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会计准则下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手段

2016-06-16 17:57孟乔
商场现代化 2016年14期
关键词:管理手段盈余新会计准则

孟乔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成熟,在我国涌现了一大批上市公司。任何公司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上市公司更应该通过各种合法手段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创造更多的价值。特别是颁布了新会计准则以来,盈余管理更成为各上市公司的一个焦点。本文主要探析新会计准则的含义、在此准则下上市公司对盈余管理可用的手段、使用盈余管理手段时所涉及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

就目前而言,社会上对于盈余管理的定义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企业管理者为达到并维护相关利益人的利益,使用现有的会计原则,并利用最有利的会计政策,控制企业投资的时间安排和财务报表的相关数据,以使盈余达到期望水平,使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获得更高的投资价值。盈余管理显然是一种利润操纵行为,但它并不是恶意的违法的操纵过程,它是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允许的前提下,使上市公司选择适当的会计政策,以实现有利于自身的财务结果。随着企业制度的完善和证券市场的发展,财政部颁布了新会计准则,目的在于使上市公司所披露的财务信息更可靠、真实,以维护投资者的利益。同样,对于上市公司在新会计准则下的盈余管理手段又会有新的变化和需注意的问题。

一、新会计准则的解读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是为了我国经济活动与国际接轨,完善我市场经济制度,使公众了解更全面准确地企业会计信息。主要是38项具体准则,包括关于公允价值的使用、关于存货、关于无形资产、关于债务重组等等。很多具体的新准则对会计选择和职业判断有了更高更专业化的要求,同时不可避免地为盈余管理提供了操纵空间。首次运用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构建了相对完整的有机统一体系,对金融、保险、农业等众多领域有深远的影响。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意味着必须重新适应新会计准则的规则,会计选择方法的增大,需要更多的能力高、灵活性强的会计人员。

二、上市公司可能使用的盈余管理手段

自盈余管理这一课题的出现以来,一直备受会计、金融领域的广泛关注。在根据国家颁布的会计准则下,利用相关实证方法探索一个公司盈余管理的各种手段,特别是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有效的盈余管理手段对财务报表至关重要。因为,上市公司为获得资金,需发行股票,得到投资者的支持,必须要有良好的收益。这种收益最直观的体现是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而盈余管理可以使这种信息更吸引投资者,提升公司形象,但是不能用过度的手段,否则即是违法。所以,探索在新会计准则下盈余管理手段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上市企业都很有必要。

1.公允价值计量进行盈余管理

新准则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具体的准则中都有或多或少的应用。对我国的经济环境来说市场经济还并不完善,各项配套政策还未跟进,公允价值计量将成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企业通过对自身利益的定位,通过调整使用会计政策来达到经济预期。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操作时,在很多问题的处理上都需要人为主观的判断,因此主观判断的因素会大于客观中量化标准的因素,公允的客观真实性受到质疑。如前所述,我国经济环境还不完善,不能为公允价值计量的公正性提供合理的保障。正是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话,对上市公司来说就会有较大的操纵空间,其势必会成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可利用的重要手段。比如上市公司可以利用资产未来现金流量估计的弹性,按自身的需要对未来收益的估计以及折现率的确定在一定范围内人为调整,获得所需的公允价值计量,从而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很多上市公司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占当年净利润相当高的比例,当市场波动时,这类上市公司每股的收益也会产生较大的波动。从现实中看,很多公司的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在净利润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可见,公允价值变动对公司净利润有很重要的影响。

2.无形资产进行盈余管理

在无形资产准则中,关于企业研发费用处理规定,摊销年限和使用方法上给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留有一点的空间。为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将企业的研发划分成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两个阶段,并允许符合条件的开发支出计入无形资产成本,即将开发支出归入无形资产中定期进行摊销,和以前全部计入管理费用相比,在账面上凸显了当期利润的占比。这给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带来了较宽的操作性,上市公司可根据自己需要的方向调整无形资产比例。因为在实际操作中,很难界定研究和开发两个阶段,划分完全取决于公司,因此,也就决定了研发支出费用化和资本化都掌握在企业高层手中,从而达到操纵利润,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除此之外无形资产的摊销不再仅仅局限于直线法,并且摊销年限也不再固定,无形资产使用的周期、摊销的方法具有选择性,上市公司也能比较从容地进行盈余管理,通过减少摊销年限和加速摊销来提高公司的利润,或者可以通过盈余管理扩大年限,使利润降低,通过迂回的手法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3.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

资产减值准则中有关资产可回收金额和相关规定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提供可能。新准则也有相关发生资产减值的几种现象的描述,比如,有资产被闲置、重组、终止使用或市价当期大幅下跌。为保护投资者利益,有关部门会要求上市公司如实反映公司的资产价值,要求上市公司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减值准备。在可回收金额方面,对未来公司现金流量、折现率的计算都需要企业会计人员来合理估计,为此,又给盈余管理提供了操作空间。这意味着,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可以按照自身需要获得财务预算及增长率的合理性,达到自己的期望盈余管理。另一方面,资产组的产生与企业高层决策有很大的关联性,且认定上又与本身公司相关人员相关,管理层只要证明其合理性即可,如此影响财务报表的数据。

4.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

新债务重组准则对债务人的债务、重组利得计算、债务转为资本等方面都有了规定。新会计准则新债务重组会计准则将原先因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被豁免或减免资本公积的做法,改为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计入当期损益,这样就会使公司总资产增加,使公司不良账务范围变小。这样,若债务人与债权人暗中联合,通过债务重组,就会使公司账面上的盈利数据发生变化,为盈余管理提供了另一条通道。

5.借款费用资本化进行盈余管理

新准则规定了资产资本化的条件,包括固定资产、可销售的存货等。我们可以根据新旧会计准则的对比,可以看出,实施新准则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比之前扩大了。很明显的随着这一范围的扩大,上市公司对资本化支出与收益性支出有更好的驾驭余地,通过调整固定资产和存货来达到其希望达到的调节状态。比如,对一般的借款利息支出,可使其资本化后计入公司资产,从而放大公司盈余,还可以通过延长利息支出,将本该支出的计入当前公司资产中,这样又可以使财务账目数字更“漂亮”。

6.其他盈余管理手段

除上述的上市公司常用的盈余管理手段之外,还有比较常用且有效的手段,分别有:利用企业合并、固定资产折旧的变更、利用存货计价方法的改变、非货币性质资产交换、利用投资性房地产等等。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对自身最有效便捷的管理手段。

三、结束语

人类自有经济活动以来,经济领域从来都是变幻莫测的,因此才不断制定、完善经济活动中的各项制度。特别是在我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以后,为与国际接轨,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出台新会计准则对我国经济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来说更是有重大影响。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对其融资具有重要作用,合理的盈余管理可以体现企业的发展前景、对公司形象有积极影响。

盈余管理不等于徇私舞弊,过度的盈余管理,对投资者涉嫌欺诈。适度盈余管理是正常现象,面对新准则,各上市公司需要新的方法和手段。同时,新准则的实施,需要专业水平更高的会计人员,还要加强公允计量内部和外部的监管,完善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盈余管理只是财务管理技术,不能过度依赖,企业只有通过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才能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宇峰,石真强.浅议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及规范[J].时代金融,2006(6).

[2]沈烈,魏承玉.新会计准则盈余管理分析[J].财会通讯,2007(05).

[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4]Paul M.Healy & James M. Wahlen撰.王学军,肖华,译.曲晓辉,2000(11).

猜你喜欢
管理手段盈余新会计准则
行政事业单位非税收入的规范管理及思考
如何有效提升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业务水平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新会计准则的制定
新会计准则下收入确认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