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马汉海权理论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并在此基础上走向海洋,在海上重要咽喉处建立海外基地,进而保护国家在崛起过程中所依赖的海上贸易通道。2013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进出口贸易额也在不断攀升。然而,中国在对外贸易额不断上升期却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与周边国家的海权争端和海上航道的安全性问题。出于对中国经济利益及安全利益的考虑,中国应借鉴马汉海权理论来解决其在海上贸易及安全方面所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海权论;中国对外贸易;中国海权现状;中国对策
进入21世纪,中国对外开放范围不断扩大,进出口贸易额也在不断攀升,这使得中国各主要贸易走廊由溪流变为江河。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这使得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变得躁动起来,尤其是近来不断发酵的南海问题就是美国等国家借机炒作的结果。在中国海权状况不容乐观的局面下,马汉的海权理论对中国维护其远洋经济利益及海上安全方面具有现实的理论指导意义。
一、马汉海权论的主要观点
马汉是美国著名的海权学派代表人物。在其著作《海上力量对历史的影响》一文中,他力证了海洋对一个国家繁荣与安全的重要性。马汉认为一个国家要想称雄于世,那么拥有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海军是必不可少的。在马汉眼中海洋上的各条航线就像是陆地上的条条公路一样,只不过海上通道要比陆上公路更加漫长些,但殊途同归,它们都是进行贸易的通道。只要一个国家进行着海上贸易那么他就期望对其有影响的海上通道畅通无阻。因此,马汉认为无论是在和平时期还是战争年代,只要一国进行着海上贸易,为了确保其进行海上贸易航道的畅通,那么就要求该国拥有一支行动力极强的海军来控制海上的各个战略通道及战略咽喉。甚至在必要时,这支海军可为本国的商船保驾护航,进而保证本国的商业利益和安全利益。“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掌握了世界”这是马汉的至理名言。
二、中国对外贸易及其周边海权现状
1.中国对外贸易现状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正确引领,其对外开放的范围不断向外拓展,进出口贸易额也在不断攀升。2013年中国己经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杜德斌和马亚华在“一带一路”:中华民族复兴的地缘大战略”一文中指出:当前,中国90%的货物贸易要依赖海上运输完成,其中粮食这种战略资源进口的90%以上要通过海上运输才能抵达中国。可见海洋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有绝对优势。除粮食这种战略资源之外,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所需的多种原材料、战略物资能源等多需大宗进口。就战略能源石油来说,由于该能源在世界范围的分布极不平衡且集中分布在某些区域,尤其是西亚、北非、俄罗斯及里海地区,这就造成了该能源消费地与生产地分布的严重不平衡性。中国作为一个能源消费大国,其石油进口九成以上需通过海外购进,且大多以海运形式运抵中国。显然从物资进口方面来看,海洋运输对中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中国所生产出的工业产品及生活用品也需大量输送到世界各地。海运以其成本低,运量大的优势自然就占据了我国对外贸易的榜首。从中国对外贸易现状来说,海洋已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贸易联系的纽带,而海上各条交通线便成为中国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通道,这促使中国各主要贸易走廊由溪流变为江河。可以说,近年来海运已成为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
2.中国海权现状
马汉的海权论指出,一个国家要想实现强国梦,离不开其海权力量的巨大发展。在美国公布的其要控制的世界战略要点中几乎囊括了世界上重要的海上通道及海上咽喉。正是因为美国拥有一支可以驰骋世界海洋的强大海军,这才铸就了其机动的军事行动力,进而为其海上贸易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反观中国,其现代化的海军建设起步晚,目前海军建设还处于不断完善期。这就导致中国在世界海域的行动力和机动性不强,进而使中国海军对其海上贸易的贡献率不大。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不断完善海军力量的同时,其周边国家如日本、印度和越南等国也都在不惜重金为本国打造一支现代化的海军而努力着。众所周知,当一国周边的其他国家军费不断增长时,这会对该国及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造成一种威胁。显然,中国周边国家海军力量的不断发展强大会直接威胁到中国的海上利益及安全。近年来美国重返亚太,为达到其遏制中国崛起的战略目的,不断与南海各国拉帮结派,企图使南海问题变得错综复杂。在区外国家的不断教唆下及煽动下,新一轮的中国威胁论卷土重来,这使得南海问题不断在发酵并严重威胁着我国航海的南大门。上述国家的一系列行为都在不断牵动着中国海上利益的发展,使得中国的海上安全存在诸多隐患,因此,中国的海权现状不容乐观。
三、马汉海权论对中国发展海上贸易的启示
1.建远洋船队为繁荣海上贸易做保障
