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宝+张颖异
【摘要】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优化和完善了课堂教学结构,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增加了教材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不仅为教师提供直观、形象、高效率的教学手段,也同样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智力培养、素质提高提供了有效途径。由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教师的教学观念所限,数字化技术教学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本文浅谈数字化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优势与不足。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 初中语文 优势与不足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86-01
一、数字化技术运用在语文教学中的优点
1.体验课文情境,营造学习氛围
数字化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凭借色彩鲜明,形象逼真的画面拓展语文教学的信息通道,刺激学生的感官,就使学生形象地感知课文,更快、更准确、更牢固、更大容量地接受信息和知识。由于强化了对实物实景的视听感受,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必然会深刻得多。如,在讲杜甫《过故人庄》这首诗时,在这首诗的朗读录音上配上一曲具有田园风格的乐曲,并配上优美的田园风光图,让这些带着学生的思维与情感进入诗的意境,加上适度的引导,收到了传统教学方法之下不可企及的效果。目前,也有相当多的教师在授课时,给自己的课堂配上背景音乐,的确很好地营造了课堂的学习气氛。
2.加大课堂容量,激发学习热情
使用数字化教学手段,可以方便地加入大量相关的课外资料,扩大知识容量,也使教学内容也呈现出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的特征,因而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时主体投入的激情。如,在讲朱自清的《春》时播放配有画面和朗读的录像,给学生以新鲜感和吸引力。这种将文字符号和口头转述变为具体可见的、形象逼真的视觉画面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改变口述加板书的传统教学方法,避免因教师讲述过多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压抑,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处于学习和求知的兴奋状态,从而更易于理解所学的知识,利于扩大知识视野。
3.融合文学艺术,利于创设情境
语文学科承担着传承中华五千年辉煌灿烂文化的任务,新教材中古典文学分量加强就足以说明这一点。语文教学的任务首先是让学生对汉语、文学有了解,而后进一步对以它们为载体的中国文化有了解,从中得到真、善、美的熏陶,得到中国文化的熏染。这一点恰恰是传统语文教学手段忽视和难以传播的。多媒体可以用精美的界面、典雅的音乐营造出良好的浓郁的中国文化的氛围,将文学与艺术很好地结合起来,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气氛,这也是传统语文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
4.调动感觉器官,提高记忆效率
有资料显示,调动各种感官学习,24小时的记忆效率为30%,可见运用各种感官学习的重要性。许多学生喜欢古文,但只要一提起背诵就大呼小叫。其实古文的背诵,除了理解背诵外,另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多个官能并用,也就是朱熹所说的三到“眼到、口到、心到”,这是提高记忆效率的重要方法。
正因为多媒体技术的这些优点,在当前的公开课、评优课、示范课如果没有了数字化多媒体似乎就不成课。但事物往往有它的两面性,数字化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也不例外。数字化语文教学也应该有一些冷静的思考。
二、数字化技术运用在语文教学中的不足
1.舍本求末,不利于学生的能力拓展
(1)脱离了文本。教师上课时,要电脑演示教学内容,便很少有时间顾及教材;学生眼睛得盯着屏幕,思维得跟着老师的操作而变化,语文课本便成为桌子上的摆设了。多媒体可谓图文并茂,声色俱全,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在多媒体教学的课堂上,学生便很少有兴趣、有时间来关注课文本身、去理解和体悟语言文字,留在学生知识库存里的是被教师“咀嚼过了的面包”。(2)限制了多元的思维。阅读的真相是,对于同一文本的解读,每一个阅读者,因为个体知识、经验、个性的差异,会有不同的阅读感受、阅读取向。阅读是文学的再创作,它和创作一样,都是鼓励和提倡个性的。 而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往往预先设计好了所有问题的解答方案,那个隐蔽的答案是固定不变的、惟一的。教师只能围绕着这些答案讲课。
2.削足适履,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固定的程序控制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一个多媒体课件,它必有一个固定的程序,它体现的是教师上课前已有的教学思路、教学构思,教师在课堂里做的只是顺着这样的程序去操作、演示、教学,这样的教学很难说是尊重了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很难说是自主的学习。
在使用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一些教师,为图方便,将教学内容输入电脑,把教学环节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下鼠标,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这样上出的课便是“流水课”,教师总要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电脑的既定流程上来,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交流探讨。实质上是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演变成了“电脑+教师”教学思想,并且它更强化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被动性,非但未能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反而是课堂越上越“死”了。
3.素材难觅,制作效率低下
一个优秀的多媒体课件,需要对声音、画面、视频、文字作综合加工处理,这就需要制作者掌握多种应用软件,这对一个语文教师来说,并非易事。再者就是素材难找,要找到一幅理想的图片、一段切合课文的视听材料非得花九牛二虎之力不可。虽说网上、市场上有课件可供使用,但往往由于制作者仅熟习软件,却不了解教材、教学规律与学生具体情况,所以制作的课件是精美有余而实效不足。这些都限制了多媒体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总之,“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而现代化必须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数字化多媒体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大大增强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的效率,但我们在大量运用数字化教学手段的同时,也不能忽略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的特点和传统的教学规律,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努力寻求它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真正发挥其现代性特点,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海林,《信息时代的语文教育》[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0(1):13-16.
[2]张晓骊,《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误区及对策》[J].中国教育报,2003-12-5.
[3]李晖,《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误区》[J].中国电化教育,2002(1).
作者简介:
高宝(1984—),男,大学本科,辽宁省长海县第二中学教师,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张颖异(1988—),女,大学本科,辽宁省长海县第二中学教师,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义务教育研究。