以运行在Win7系统中,界面方面相比前几个版本有明显的优化,改进了一些实用的功能,能够更利于学生适应未来几年的工作和生活实际情况。

Word软件的重点内容包括:文档的建立和保存、字符和段落格式的设置、表格的制作、图片(包括剪贴画、自选图形、文本框)和艺术字的使用和排版、样式的使用和目录的生成。还应该了解简单的公式和函数(sum和average)。

Excel软件的重点内容包括:工作薄和工作表的基本操作、公式和函数、表格的格式设置、图表的操作、数据管理有关操作。

PowerPoint软件的重点内容包括:幻灯片的新建和保存、文本内容的编辑、表格和图片等内容的编辑、超链接、设计模板的设置、自定义动画、幻灯片切换方式、幻灯片的放映等。

2.4 网络基本操作

需要介绍网络的基本概念、IP地址的概念、常用的浏览器以及基本操作、网上搜集文字和图片资料、网络通讯工具(邮箱、QQ等)。

3 教学方式的改革

计算机基础课作为公共基础课,在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体系中并不被重视,课时安排的较少,专业课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却很高。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师授课进度十分紧张却达不到效果,学生觉得简单却不能真正掌握,尽管基本上是在计算机房上课,但却未能实现有效教学和熟练掌握。经过课程组教师多年的实践探索,并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着重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改革:

以任务引领,实施项目教学。经过对实际工作岗位的调研,总结出典型的工作情境,设计成多个教学项目,分别包括不同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的激励下完成对技能和知识的掌握。

学用结合,拓展学习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强调应用性,比如文档排版后,要在打印预览模式下看效果,如果不符合美观的原则,就指导学生进行修改;有的学生干部要用Word制作海报用于学生活动,用Word制作申请表参加社团组织,或者用Excel计算班级成绩,授课教师抓住时机指导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如果属于课上还没有讲到的内容,就鼓励学生自学并单独辅导学生;在文档中使用图片时,有的学生对现有图片不满意,授课教师就引导学生从网上搜索图片,或者使用画图软件、美图秀秀等软件制作或者处理图片,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满足了好奇心,又帮助学生拓展了知识面,也能锻炼一定的自学能力。

分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实施分组教学,主要是基于以下两方面考虑:一是学生学习能力不同,有的学生对计算机比较熟悉,有能力帮助没有基础的同学共同进步;二是教师考核时,可以让组内、组间同学互相评价,起到互相督促、共同提高的目的。而且分组以后,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改革考核方式,多元化评价。这门课程属于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教师考核时既要看平时出勤、课堂表现情况,又要看期末考试成绩、打字测试成绩,综合起来构成这门课程的总成绩。既有终结性评价,又有过程性评价,促使学生一直要鼓足学习劲头不能松懈,否则就会直接对总成绩产生影响。

使用考试系统,教考分离。计算机基础课程涉及全校同一年级的全部学生,为了公正地检验学习效果,不让学生产生指望授课教师照顾的念头,也为了督促各位授课教师认真地按要求授课,本课程的考核使用计算机考试系统,理论题、操作题均由计算机自动评分。在考试前两周,开放练习模式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练习题库中的题,帮助学生在考试时能够取得更真实、理想的成绩。

以赛促练,提高技能熟练水平。对于打字速度的训练,学生往往觉得辛苦而不肯投入精力,授课教师就以打字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奋勇争先的劲头。对于排名在前面的学生,教师给予鼓励、表扬和分数上的奖励。同时,各系学生会也会定期举办打字比赛,对于比赛中取得的好成绩,授课教师给予表扬和承认。

4 课程资源库的建设

教学过程的实施,不仅仅依靠教材、课件和教师的讲授,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教学平台的作用日益凸显。为了更好地将各种资源整合起来,就必须要做好课程资源库[1]的建设。

案例库的建设。在进行社会调研过程中,或者日常工作中,教师们搜集到很多的案例,既说明在实际工作办公软件的需求情况,又能将学生带入真实的情境中体验,这些都要放到案例库中,由本校师生共建共享。

课程视频和动画的建设。教师授课的视频、制作的动画、录制的微课等资料[2],是课程资源库的主体内容。有些学生课上没认真听讲,课下想复习一下,或者不太确定操作的对不对,想再看一下老师怎么操作的,这时就可以找到视频或者动画看一下。因为学生的学习是即时性的,也就是说一时兴起,不可能从头到尾看完一个45分钟的教学过程,所以,必须将知识点、技能点、项目和任务分解到较短时长的视频或者动画中,使学生在有兴趣学的时候集中注意力完整地学习。

习题库的建设。对于计算机基础这门课来说,习题库主要是指理论知识部分。对于课内学习过的内容,可以通过习题来复习、巩固;对于因实施项目教学而在课内没有涉及的内容,可以通过习题帮助学生学习、拓展。在习题库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习题的时效性,随着软件、硬件的发展,很多名词都发生了变化,或者有些内容已经不适用了,这就要求课程组的教师定期检查、更新题库。

素材库的建设。上课用到的一些素材,包括文档、资料、图片、工具软件等,都可以放到素材库中供学生下载使用;网上的典型作品、学生完成的优秀作品等,也可以放到素材库中,供学生学习、借鉴。有的老师担心学生照搬别人的成果应付差事儿,实际上,可以想办法避免这种情况。比如,记成绩时提问几个问题或者让学生再操作几个步骤,就什么都明白了,见到老师这么认真负责,学生也不会再简单地照搬了,至少要弄清楚如何做到的,这就达到了学习的目的了。

答疑模块的建设。上课时学生会提出一些问题,操作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教师进行整理后统一放到答疑部分供大家参考;学生没有提出来,但老师想着重强调一些内容,也可以问题的形式列出来;办公软件操作技巧、系统优化技巧、简单软硬件故障排除,也应该作为这门课程的扩展知识放到答疑部分供学生学习。

5 提供终身学习服务

计算机基础课是一门基础课,但我们不能仅局限于“基础”地位来建设这门课程。实际上,多数学生就业或者晋升都离不开这门课程的内容,所以,这门课程也是最实用的课程之一。建设这门课程不仅是为了正在学习的这些学生,还应该考虑让更多的人受益,让更多的人更长期地受益,体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理念。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类人群将需要这种教育服务:

在校生。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过程中,必然需要有这样的网络资源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当学生不处于这门课程的学习阶段时,他们在生活中、工作中遇到问题也会需要这门课程的教育资源。

毕业生。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需要在计算机上处理很多办公事务,“书到用时方恨少”,往往会需要这门课程网站直接地帮助他们尽快完成工作。

本校教职工。信息化社会需要人们不断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办公软件也在不断更新,这就要求学校的教职工经常要更新知识,如果这门课程的教学资源足够好,就能为他们提供服务。

社会人员。社会上的其他人员,有的需要普及计算机知识、有的需要学习办公软件应用、有的需要解决生活中使用计算机时遇到的问题,这些都可以从这门课程的网站上得到帮助。

6 结束语

计算机基础课,即便只是一门公共基础课,也可以挖掘出它潜在的社会价值,利用网络平台,在课程建设团队各位教师的努力下,准确地进行课程定位,合理地安排课程内容,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不断完善教学资源,将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全面深入展开,为专业课程服务、为学生就业服务、为人们终身学习服务,彰显职业教育的特色和魅力。

参考文献:

[1] 周建.高职院校专业资源库建设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2(6):160-162.

[2] 张梅樱.基于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探究[J].新西部,2015(22):51-52.

猜你喜欢
计算机基础网络教学课程改革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QQ群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