21世纪是中国崛起的关键时期,工业化阶段,中国需要源源不断的物质和能量供应才能保证其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而中国国内的资源尤其是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必备战略资源已远不能满足其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加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物质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面对经济发展的客观现实,从国外进口中国经济发展所需的物资就显得格外重要。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之下,中国再也不可能回到过去关起门来孤军奋战,实行对外开放并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及各地区的经贸往来才是明智之举。马汉指出,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国家,正是海运需求的旺盛时期。因此,中国应积极发展对外贸易,繁荣海洋经济来顺应本国经济发展需求。当前,中国的远洋贸易影响无远弗届,但从船队运输的数量和运输需求结构的优化方面来说,中国的远洋船队还不能够完全承担起中国的海运任务。这说明,如今中国是海运大国,但却不是航海强国。而随着中国海洋贸易需求的不断扩大,这客观上要求其大力发展本国的商业船队。因此,尽快建设一支具备专业化和大型化的远洋船队对中国繁荣海上贸易至关重要。
2.畅通海上通道进而影响航道咽喉
当代世界货物贸易的八成以上需要通过海上运输来完成,而中国对外贸易的九成以上都需要依赖海运来实现。从中国东南沿海出发向西经东南亚到西亚及非洲的航线是中国战略能源—石油的主要输入通道。尤其是马六甲海峡,它已经被一些媒体当作是中国能源运输的“海上生命线”。而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对物资的需求量将会变得越来越大,这就使中国的对外贸易更加依赖于海上运输。为保证中国的经济安全,客观上要求其确保肩负着国内经济建设重任的各条“海上生命线”的畅通。而“海上生命线”畅通的关键在于控制和影响与之共生的海上咽喉。一些航海强国,尤其是美国实施的海上战略对中国海上通道的安全与畅通常常有着消极影响。一旦这些在海上行动自如的国家认为中国的发展会威胁到他们自身的利益时,那么凭借其海军强大的机动性,封锁中国战略物资所必经的海上咽喉就会易如反掌。一旦中国海上航道和咽喉被阻,其远洋船只被滞留这会直接影响到中国国内的经济安全。因此,中国必须对关乎其经济安全的海上咽喉施以影响。中国可以在国际法有关海上权益的框架内与侵害其海上权益的国家进行有理,有利,有节地斗争,必要时也可采取适当的军事威慑来确保海上生命线的安全与畅通。
3.调整海军战略积极发展远洋军事力量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对于中国这个海路兼备的国家来说国家安全的范围已远远超过其陆上疆界及近海地区。随着中国海上贸易的不断发展其国家安全领域已经涉及到他海上贸易所达之处。中国海上贸易的繁荣,不断为其国内经济的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地动力。经济的不断强大也促使着中国在国际上话语权的不断加重。中国在经济及政治方面的不断强大,势必会触及一些国家的既得利益,这就使得以美国为首的相关国家一直在穷尽脑汁地遏制中国的崛起。持续发酵的南海问题以及迟迟不能解决的台海问题就是以美国为首的大国在区内干预的结果。而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对外贸易尤其是海上贸易占据了其贸易总额的主体,因此,控制和阻断中国的海上生命线就是抓住了中国的软肋,这会严重破坏其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马汉指出,“整个航行期间,国家对船舶的保护,必须护送至尽可能远的地方”。可见要繁荣中国远洋贸易,首先要确保其远洋船队及海上通道的安全,这就需要中国有一支强有力的海军作后盾。在构建中国基本海权方面,其不得不加强本国海军建设、调整海军力量,建设一支具有远洋航行能力的现代化海军。针对中国对外贸易在其经济发展中所占的重要地位,这客观上要求中国在海军建设过程中将战略调整为保障“海上生命线”的安全与畅通。要保障中国“海上生命线”的安全与畅通,那么中国海军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远洋作战能力,相应的其职能也需从保卫海疆与近海的安全扩展到保卫海上交通线的安全上来。除在海军方面加强建设外,中国也需要与沿各航线国家保持友好关系,以便必要时在相关“海上生命线”的邻近国家建设海军基地以便中国军舰及商船的停靠和补给。这样凡是中国海上船队所到之处,那么中国海军就有足够的机动性和行动力为其远洋商业船队保驾护航。当然,中国发展远洋海上军事力量并非某些国家口中所说的军事扩张,而是其出于维护本国正当的经济利益而做出的正确抉择。相关国家也不必对中国发展远洋海上军事力量而感到恐慌。
参考文献:
[1]杜德斌,马亚华.“一带一路”:中华民族复兴的地缘大战略[J].地理研究,2015(6).
[2]李小军.论海权对中国石油安全的影响[J].国际论坛,2004,6(4).
[3]刘新华.试论中国发展海权的战略[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6).
[4]马汉.海权论[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1997.
[5]袁建军,孙佳敏,沈骑.马汉海权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4(6).
[6]周琦,马少猛.中国海权现状分析及破解海权困境的战略思考[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2010(6).
作者简介:李蓉(1992- ),女,山西省交口县人,山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科学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从事国际政治与军事地理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